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采用鼓勵式教育提高高職護理學生的自信心,激發護生能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性。方法 采用對照和調查問卷的方法,對同一班級的學生隨機分成兩組進行對照和問卷調查。結果 鼓勵式教育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期末理論成績、實踐技能操作及綜合素質明顯優于傳統教育組。結論 教學中采用鼓勵式教育提高了高職護生的自信心、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了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說明鼓勵式教學在高職護理教學中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成效性,建議教師可以多采用鼓勵式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鼓勵式教學 高等職業教育 護理教學 高職護生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4(b)-0106-02
相對于普通高等教育培養學術型人才而言,高等職業教育偏重于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高職教育是培養技能人才的重要體制,但是,高職學生理論基礎強,動手能力差,自信心不足,學習方法欠妥,培養成材的難度大。這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探索一條適合的教育方法,達到培養出有一定專業技術和技能人才的目標。鼓勵式教育方法能夠抓住問題的要害,針對性強,可以幫助高職護生樹立信心,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潛能。因而是可行的。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鐵嶺衛生職業學院2013級3年制高職護理專業某班學生53其中男6名,女47名,年齡在19~21歲,平均年齡20歲。隨機分為兩組,鼓勵式教育組30人,傳統教育組23人。兩組護生年齡、上學期考試成績及實踐技能成績統計學上無差異(P>0.05)。
1.2 研究方法
(1)將同一班級的學生隨機分成兩組進行對照,一組學生上課時采用鼓勵式教學方法,另一組學生采用傳統式教育,在期末考試后對實踐技能成績、理論成績進行統計分析。①實驗組的學生有些許的進步老師都會給予表揚,而對照組的學生則和平時教育一樣。②實驗組的學生在犯錯誤時老師會采用溫和或者逆向表揚的方式對待學生,而對照組的學生犯錯誤時則采取批評或者嚴厲教育的方式。
(2)測量工具:采用調查問卷方式了解學生對鼓勵式教學的態度。調查問卷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你渴望得到老師的鼓勵嗎?設有是、否兩個選項②得到老師的鼓勵后你對該學科學習興趣是否會有所提高?設有是、否兩個選項;③你認為鼓勵與提高學習成績關系有多大?設有沒關系、有點作用、非常重要三個選項;④在你犯錯誤時老師嚴厲的批評會讓你因此討厭此門學科?設有是、否兩個選項;⑤你希望自己的一點進步老師都會看在眼里,并且會有所表揚?設有是、否兩個選項;⑥你希望得到老師怎么樣的鼓勵?此題為自行填寫題。
(3)資料收集:在學生剛開學時進行調查問卷法,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以不記名方式當場發放問卷當場收回,本次共發放53份問卷回收53份,有效問卷50份,有效回收率為93%。學生填寫全部采用無記名方式。
(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計量單位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計數單位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兩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比較:鼓勵式教育組學生的理論實踐技能成績及理論優于傳統教育組的成績,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1)鼓勵式教學法的科學依據討論。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鼓勵式教學法恰恰給予了學生最大程度的肯定,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傳統教學方法更加注重結果,強調結果的對和錯,在教學環節中缺乏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而鼓勵式教學法更加注重教學實踐中的過程,更加具有互動性,能充分發掘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發光點,并給予充分肯定。
(2)鼓勵式教學法的現實依據。高職醫護生從本質來說是實踐者,從事的是需要大量手動實踐的工作。學生渴望獲得豐富臨床知識和技能,有高層次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對來自社會、家庭等多方面的壓力,使他們的心理狀況產生了很大的影像,他們將素質能力作為走向社會擇業謀生的關鍵。[1]美國作家莫頓亨特有一篇代表作《走一步,再走一步》,在故事中,作者被困在懸崖上不敢下來。他的父親鼓勵他說:“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當作者邁出了第一步,他的父親立即鼓勵他“很好”,然后他又按照父親的指導邁出了第二步,于是自己產生了自信,一步步走下了懸崖。這篇文章原名叫做《懸崖上的一課》,我們在課堂上也是一樣,醫護生對于實踐有著未知的恐懼心理,而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一步步進行實踐,淡化學生的恐懼心理,并幫助其建立自信。這種自信不僅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對于學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著巨大的意義。
(3)采用班會集體討論形式,針對分組教學法的結果進行討論。首先讓分組教學的兩組同學進行小組討論。然后請兩組同學派代表進行總結發言。各自談一下采用鼓勵式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教學學生的感受。采用鼓勵式教學法教學的學生認為,當老師適時的給予學生鼓勵,他們就覺得老師更加具有親和力,并且自己更加有信心對學習更加有興趣。采用傳統教學法教學的同學則認為,在課堂上與老師更加嚴肅,與老師有距離感,課堂氣氛壓抑,學習興趣差。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以上理論驗證和實驗結果表明,鼓勵式教學法對比于傳統教學法有著巨大的優勢。有利于幫助學生提高成績、建立自信心。高職教育不同于義務教育階段,也不同于高中教學,后者的目的主要在于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并為以后繼續接受教育打基礎。而高職教育的目的在于向社會輸送實干型人才,教學的最終導向是幫助學生就業。我們常說熟能生巧,要培養高護生的嫻熟技能,需要日積月累的大量實踐。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幫助其建立自信心,就是鼓勵其勇于實踐。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建立肯吃苦。肯鉆研的精神,不僅限于課堂上,更在于課堂下自我實現的強烈愿望。
4.2 建議
(1)鼓勵式教育的方式應該是多樣化的。在鼓勵式教學應用過程中,使用較為廣泛的鼓勵技巧是語言鼓勵,而這種鼓勵方式的特點就是互動性比較強,周期比較短。[2]除了在課堂上對于學生的表揚和肯定,還應該包括我們在日常中交流的其他方式,以表現的更親和更貼近學生。例如眼神、微笑、點頭示意以及為學生的表現輕輕鼓掌。
(2)鼓勵式教育是潛移默化的幫助學生建立自信的過程,要持之以恒。同時不僅在于課堂上的交流,也包括課下,例如給學生寫一些寄語,既是鼓勵也是期望。
(3)提倡活躍、和諧的課堂氣氛,弱化師生之間的明顯界限。“鼓勵式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鼓勵的方法教育學生。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是建立在新型師生關系之上的。[3]過去,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站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上,而學生總是教育教學的接受者,處于一個相對低的位置上,因而師生是不平等的。傳統教學法往往要求“嚴師出高徒”,對學生越嚴厲,學生越怕你,課堂效果就越好。然而經過教育學界長期的實踐與總結,證明這種傳統的方法并非是最優教育手段,一直在提倡改革,提倡與學生做朋友。鼓勵式教學法強調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對學生的鼓勵應該是平等的、和善的,而不是嚴肅的甚至是嚴厲的。弱化師生之間的明顯界限,有助于幫助學生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4)鼓勵式教育要做到公平對待,一視同仁。在實驗研究的最后討論階段,有使用傳統教育方式的同學表示,當同一課堂上,老師對一些同學積極給予肯定,對另一些同學卻只分對錯,并且出現錯誤時更嚴厲的對待,這時采用傳統教學法的同學會更加消極、更加失落和缺乏自信。這表明鼓勵式教學法在課堂上充分照顧到每一位同學的重要性,對于落后的同學尤其不能忽視。
參考文獻
[1]徐麗丹,陳峰,白靜,等.針對當代醫學生的特點進行激勵式課堂教學[J].中國高等醫學教,2008,15(3):72.
[2]馬梅華.小學英語教學中鼓勵式教學的應用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2(11):62.
[3]秦祖儒,胡永中.“鼓勵式教學”芻議[J].湖南教育,2004(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