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分析探討心理護理在抑郁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2013年6月—2014年11月來我院接受抑郁癥治療的患者106例,將其按照年齡、性別等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患者53例.對照組患者采用藥物以及常規護理方式,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基礎上加用心理護理措施,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情況,比較兩組患者的藥物依從性。結果 試驗組患者的HAMD、SDS評分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的藥物依從性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抑郁癥患者臨床治療中實施心理護理,可正確引導患者的思維,提高藥物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抑郁癥 心理護理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4(b)-0226-01
抑郁癥是一種以情感障礙為主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出現情緒低落、意志消沉等遲緩狀態,自身缺乏信心[1],嚴重的甚至出現自殺等傾向。抑郁癥疾病嚴重影響患者及其家屬的生活質量。該文通過研究抑郁癥患者中實施心理護理的效果,以期為臨床治療抑郁癥疾病提供借鑒。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6月—2014年11月來該院接受抑郁癥治療的患者106例,將其按照年齡、性別等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患者53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19~66歲,平均年齡48.7±2.3歲;試驗組患者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4例,年齡21~67歲,平均年齡46.9±1.9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藥物以及常規護理方式,包括對患者實施常規藥物治療以及基本護理等;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基礎上加用心理護理措施,具體包括:(1)入院時心理護理。患者剛入院時會產生緊張、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從而加重病情嚴重情況。為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護理人員應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用溫和的態度詳細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醫院的有關情況以及疾病的情況,及時解答患者的提問,告知患者治療成功的病例情況,必要時可邀請治愈出院的患者回院召開交流會,提高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2)治療期間心理護理。患者在入院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時向患者講解抑郁癥的健康知識、發病機制以及高危因素等,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抑郁癥疾病的認識;治療期間告知患者藥物的機制以及效果等,促使患者配合疾病的治療;患者情緒穩定后,護理人員應采用適當方法放松患者的心情;心理治療師針對患者的不同情況給予病情分析,協助患者找到認知偏差并協助患者進行認知矯正,促進患者病情的康復。(3)出院前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及時囑咐患者用藥,定期進行疾病復查,指導患者家屬觀察服藥不良反應等,教會患者家屬進行家庭干預,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防止疾病復發。
1.3 評定效果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以及藥物依從性情況。藥物依從性判定標準為高、一般以及低三個等級。患者能夠安心住院,遵醫囑用藥,配合心理治療師以及醫護人員的心理護理為高;患者不安心住院,有外越行為,每周3次以上拒絕服藥,不配合心理治療師及護理人員的心理護理為低;介于高、低之間為一般。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c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對照組患者治療前的HAMD評分為29.05±6.12分,治療后HAMD評分為16.37±3.15分;治療前的SDS評分為60.34±3.25分,治療后SDS評分為48.22±3.78分。試驗組患者治療前的HAMD評分為28.87±6.21分,治療后HAMD評分為10.34±2.13分;治療前的SDS評分為60.28±3.13分,治療后SDS評分為40.38±2.75分。兩組患者治療前的HAMD、SDS評分比較差異不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患者的HAMD、SDS評分比較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治療依從性為高的患者有13例,占24.53%;33例患者為一般,占62.26%;7例患者為低,占13.21%。試驗組患者治療依從性為高的患者有27例,占50.94%;25例患者為一般,占47.17%;1例患者為低,占1.89%。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差異顯著,差異有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經大量臨床實踐證明,抑郁癥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狀態,可很大程度上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因此,抑郁癥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實施心理護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病情緩解程度。心理護理的主要措施是通過與患者進行充分溝通交流,通過語言、行為等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以及行為,促使患者病情康復[2]。該組研究中,通過對比實施心理護理的患者與未實施心理護理患者的治療效果可看出,心理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HAMD、SDS評分情況,提高患者的藥物依從性,從而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因此,心理護理措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伺鳳葉,劉勇,孫群星.心理護理對抑郁癥患者康復的促進作用[J].中外醫療, 2009,28(23):130.
[2]許麗霞,王秀芬,孫惠萍,等.心理護理干預對抑郁癥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