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知之、好之、樂之”,是學習的三大境界,而毋庸置疑,“樂之”才是我們追求的最高層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無數教學實踐證明的,興趣,能讓學生激發出潛在的能量,迸發出創造的激情,它所帶了的效應常常讓教師震驚不已。在小學語文新課標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成了新的教育教學模式的重要內容。因為,語文是我們的母語,是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交流工具,體現了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所以小學語文教學任重道遠,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讓學生學到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語文素養,陶冶情操,使他們成為現代社會學要得復合型人才。盧梭說:“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創設高效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極大地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激發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學生只有好之,才能樂之,學生對其產生興趣,才能全心投入,專心致志,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一個教師最成功的教學方法就是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不是自己是課堂的指揮者,學生的學習只是機械的呆板的人云亦云。小學語文承載著人類文明的精華,有著無與倫比的精美的語言,感人至深的故事,極其豐富的內涵,廣闊的視野,獨特的人文氣息,這些,都能給小學生美的感悟,讓他們從小學會向真,向善、向美。這是其他學科所不具備的。但是,小學語文因其自身的特點,加之作文教學,又許多學生“談文”色變,對語文學習煩惱至極,漸漸失去學習興趣。如果教師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教育學生,學生很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失去在學習的信心,更談不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構建知識網絡,已成為小學語文教師課改的關鍵,迫在眉睫。所以小學語文教學任重道遠,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讓學生學到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語文素養,陶冶情操,使他們成為現代社會學要得復合型人才。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創設高效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極大地提高課堂效率。那么,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經過長時間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解決這個問題。
1 尊重學生,讓學生喜歡語文老師
小學生有自己的好惡觀,他們幼小的心靈是脆弱的。尤其是對老師,老師的某句話常常會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影響,他們往往因為喜歡老師,愛屋及烏的喜歡了這個學科。“親其師,信其道”。讓學生喜歡老師,可以作為教學制勝的法寶。
1.1 尊重每個學生,是學生喜歡教師的前提
每個學生都具有獨特的人格魅力,有都存在著不同的差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創設學習情境,給每個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學有所得。老師尊重每個孩子,時刻保護孩子小小的自尊,老師走經學生的心里,和學生建立起溫馨的情感,這樣,學生就會理解愛戴老師。
1.2 共同娛樂是師生感情的紐帶
小學生特別愛玩,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對新鮮的事物很敏感。教師課余時間可以多和學生一起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師生玩的不亦樂乎,學生忘了你是教師,教師放下尊嚴和權威,和學生打成一片,學生會很快和你親近起來。學生的心靈是純潔無暇的,任你描繪斑斕的色彩。教師把愛的種子播撒在學生的心田,細心澆灌,就會長成參天大樹。愛是最好的教育。“一切工作都是虛無的,除了愛”,學生感受教師的關愛,自然而然的,就會接受你成為他們的一員,才能在感情上親近教師,才能建立起平等民主的新型的師生關系。學生才能“親”你這個老師,信你所傳之“道”。
1.3 了解關心,是師生感情的催化劑
“一枝一葉總關情”教育是一種平等的關注,教師應當平等的看待每個學生,不能把它們拋在腦后而聽之任之,要把自己的師愛陽光均勻的照耀在每個孩子身上,讓每個學生的心靈都健康成長。有人說,每個孩子是一粒花種,教師應該努力給每朵花綻放的機會。讓他們擁有屬于自己的最美麗的花朵。你把最真摯愛給了學生,學生特別的愛就會給你。
2 創設生動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教師根據教材創設有關的語文情境,會給一堂課帶來生機和活力。情境猶如精美畫卷,引導學生沉醉其中,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刺激好奇心和求知欲,把全部熱情都投入到學習中。
(1)教師生動親切的語言,讓語文課堂蕩漾著歡樂的氣息。如:學習《鳥的天堂》,課件展示鳥的天堂圖片,播放理查德克萊德曼的鋼琴曲《秋日私語》,在輕盈舒緩的音樂中,在流淌著里創意的圖片里,教師范讀課文,教師聲音動聽,親切,甜美,學生隨著教師走進小鳥的樂園,仿佛看到無數靈動的花朵在飛舞。在給學生美的感悟的同時,學生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走入探究新知的課堂中來。
(2)制作多媒體課件,把語文課堂變得鮮活而情趣盎然。如:《美麗的葡萄溝》一課,把葡萄溝的風景、各品種的葡萄做成PPT,讓學生欣賞,學生被新疆的美景所震撼,學習新知的欲望瞬間被點燃。
(3)生動幽默的故事,使語文課堂啟迪智慧升華情感。如:《農夫和蛇》《狐貍和烏鴉》等,這些故事的哲理會給孩子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生受益。
(4)聲情并茂的計算機輔助教學,使語文課堂靈動而富有生命力。計算機提供給我們耳目一心的視聽感受,炫酷的色彩,悅動的畫面,美妙的音樂,讓抽象的知識具體直觀,喚起學生心底深處的靈感。
3 在享受成功的快樂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有著極強的自尊心和榮譽感,激勵和贊賞常常能使他們好學樂學。語文是美好的,學生更是美好的,語文教師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多和學生接觸,捕捉學生的閃光點,發現他們獨特的美。教師引導學生,張揚美的個性,創設機會,讓他們淋漓盡致的展現美,體驗到成功帶來的幸福和喜悅。教師即使肯定贊賞,學生就會信心和興趣倍增,為以后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
4 變課本為劇本,變讀為演,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1 開展摹讀訓練,讓學生去觸摸,去感受,去體驗語文的美
語文作品中的語言內涵豐富,深刻睿智,耐人尋味,清新雅致,清香撲鼻,新穎獨到,感人肺腑,語言是一種潛在的情感。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摹讀,模仿作品中的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捕捉作品中的“意象”,揣摩作品中的人物的感情,就能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給學生以真切的感受。如:《狐假虎威》《群鳥學藝》等。
4.2 以表演求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教師可以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讓學生來表演展示,從而豐富課堂教學。在課文改編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分組進行,小組分工合作,對課文內容加以整理,可以續寫,可以擴寫,也可以大膽聯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語言來創作新的劇本。教師給學生空間和時間,鼓勵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把最好的一面發揮出來,做一個最出色的小編劇。然后展示的時候,可以邀請其他班的老師學生當評委,這樣的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團隊合作精神,表達能力,也使語文知識真正得以運用,并且是真實的體驗,如此獲得的認知是很難忘記的。大大激發了學習語文的興趣。也讓平淡的傳統語文課堂變得多姿多彩起來,學生在這樣寬松愉快的課堂學習,怎能不會興致盎然,越學越找到樂趣呢。
語文課本給我們提供了豐厚的素材,只要語文教師善于發掘,適當引導,就會給學生打造另一片繽紛的語文天地。
5 在大自然中,去感受語文課的魅力
語文是高于生活的藝術,但歸根結底,語文來自于生活,扎根于生活的沃土。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中的語文活動安排,適當的組織學生走進大自然,去感受生命的美麗和蓬勃。春天賞落英繽紛;夏日去看荷葉田田,秋日撿拾飛舞的紅葉,雪花飄飛的世界,來一場雪地戰,讓濃濃的師生情在寒冷的冬日里更溫情。既可以讓學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美麗,陶冶學生的情操,又可以讓學生體驗到語文的快樂,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盧梭說:“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語文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更要重視培養一種積極學習的心態和良好的語文素養。教師告訴學生這是強者的時代,語文賦予了強者的資本,學習的過程可能是寂寞的,但堅持下來,終是會有收獲和喜悅的。教師努力創設語文學習的情境,讓學生熱愛語文,熱愛語文學習,激發他們靈感的火花,放飛他們的夢想,教師給學生搭建飛翔的平臺,讓學生的心靈自由翱翔;只有這樣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真正把新課程提出的教學要求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教基[2001]17號[Z].2001.
[2]柳菊興.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M].2版.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張淑芬.明用方致學,親師乃信道——淺談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素質教育雜志.
[4]王開榮.興趣決定成敗[J].貴州教育科研.(96).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4(b)-01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