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進行了思維路徑的創新,這些創新的內容包括對一般和個別的創新,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立場、方法和觀點,還把哲學的精神轉化為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最后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化的思想,要把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形成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 中國化 思維創新
中圖分類號:B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4(b)-0236-01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經歷了一定的階段和時期,它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同時開始的,經歷了李大釗等知識分子的初步領悟,李達、翟秋白等人的理論解說,到了毛澤東哲學時期,馬克思主義哲學才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基本途徑是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其方法是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哲學相結合。
中國的革命和社會主義的發展都離不開馬克思主義,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強大生命力在于認識和改造世界觀和方法論,以及承認世界是在發展、運動的。馬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毛澤東根據理論結合實踐,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維方式轉化為中國哲學的思維方式,用中國化的哲學的思維方式去思考歷史,去進行理論和實踐創造,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發展。
1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歷史進程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是在20世紀初,作為一種社會主義學說,其主要思想是唯物史觀,中國人最先接觸到的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人選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史觀是為了救亡圖存,它是拯救民族危亡的理論武器,為中國的革命指明了前進的道路和方向,符合中國社會的理論需要,具有實踐性。由于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產生時代,和自身具有的批判性以及否定資本主義,使它成為了融合中西方哲學的介質。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史觀具有的實踐性特征吸引了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李大釗、陳獨秀等舉起唯物史觀的大旗。毛澤東則認為唯物史觀是中國共產黨哲學的依據,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史觀使其在中國得到了傳播,由于多種原因,如知識分子的傳統文化積淀和理論準備不足等,使得中國人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選擇是在唯物史觀上。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開端是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這時也開始把中國的具體實踐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相結合。
2 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思維路徑創新
2.1 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思維創新
黑格爾說哲學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認為特殊并非是直接的認識,而是哲學的反思,是哲學發展的關鍵,哲學思維方式的實質就是人與世界的相互關系的反思,其實就是理論與實踐的關系,馬克思的觀點本質上是在社會生活中實踐的,科學地說明了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關系,使哲學思維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超越了以往的哲學。
自馬克思主義哲學傳入中國,存在形態發生了兩次變化,形成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對唯物史觀的初步領悟,近代中國的問題是道路問題,文化領域進行古今中西的文化之爭,認為應學習西方文化,繼承民族文化,中西結合,針對中西之爭,尋找救國道路的問題,使人們開闊了眼界。為了拯救中華民族,尋找救國之路,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接受了具有實踐特性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并認識到其精神的歷史必然性。但是他們并沒有完全解讀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唯物史觀只是停留在社會主義學說上,所以其發展存在很多的局限性,最初對它的認識并不是被當作哲學,其思維特質并沒有表現出來,只是一種改造社會的方法。第一種存在形態,只是選擇了唯物史觀中的一種觀點,不過,這也使得中國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真正精神。第二個階段是理論體系,十月革命給中國帶來了馬克思主義,使中國人開始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從唯物史觀實現了向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相結合的轉變,中國人理解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由初步領悟上升到了蘇俄式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俄國十月革命以后,馬克思主義哲學經過了先進分子幾次的理論發展和認知,使哲學的思維方式不斷擴大。第三個階段是理論創新階段,毛澤東以實踐為前提對哲學進行探索,繼承并發展了實踐哲學的思維方式,在理論上進行了創造,毛澤東將實踐哲學和革命相結合,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中國化。毛澤東把中國的具體實際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相結合,尋找革命道路和正確的方向,毛澤東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又一次轉型,是理論轉向實踐,是一次質變,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升華。
2.2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思維路徑
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里通過實踐哲學解決了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問題。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維路徑的分析分為三點:首先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方法和立場及觀點,從一般和個別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分析,掌握其真正的精神內涵。在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實踐的時候,要把握其實踐精神,并以實踐為基礎,分析歷史性、共性和個性,必須從科學的角度把握哲學的觀點、立場和方法。其次,就是立場、方法和觀點如何轉化為黨的路線、政策和方針,理論轉化為現實需要一個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過程,毛澤東的哲學來源于實踐歸于實踐,突出了方法論,使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理與革命實踐相結合的問題得到了解決。最后,是實現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中國哲學的結合與溝通,實現結合需要對中國哲學進行改造,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成中國人的思維模式,用中國的語言表達出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化。毛澤東哲學的成功是改造傳統中國實踐哲學的結果,從實踐創新實現理論創新,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維方式是實踐哲學的思維方式,不能教條化。必須超越理論哲學,才能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得到發展,把思維發展到正軌上來,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求我們把實踐哲學的思維方式轉化為自己的,運用哲學的實踐方式進行理論和實踐創造,促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
3 結語
毛澤東哲學是將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形成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得到升華,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據和經驗。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同樣要牢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艱辛歷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持與時俱進,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立場和觀點,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玉平.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思維路徑創新[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2(8):45-51.
[2]王文兵.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思維路徑創新[C]//湘潭大學毛澤東思想研究中心.2013.
[3]陸文文.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理論貢獻[D].安徽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