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工業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森林資源破壞情況愈發嚴重,不僅造成了水土的嚴重流失,而且打破了自然環境的發展規律,導致生態環境的不平衡發展。可持續發展觀作為一種新型的、科學的發展觀,對我國的各個領域的發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作為一種科學的發展觀,對我國日益突出的環境問題將起到很大的改善作用。文章主要從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展開討論,提出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具體措施,將林業的可持續發展的構想落到實處。
關鍵詞:林業可持續發展;構想;措施
隨著生態環境的逐漸惡化,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遭到了破壞,如何與大自然之間和諧相處,以科學的發展觀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主題。而林業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則是維護生態環境的重要保障。然而,在經濟不斷發展、現代化工業文明日新月異的影響下,林業資源的面積逐漸減少,不利于生態環境的平衡與發展,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并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關注。
1 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人類對于自己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并且在工業現代化的影響下,各種資源逐漸減少甚至枯竭,水土流失現象極為嚴重,土地沙漠化成為全球性的問題。在鋼筋混凝土的包圍下,綠地越來越少,林業資源也日益遭到破壞,這些都嚴重威脅到了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生態環境的平衡與發展,林業資源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能夠對于氣候進行調節,還能夠有效保持水土,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同時,還有利于持續利用現有資源以及開發新的資源。因此,加強環境保護意識,合理利用資源,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2 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構想
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足夠的資源來支持,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事業,并非一蹴而就的。同時還應該以長遠的觀點進行發展方向的設計與規劃,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兼顧現代人和后人生存和發展的需求。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構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人類發展的進程中,需要與自然和諧共處。罔顧自然的發展規律,甚至恣意破壞自然,破壞資源,終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其次,生物資源是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對于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是生態平衡的重要環節。在某種程度上,林業發展的產業結構和類型,還與生物資源有著密切的關系。最后,林業資源在長期的濫砍濫伐的破壞下,已經受到嚴重的破壞,資源嚴重萎縮。為此,為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增加綠色植物覆蓋率,擴大林業資源的面積勢在必行。當前,由于林業資源開發和利用的不合理,導致林業面積急劇下降,引發一系列問題,如氣候失調、水土流失、農作物減產等,所以重視和加強林業資源的培育,維護生態環境的平衡,是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和方向。
3 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具體措施
3.1 加快林業生態環境的建設和培養
林業生態環境是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過去的一段時期內,人類過于重視經濟的發展,而忽視了對于環境的保護,經常是環境遭到破壞后才來進行治理,形成了一個惡性的循環。林業環境的建設和保護是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的主體。在林業資源的建設方面,應建立健全相關的林業資源保護制度,制定優惠政策,提高人們建設林業資源的積極性,保護現有的植被,使林業資源的覆蓋面積擴大,通過植樹種草等活動,使植被的原始覆蓋率得以提高,動員全社會的力量關注并投入到林業資源的建設中去。在政府的號召下,人民群眾應主動參與到植樹種草活動中,倡導低碳生活,以節儉、低碳、節能、環保為榮,以高消費、高耗能為恥,從根本上杜絕林業資源的浪費現象。在林業資源的保護方面,當前的主要問題是土地貧瘠化和鹽漬化,水土流失現象較為嚴重,部分珍惜物種幾近滅絕。針對這一問題,應加大力度保護林業資源,開展宣傳工作,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尤其是對于未開采的林業資源,應加強對其的保護,推動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進程。
3.2 實現林業持續發展的區域化
在林業資源的建設和保護過程中,都是針對著特定的區域的,這是由林業資源自身的特點決定的。林業整體的可持續發展與區域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區域化可持續發展是基礎和前提,工作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應對區域林業整體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主要體現在細致地劃分區域林業的范圍,對于可持續發展的監督責任和相應的管理職權,應落實到個人,加強監督和管理的力度。其次,對于各項林業資源保護政策,作為區域林業管理部門應積極響應,大力配合,以林業的可持續發展為出發點和目標,建立與其他領域的友好合作、相互制約的關系,發揮有力因素,避免不利因素。對于破壞林業發展的惡劣行為,應加大力度打擊,堅決遏制,推動區域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防止再次破壞區域林業資源。
3.3 注重公民素質的提升和人口數量的控制
在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提高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使其加入到林業資源的建設和保護中,是非常必要的,具有現實的意義。為此,應充分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和主人翁意識,愛護環境、保護林業資源。而提升公民自身素質以及控制人口的數量,則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林業可持續發展是造福全人類的工程,并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配合。而解決林業資源緊缺的根本,就是盡量降低對于林業資源的需求量。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會隨著其綜合素質提升而獲得改變。因此,促進公民素質的提升,可以使人們由衷地意識到生活環境對于人類的重要程度,從而形成低碳環保的社會風氣,一改以往的高能量消耗、高污染的生活方式,加強環保的意識,規范自身行為。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對人口的數量進行科學的控制,能夠從根本上降低資源的需求量,延緩資源開采的進度,防止林業過度開采,促進林業資源的日益壯大和穩步健康發展。
4 林業可持續發展研究展望
在21世紀,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人類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類對森林的物質產品和環境服務功能的需求將更加廣泛,世界對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研究必然會逐步從理論研究轉向實踐研究。我國林業界的許多學者也認識到,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研究和實踐,必須全方位地分析特定區域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之間的關系,提出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戰略選擇和戰略對策,構造區域“人口、資源、環境、經濟、技術”五位一體互為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框架和發展戰略。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林業可持續發展目標應當包括社會、經濟、生態環境三個方面,其中社會與生態環境目標,體現的是全人類的利益,即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經濟,需要林業持續地提供物質產品與生態環境服務功能。而作為人類群體中的林業生產經營者來說,不僅需要自身的實踐活動所提供的產品服務,更具意義的是要求其自身經濟利益的持續性,這也是不同利益主體對林業問題構成不同態度的深刻原因。
參考文獻
[1]羅倬.淺談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措施[J].吉林農業,2012.
[2]姚良宏.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途徑與措施[J].綠色科技,2011.
[3]李青葉.林業可持續發展的作用及目標與對策[J].科技致富向導,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