摘 要:文章以鉆孔灌注樁的施工步驟為切入點,具體地分析了當前我國的水利項目鉆孔灌注樁在施工時存在的弊端,并且簡述了相關的技術內容。
關鍵詞:鉆孔灌注樁;水利施工;技術
鉆孔灌注樁之所以很受人們的青睞,主要是因為它有很多的優點,比如它的操控非常簡單,而且所需的費用也很少,不會產生雜音,更不會發生擠土現象。不過在具體的工作中因為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干擾,加之技術規定不是很規范,常常會出現樁體透水以及塌陷等問題,這些現象一旦發生就會嚴重的影響項目的品質,有時候還需要返工重建,不但拖延了時間,還會導致成本增加。要想避免上述的問題,就要在具體的建設時掌控好施工工藝,分析其質量干擾要素,然后使用合理的控制方法來應對。
1 鉆孔灌注樁施工步驟分析
一般而言,水利施工鉆孔灌注樁的施工工序如下:施工準備→鉆機就位→護筒埋設→鉆頭和孔口管施工→護壁泥漿→混凝土澆筑→鋼筋籠制作和安裝。在準備時期,要結合具體的情況展開分析以及測繪工作,進而制定最為恰當的方案。當鉆機等設備準備就緒時,要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保證它們的工作效率得到最大的發揮。在鋪設護筒的時候,要把尺寸相同的枕木緊密的連接好,為后續的鋪設工作做好準備。在鉆頭和孔口管施工階段,需要嚴格控制焊接工藝,避免在焊接過程中出現鉆頭脫落等質量問題。護壁泥漿階段的主要任務是通過泥漿承載孔壁壓力,同時對鉆具進行冷卻等。在進行澆筑工作的時候,要確?;炷梁湍酀{不混合在一起。在制作鋼筋籠的時候,要切實的按照相關的規定來制造,在安裝的時候要確保焊接的品質,而且要保證吊裝點設置的穩固。
2 當前工作中常見問題的分析
因為技術本身的原因以及外在要素的干擾,導致灌注樁在具體施工的時候會存在很多質量方面的弊端。和別的施工工藝比對來看,該項技術在工藝以及外在要求方面都有著較為嚴苛的規定。特別是它的工序非常繁瑣。因此在具體的工作中,要認真的分析其技術規定,一定要按照設定好的步驟來開展工作,確保項目的品質合乎規定,只有這樣才可以確保樁的優點能夠最大化的得以體現。如果施工過程中掌控不了技術,或是不按照工序來開展工作的話,就會引發很多的質量方面的問題,比如滲水以及塌陷等等。所以我們在工作的時候要認真的分析問題的成因,進而結合原因分析應對辦法。在工作中做好工藝控制工作,保證技術優勢得以最大化的體現。此處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在開展工作的時候,要特別注意由于地質條件而導致的問題。針對上文提到的這些問題,要想確保項目順暢開展,就需要參與人員積極的進行技術準備工作,并且制定好應對方法。
3 施工中要注意的技術要素
3.1 掌控好成孔的品質
對于水利項目的樁體建設工作來講,成孔的品質控制工作尤為關鍵。如果成孔的品質較差的話,其不但會引發塌陷等問題,嚴重的還會帶來非常惡劣的影響。因此在工作中要強化成孔品質管控工作。第一,要保證在整個施工階段,樁子都處在規定的狀態中,只有這樣才可以保證后續工作順暢開展,如果其不能豎直放置的話就會導致后續的鋼筋籠無法有效的安裝。第二,控制好方位和高度。在襯墊埋設過程中,需要注意始終保持其中心和樁位的誤差不超過50mm,并根據土層的物理性能指標確定相應的埋置深度。如果是土層的粘結能力不夠理想,其埋置深度不應小于1.5m,對于粘性土可以放寬到1m。要保證襯埋的牢靠性。除了上面講到的這些內容之外,要想有效的應對上述問題,不單單要選取恰當的設備,還應該認真的檢測管線的彎曲性,還要分析項目所在區域的地質結構,進而認真的研究資料、明確最終的進鉆速率。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因為測量繩遭遇水而變形的情況,要想避免這種問題就要提前將繩子浸泡,進而測繪,而且還要做好復測工作。
3.2 認真掌控成樁品質
在掌控成樁品質的時候,要先控制好原料的品質,保證工作中用到的水泥等材料都有品質證明材料,而且要進行測試,在測試達標之后才可以運送到工作區域,嚴禁使用品質較差的材料,一旦使用這種材料其對項目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難以估計的。要想防止混凝土出現離析現象,就要保證灌注時切實的按照配比來進行,把水灰比嚴格的掌控在特定的區間。在進行導管的灌注工作以前,要用水將其緊密的封閉好,同時通過科學的試驗測試其承受荷載的能力,經試驗合格后才能開始下一道工序的澆筑工作。在水泥漿澆筑了一段時間以后,為了適應壓力的變化,需要適當的提高導管的高度,每次將導管高度提升0.5m左右,當上升到混凝土的設計標高以下0.5m至1m范圍內為止。在水泥漿灌注完成以后,孔道上部的混凝土開始初凝,為了保證鋼筋籠能夠產生收縮,這時需要及時拆掉用于固定鋼筋籠的輔助設施,以避免因與混凝土互相粘結而使鋼筋籠受到破壞。此外,對于灌注樁上部灌注過量的水泥漿,等到接樁時需要先行鑿掉。
3.3 混凝土澆筑的技術要點
在水利工程鉆孔灌注樁的施工中,對于所使用混凝土的強度等級
有著嚴格的要求,所使用的混凝土其品質應滿足國家相關規范的規定,并且主要技術指標需要經過實驗室檢驗,經檢驗合格后才能準許進入施工現場。在澆筑樁底混凝土之前需要對沉淀厚度以及水泥砂漿的主要指標進行確認,一旦指標不滿足要求需要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進行處理,如對于沉淀厚度不足的進行加厚處理等。在計算混凝土用量時,為了使得混凝土能夠從漏斗和導管中露出,需要依照導管和漏斗容量總和的兩倍進行計算。此外,在進行澆筑混凝土的過程中,應控制混凝土的上升速率保持平穩、均勻,在全過程都不得超過3m/h,并且沒有特殊情況時不得有中斷現象。在澆筑混凝土的后期,為了使得混凝土灌入流暢、不堵塞,需要不斷提升導管,以增加導管內外壁的壓力差。在提升導管的過程中,對于提升力道要控制得均勻、始終,使得提升速率保持一致。最后,還要清除掉灌注樁里的所有鋼筋,澆筑完成后,當灌注樁上部混凝土開始初凝以后,清除其鋼筋籠的固定措施,確保鋼筋籠能夠隨著混凝土的凝固而自身發生收縮,避免粘結力因鋼筋籠而有所損失。
4 結束語
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得知,在當前的水利項目建設工作中,鉆孔灌注樁的使用幾率非常大,它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處理樁基的方法。不過在我們國家當前的建設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弊端,這些弊端的存在使得項目的建設品質受到干擾。在實際的工作中要不斷的強化品質管控工作的力度,要嚴格遵守技術規定,盡最大努力的確保項目的品質合乎要求。
參考文獻
[1]郭景堂,伍桂花.鉆孔灌注樁事故原因及處理方法[J].林業建設,2009,12(17):43-44.
[2]孫國靜,王寒芳,趙攀.水利施工中的鉆孔灌注樁技術研究[J].河南科技,2013.
[3]尹春燕.水下鉆孔灌注樁施工工藝與質量控制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