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探索推進安陽市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對策。方法 通過對安陽市的養老機構床位數量、從業人員、養老人員、設施及服務功能現狀進行調查,找出存在的問題和差距。結果 存在著結構不合理、床位總量不足、設施簡陋、專業人才匱乏、居家養老服務功能薄弱、制度不健全等多方面問題。對策 采取多渠道籌措資金,改善養老機構設施;提高職工福利待遇;加強醫學養老服務職業教育培訓;運用各種社區養老服務信息網絡和平臺;建立老年社區;實行居家養老服務補助政策;養老機構連鎖運行等方式方法推進社區養老工作和養老機構改革,促進養老事業發展。
關鍵詞:老齡化 醫養結合 養老機構 養老模式
中圖分類號:C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4(b)-0254-02
為實現黨的十七大確立的“老有所養”戰略目標,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中明確指出,在“十二五”期間,初步建立起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與人口老齡化進程相適應,以機構為支撐、社區為依托、居家為基礎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為老年人提高一個可以安享晚年的環境,共同分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安陽市結合養老現狀和國家規劃,制定了《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 (2011-2015年)》,從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三個層面作出規劃,支持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領域,采取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購買服務、補助貼息等多種模式,引導和支持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領域。進一步擴大福利服務惠及范圍,到2015年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將達到30張。
在政策支持下,安陽市在最近幾年加快了社會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增加了養老機構的建設,不斷加大養老服務的規模。現今,安陽市共有158個收養性養老服務機構,包括了榮軍養老機構、福利院、養護院、老年公寓、敬老院等類型,共有床位11024張,與2005年相比,增加了245%。特別是農村敬老院的集中供養率高達45%,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該課題擬通過對我市的養老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找出存在的困難和差距,努力找到解決養老問題的對策。
1 安陽市老齡化現狀
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至2012年底,達到了1.94億,占總人口比率的14.3%,老人人口平均每年約增加1000萬,老人人口在2025年將超過3億。2011年失能老年人口數為3600萬,2012年為3735萬,至2015年時,失能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將進一步提高[1]。安陽市常住人口為5172834人,60歲以上老年人66萬人,占常住人口的12.76%。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39.24萬人,占常住人口的7.59%。預計到2020年,60歲以上老年人將達到87萬人,約占常住人口的17%。在老齡化呈現出增長速度快、規模大的同時,失能老人、空巢老人也呈迅速增長趨勢。
2 安陽市養老機構的現狀
由國際標準可知,老齡化社會指的是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0%以上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7%以上[2]。安陽市在1996年就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隨著安陽市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養老機構也發展迅速,但養老服務工作還存在著許多困難和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養老機構結構不合理
一些農村敬老院雖然床位很多,但是專業的護理水平不高,而且入住敬老院的往往是一些特殊的老年人群體,因此,需要增加敬老院的服務功能,改變其管理體制和方式。城鎮養老床位所占的比重較小,只占總床位的23%,因此,出現了城鎮入住養老機構困難的現象。
2.2 養老床位總量不足
安陽市內共有養老床位11024張,也就是說每千名老年人擁有17張床位,低于全國的19.7張,也低于全省18.6張的水平[3]。
2.3 工資福利差、設施簡陋
很多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和養老服務機構的功能少、規模小,只具有一些基本的生活服務功能,還需要加強文化娛樂、精神慰藉、康復、護理等服務功能。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偏低,養老行業整體缺乏活力和發展后勁。
2.4 醫護專業人才匱乏
現階段,安陽市的養護人員約有900名,但是80%以上的護理人員不具備專業的護理知識且沒有執業證書。
2.5 居家養老服務功能薄弱
安陽市內沒有專業的為老年人服務的設施和中介組織,無法滿足居家老年人特別是失子失獨、空巢、孤寡老人的需求。
2.6 制度不健全
沒有健全的關于養老服務的法律體系,需要完善服務規范、建設標準,加強市場監管和行業自律,增強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專業化程度。
3 對策及建議
3.1 多措并舉,籌措資金,更新養老機構設施
可采取公建民營、民辦公助、補助貼息、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模式,引導和支持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領域。目前安陽市養老機構收費大多為500~1000元,收費偏低,民營資本積極性不高。更新養老設施后可實行優質優價,形成良性循環,促進養老機構發展。
3.2 提高職工工資及福利待遇
現有養老機構工作人員工資大多為1500~2000元,工資低,福利差,工作內容繁瑣,工作積極性不高。在醫院工作工資高,且有專業前途,導致養老機構對醫護人員缺乏吸引力。要實現養護型、醫護型養老機構建設,需要大量醫護專業人員,因此提高工資、福利待遇是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
3.3 加快人才培養,提升服務質量
目前,安陽有兩所醫學院校,每年畢業生達4000人以上,主要是護理專業,具有醫學和護理知識,稍加培訓就可以成為合格的養老機構工作人員。可在這些院校設置養老專業或課程、舉辦養老知識講座、開展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培訓、青年志愿者到養老機構服務活動或到養老機構實習等等措施,使學生了解養老政策、熟悉養老機構,從而服務養老事業。
3.4 運用現代科技成果,提高服務管理水平
可以通過建設便民社區呼叫系統、服務手冊、愛心門鈴、健康檔案、信息網、熱線電話、有線電視網絡、微信群、飛信群、QQ群等各種社區養老服務的信息網絡和平臺,使社區居家老年人的服務更加了高效、便捷。另外,在養老機構中,為每個老年人都建立基本信息電子檔案,使老年人的日常管理可以網上辦公來完成;同時以網絡為支撐,建立信息平臺,把養老機構、社區和居家有效的鏈接起來,使管理水平和服務效率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3.5 建設老年社區,體現醫養結合
由于中國傳統文化和家庭倫理觀的影響,很多老年人不愿意離開自己長時間居住的社區到一個新環境中去養老[4]。政府可以規劃建設老年社區,老人或買或租住其中,社區內建設老年專科醫院,及時撥付居民基本醫療服務經費,實現醫護人員可隨時上門服務,老年人也可就近看病、康復、養老。
3.6 實行居家養老服務補助政策
對于達到一定年齡的特殊群體、高齡和“三無”老人,每月都按照一定的標準發放養老服務券,這些老人可以通過電話隨時呼叫社區服務中心,完成洗衣做飯、陪醫配藥、醫療康復和護理等各類消費。
3.7 推行養老機構連鎖,實現規模化運行
目前安陽市養老機構大多規模小,各自為政,運營成本高,收入低,服務差。推行連鎖運行后,可實現人員統一培訓,設備統一采購,管理統一安排,第一可以降低運營成本,第二可提高服務水平,第三可實現工作人員按需流動,第四可實現按入住人員意愿安排入住機構。
參考文獻:
[1]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新聞發布稿[EB/OL].(2013-02-27)[2014-05-21].http://www.cncaprc.gov.cn/jianghua/22341.jhtml.
[2]陳立新.淺淡老齡人口社會化管理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東方企業文化,2007,09:45.
[3]姜向群,丁志宏,秦艷艷.影響我國養老機構發展的多因素分析[J].人口與經濟,2011(4):58-63.
[4]隗合蓮,劉西瑞.北京高等院校離退休人員居家養老狀況調查分析[J].中國林業教育,2012(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