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數控車床可以加工軸類和盤類零件的各種曲面、回轉面及螺紋等輪廓,尤其適宜加工軸套類配合件的內、外輪廓和內、外螺紋,靈活有效地運用多種數控編程指令,控制產品精度,可以進一步提高產品對的加工生產效率。
關鍵詞:輪廓指令;螺紋指令;編程;加工
G71復合循環、G73仿形復合循環及G70精加工循環等編程指令是最常見的循環指令,在軸類零件內、外輪廓的粗加工和精加工中運用較多,在程序編制過程中,除了要熟悉各種指令、靈活選擇和運用各個指令外,還要結合其他多種方法來提高產品的加工質量。
1 G71復合循環指令編程
對于加工臺階軸和臺階孔等余量不均勻毛坯的內、外輪廓粗加工,常用復合循環G71指令來完成,其編程格式為:G71 U(△d) R(e);G71 P(ns) Q(nf) U(△u) W(△w) F_ S_ T_;運用G71指令進行編程加工時的注意事項:(1) G71指令程序P、Q后必須帶有地址ns、nf,并且該地址與輪廓精加工路徑程序的順序號對應。(2)ns程序段必須為直線進給方式,且只能為X方向進給。(3)G71指令精加工軌跡必須是單調遞增或單調遞減的。
2 G73仿形復合循環指令編程
G73 封閉車削復合循環,也叫仿形車削。當毛坯和成品的形狀比較類似的時候使用,比如鑄件和鍛件毛坯的車削。其格式為:G73 U(Δi) W (Δk) R (d);G73 P(ns) Q(nf) U(△u) W(△w) F_ S_ T_;運用G73指令進行編程加工時的注意事項:(1)ns程序段必須為直線進給方式,X和Z可以同時出現,即X方向和Z方向可以同時進給。(2)運用G73指令編程加工時,要針對不同的加工材料,合理確定各切削參數。
3 G70精車循環指令編程
零件經過G71、G73指令車削完成粗加工后,接下來就可以用G70來進行精加工,切除粗加工中預留下來的余量,G70編程格式為:G70 P(ns) Q(nf) F_。
4 合理選擇G71與G73指令進行粗車循環加工
結合G71和G73兩個編程指令的結構特點和加工適用范圍,合理選擇程序對產品外圓輪廓進行粗車循環加工,可以保證產品質量并且提高產品的加工效率。在選擇過程中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1)對于毛坯余量不均勻的輪廓應盡量采用G71指令編程加工,可以提高加工效率。(2)對于不能使用G71指令進行加工的情況時,才選擇G73指令進行加工。(3)在同一個零件中,有時G71和G73指令可以結合運用,比如對于非單調遞增或遞減的外輪廓可以先用G71加工部分單調輪廓,然后再用G73加工非單調部分輪廓。
5 內/外螺紋單一固定循環G92指令的編程加工
螺紋切削循環G92指令適用于切削圓柱螺紋和圓錐螺紋,每指定一次,螺紋切削自動進行一次循環,循環路線與外徑/內徑切削循環基本相同。
5.1 圓柱螺紋切削循環
格式:G92 X(U)_ Z(W)_ F _;該指令的執行過程如圖1(a)所示。
5.2 圓錐螺紋切削循環
格式:G92 X(U)_ Z(W)_ R_ F ;該指令的執行過程如圖1(b)所示。
6 螺紋切削復合循環G76指令的編程加工
該指令用于螺紋自動循環車削加工,程序結構比G92指令復雜,但螺紋參數只需在程序中指定一次,就可自動加工螺紋。螺紋車削過程中,除程序指定第一次車削深度外,其余各次車削深度自動計算,該指令的執行過程如圖2所示。
格式:G76 P(m)(r)(α) Q(Δdmin) R(d);
G76 X(U) Z(W) R(i) P(k)Q(Δd)F(L)。
說明:(1)m:精車重復次數,從01~99,用兩位數表示,該參數為模態值。
(2)r:螺紋尾端倒角值,其值為(0.0~9.9)L,其中L為導程, 以0.1為一檔增加,設定時用兩位數,即從00~99,該值為模態值。
(3)α:螺紋牙型角,即刀尖角度,可以選擇0°、29°、30°、55°、60°和80°六種中的一種,由兩位數規定,該值為模態值。m、r、α用地址P同時指定,例如,m=2,r=1.2L,α=60°,表示為P021260。
(4)Δdmin:最小切削深度,用半徑值指定,單位為μm。每次切削深度為(),當第 n次切削,深度小于這個極限值時,以該值進行切削,該參數為模態值。
(5)d:精車余量,用半徑值,單位為mm,該參數為模態值。
(6)X(U)、Z(W):螺紋終點的絕對坐標或增量坐標。
(7)i:螺紋兩端的半徑差,如果i=0則為直螺紋切削方式,可以省略。
(8)k:螺紋牙型高度,用半徑值,單位為μm。
(9)Δd:第一次切削深度,半徑值,單位為μm。
(10)L:螺紋導程。
7 G92 和G76兩種螺紋加工方法的區別
G92螺紋切削單一固定循環采取直進式進刀方式加工,刀具兩側同時參與切削加工,切削力較大,而且排屑比較困難,因此在切削加工過程時,螺紋刀兩側切削刃容易磨損,影響刀具壽命。當加工螺距較大的螺紋時,由于切削深度增大,刀刃磨損加快,從而造成螺紋中徑產生誤差。但由于G92是刀尖參與切削,所以加工的牙形精度較高,一般適用于加工小螺距高精度螺紋。
G76螺紋復合切削循環采用斜進式進刀方式,由于只有單側刀刃參與切削工件,所以刀刃容易磨損,從而造成所加工的螺紋面不直,刀尖角發生變化,因此螺紋牙形精度較差。但由于其為單側刀刃參與切削,刀具負載較小,排屑比較容易,而且切削深度逐漸遞減,因此,本加工方法一般適用于加工大螺距低精度螺紋。
8 內螺紋程序編制的注意事項
數控車床的內加工比較方便,但對編程要求更嚴,軌跡安排一定要正確合理,避免干涉。
(1)使用固定循環要注意進刀時的位置。
(2)退刀過程中不能碰撞零件。
(3)螺紋升速起刀段不小于兩倍導程,降速退刀段不小于1~1.5倍導程。內螺紋加工時一般沒有軸向空間進行降速退刀,這時應充分利用數控指令的退尾功能。
(4)圖紙上標注的公稱直徑就是螺紋的大徑,加工時的編程深度(X值)由此決定。
(5)在內螺紋切削加工時,由于內螺紋刀的擠壓作用,使最后加工出來的牙頂徑膨脹,產生塑性變形,使得螺紋小徑變小,因而影響螺紋的正常配合和使用。因此,在螺紋切削前的圓柱內孔加工時,多切除一部分材料,將孔車大一定數值,這個值一般也是0.2~0.3mm。
9 編程加工方便,提高產品精度
數控車床通過對刀補的設置和磨耗的修改,來提高產品的加工精度。在程序編輯和零件加丁過程中要合理制定加工工藝,靈活運用編程指令來提高零件精度的可控性。運用實例如圖3、4所示:
圖3 橢圓配合件-內螺紋
圖4 橢圓配合件-外螺紋
9.1 零件圖的工藝分析
如圖3、4所示是-套內外螺紋配合件的加工,包括內、外螺紋的切削加工,以及橢圓外輪廓的切削加工,根據零件圖的精度要求可知,橢圓外輪廓配合精度要求較高,而且要求曲面光滑連貫。因此橢圓外輪廓必須通過一段程序一次性加工,所以此處工藝性要求較高,它的表面質量是通過兩件配作加工而成的。材料為45#鋼,選擇毛坯尺寸分別如下,件1:Φ50mm×100mm,件2:Φ50mm×55mm。
9.2 加工方案及加工工藝路線的確定
以工件右端面中心作為坐標系原點確定工件加工坐標系。根據零件尺寸精度和技術要求進行分析,可將外輪廓粗、精加工、內、外螺紋配合和橢圓外輪廓加工分開來考慮,最好確定的加工工藝路線為:
9.2.1 橢圓配合件的外輪廓加工:用外圓車刀加工件2外圓輪廓,可用G7 l、G70指令進行粗、精加工,如程序O0001→換外螺紋刀加工,可用G92指令編程,如程序O0002;
9.2.2 橢圓配合件的內螺紋加工:用外圓車刀加工件1左端外圓輪廓,可用G7 l、G70指令分別進行粗、精加工,如程序O0003→換外槽刀加工V型槽,可用G01指令,如程序O0004→掉頭裝夾,Φ20的鉆頭鉆深度為20的內孔→換內孔刀加工內輪廓,可用G7 l、G70指令分別進行粗、精加工,如程序O0005→換內螺紋刀加工內螺紋,可用G92指令編程,如程序O0006;
9.2.3 內外螺紋配合后,加工橢圓外輪廓:用外圓車刀加工配合件橢圓外輪廓,可用G7 l、G70指令分別進行粗、精加工,如程序O0007。
9.3 夾具的選擇與零件的裝夾
夾具采用機床本身的標準三爪自定心卡盤,在合適的位置固定零件,找正夾緊。
9.4 刀具的選擇
選擇1號刀為90度硬質合金外圓車刀,其副偏角較大,加工所以外輪廓。選擇2號刀具為硬質合金外槽刀,其刀片寬度為3mm,用于V型槽的加工。選擇3號刀具為60度硬質合金外螺紋刀,用于加工M24*1.5-6g的外螺紋。選擇4號刀具為硬質合金內孔車刀,用于加工Φ25的內輪廓,選擇5號刀具為60度硬質合金內螺紋刀,用于加工M24*1.5-6H的內螺紋。
9.5 各程序段
外螺紋橢圓配合的加工程序(見圖5):
10 結束語
通過此法,加工后的零件表面粗糙度達到了Ra1.6,外圓尺寸全部滿足零件設計要求,橢圓外輪廓光滑過渡沒有接刀痕,幾乎完全符合設計要求。有效解決了內、外螺紋配作零件車削加工的難題,并為高硬度材料零件的切削加工提供了一些經驗。綜合分析整個零件加工過程,我們可以得到如下的結論:只有熟悉并掌握各個編程指令的加工特點,真正發揮出各編程指令的作用,并且能融會貫通,靈活地使用各種指令,才能切實提高產品加工精度,才能真正提高產品加工效率,促進數控車床編程加工技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清明,盧澤聲,梁迎春.亞微米數控車床誤差補償技術研究[J].中國機械工程,1999,10(10).
[2]龔洪浪.提高數控車床加工質量的措施[J].機械工人(冷加工),2006(1):37-39.
[3]董獻坤.數控機床結構與編程[MI.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