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林業資源對于我國各個區域發展有著決定性作用,我國最新的生態文明建設也在不斷高效利用我國的森林資源,讓其良性、健康、可持續的發展。但是發展就需要不斷改革與創新,我國下一步主要是進行林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其優點可謂是非常突出,得到了各個地區的高度重視。
關鍵詞:多角度發展;林業結構;優化
引言
全方位的林業結構調整,會更好的利用國家林業資源,既能為今后的林業發展鋪出一條寬敞的大路,也能為我國新一代的林業人才和相關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空間,不斷的調整和優化將會更好的促進我國林業的發展。
1 林業結構優化分析
1.1 調整與優化林業結構是必然選擇
十八大召開以后,我國采用了五位一體的發展目標,其中生態文明就是新加入的一位。生態文明的建設必然與林業有關,有關林業的生產也直接影響著我國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和比重,我國現有政策要求比例轉型,并突出第三產業。而林業結構的優化在這三產業中主要體現了其畜牧業價值、商業價值和環境價值,如今的林業多數在于商業價值上,也就是說并未突出第三產業。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建,木材的使用量大大增加,有關木材原料加工和建筑加工企業迅猛發展,但是僅通過這種方式還不能達到林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所以要通過多角度建設林業結構。我國新的政策主要包括生態林業工程、森林保護工程、林業基礎設施方面的政策,還包括招商引資政策、退耕還林政策、資金流動方面的政策、林業基本投入和資源利用與保護等政策,這些政策都證明在地大物博的中國,作為可再生資源的林業將被提到突出地位,從“天保”行動的開始,加快調整與優化林業建設投資結構,把握好經濟發展方向,促進林業多角度發展,不斷優化,不斷由政府干預使其增加國民經濟等,都能說明調整與優化林業結構是我國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通過我國有效地、科學的利用林業資源,可以更好地加快產業比例調整,增加人民財富,建設生態文明,在我國的宏觀調控下,加上資金的投入不斷科學化,有關企業聯系的密切化,會更好的進行資源備置、資源培育、促進林業生產可持續、加大林業開發合理利用,隨著新的模式和新的政策運用其中,將更好的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1.2 林業結構的不足之處
林業結構當今的不足之處就在于第二產業的突出而不是第三產業,但是在轉行前還有一些不足之處值得注意。我國有關政策嚴厲實施的時間并不長,所以對于以前森林資源破壞后的修復還沒有那么好,所以我國大部分的木材還處于幼苗期,等到成為有用之材時還要五年左右的時間,再加上我國林業資源分布本身就不均勻,很多地區由于多年開墾也造成了無法逆轉的局面,在今后的林業結構建設中大部分地區還是要休養生息,保護資源的可持續,所以很多地區造成了林業不能開發的局面,影響了發展。在轉型之后我們還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林業投入的不足,盡管我國加大了投資但是并沒有得到良好的運用,在這上面出現了很多資金利用不當的狀況;其次,盡管我國加大了這方面的建設,但是專業人才較少,科技力量比較薄弱,人才素質較低,不能對大規模森林資源進行有效管理;最后,第二產業發展中各種木材需求比例變化較大,利用的樹種也有很多變化,由于各個企業較小,成本又較高,使得越來越多的廠子不能生產高質量原料,降低的市場競爭力,對我國林業生產企業也造成了相當大的打擊;這些缺點也使得很多產業停產,森林資源擱置,利用率下降,反而影響了第二產業的發展,這樣長期的發展會對森林資源產生惡性循環,應當得到我們更多的注意。
2 如何促進林業結構的可持續發展
2.1 調整與優化的戰略分析
林業生產是我國戰略物資之一,盡管我們并沒有將其列位三大戰略物資之一,但是林業的發展對國家經濟的發展卻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全球經濟的不斷沖擊下,我國的林業發展得到了相當大的關注。作為戰略性物資,我國的主要發展方向是進行資源的培育、可持續的良性發展,我國將把眼光主要放在培育、保護、發展森林資源上。作為一項長期發展的生態文明建設項目,我國將全面推進林業資源的建設,加快我國森林資源戰略發展。通過發展我國的林業產業能促進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協調發展,進一步加速以生產發展、生態文明、生活富裕的新林業建設目標的實現。森林的生態作用是整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基礎,在國家經濟建設和可持續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根據最新的相關林業政策表明,作為戰略目標,結合各工程實施與總體部署,根據林業新定位和戰略目標,對現行產業項目的重組、整合,實現林業產業的合理區域布局,從而實現林業產業結構的高度化和合理化的目的。
2.2 多角度調整優化林業結構
我國林業結構復雜多樣,各地區發展的進度又不盡相同,不同地區的樹種和實際條件也各不相同,要是通過國家的統一調控是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的,現如今的一些南方地區已經對林業體系進行了改造,例如一些南方地區建立了許多的自然環境保護區,很多好的山區也進行了修建發展成旅游地區,這種發展有利于生態的平衡,在減少樹木砍伐的同時還增加了部分收益,林業起到了帶動第三產業的作用;在北方地區主要的調整優化方案是進行商業林的建設,同時在林業地區種植了花卉,對部分林業地區采用修養政策,而且通過林業部門和企業協調,進行了品牌化林業資源建設,這種與企業結合的林業結構調整可謂是當下最優的培育方案;在一些沿海地區和水分豐富的地區,我們還采用了農業、漁業、畜牧業、林業共同發展的新模式,這種模式充分利用了資源的流動性,增加了人民的收入,保護了環境,形成一批各具區域特設、規模大、集約程度高的原料基地,開發了許多特色產品。通過林業生產進行產品銷售,開闊了市場,使林業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建立農、林、牧、漁業復合經營體系,在我國以林為主的風景區,以林為主的農業生產區,以林為主的商業生產區,將帶動我國三大產業的不斷提高,使廣義的林業中的生產性、生活性、生態性的功能轉化并升級為具有生產、觀光、教育、科普、健身、體驗的多功能林業結構。
3 林業結構的未來發展趨勢
今后的林業發展過程中,一定會頒布更多的政策加以引導,也會建設出更好的機制進行投資、監管和開發,通過靈活的政府運行機制和更好的評價機制,會很好的增加資源的利用率。而且在未來的發展中一定會有更多的人才進入到這個行業中,也會有更多的科技進入到這個行業中。除了機制建設和人才培養,未來的發展還會更多的注重第三產業的發展,通過林業生產增加服務業、餐飲業、旅游業的發展,通過生態的文明建設,可以更好的促進自然保護區的不斷擴大和建立,促進我國的公益林事業,促進林農的組織化程度,促進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生態科學和材料科學等高新科技技術。未來我國將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目的,大力發展林業工程和林業企業,維持樹種平衡為目標,提高生態效益。
4 結束語
林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大創舉,即保障了我國經濟的穩步上升也保護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通過一些防護林、商業林等的建設,會更好的促進我國林業事業的發展,更多的政策不再只是限制發展,而是發展與環境共存,達到雙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孫曉慧,楊淑娟.優化林業結構[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3.
[2]尹君,張建云.優化調整產業結構[J].實現林業跨越式發展,2007.
[3]耿玉德.東北、內蒙古等重點國有林區實施天保工程的階段性評價與分析[J].林業財務與會計,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