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水土流失是當前比較嚴重的災害之一,而且目前的水土流失的產生原因大都是因為人為的對環境造成破壞引起的,我國可用于耕地和居住的土地面積相對于我國的人口總數來說本就稀少,水土流失的發生,使得本就稀少的土地資源變得更加的少,如果不能夠有效的避免水土流失,那么將會造成嚴重的危害。文章主要對水土流失的特點及危害進行介紹,并提出相應的水土流失的防護措施,希望能夠減少水土流失的情況繼續惡化,避免水土流失對人們的生活產生更大的影響。
關鍵詞:水土流失;防護措施;特點與危害
前言
近年來,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科學技術的逐漸發展,使得生態環境被破壞的越來越嚴重,環境問題已經成為當前人們面臨的最大的問題與挑戰,人們的生存需要依賴于外界的環境,但是,環境污染的逐漸嚴重,資源的逐漸減少,使得人們與自然之間的平衡被打破,如果不能夠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會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目前,全國的水土流失的土地面積越來越大,土壤被侵蝕,變得酸化或者堿化,使得土壤不再適合耕種或者居住,是當前存在的較為嚴重的環境問題之一,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也有很多,大都是由于人為的對環境的破壞,而沒有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如何更好的對水土流失進行防護是當前的主要研究重點。
1 水土流失的概念、特點及危害
1.1 水土流失的概念
水土流失是在陸地表面由外營力引起的水土資源和土地生產力的損失和破壞。它是在地球表面的重力場中發生的,在太陽能的作用下水、風(空氣的流動)和溫度都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壤侵蝕是指在陸地表面,水力、風、凍融和重力等外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質及其它地面組成物質被破壞、剝蝕、轉運和沉積的全部過程。土壤侵蝕和水土流失的本質區別主要表現在對土壤破壞和搬遷程度不同,土壤侵蝕是絕對的,水土流失是相對的。土壤侵蝕也是水土流失的其中一種情況。我國的國土面積廣闊,并且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地理特色,不同的土壤資源也有不同的特性,有的土壤資源物理性質較硬,不容易被風沙侵蝕和風化,也不容易被水流沖刷,但是有的土壤資源物理性質較軟,土壤之間的緊密度不高,容易被風化和侵蝕,一旦有大量的水資源流過這種土壤,就會帶走大量的土壤,使得原有的土壤資源變少,就像我國的母親河黃河一樣,黃河之所以呈現黃色,就是因為水流在流動的過程中,將河流兩岸的黃沙帶進了河流中,并隨著水流流動,使得兩岸的土壤資源越來越少,河流也經常出現堵塞的情況,因此,治理水土流失迫在眉睫[1]。
1.2 水土流失的特點
當前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因為人為的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其中造成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就是高速公路的大量修建。我國為了發展經濟,首先就是要修建公路,方便交通,因此我國修建了許多高速公路。而高速公路在修建時不可避免的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公路建設必然會破壞地表的土壤結構和地表植被,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水土流失問題。由于修建高速公路而造成水土流失有很多的特點,包括由人為活動造成、危害集中在公路沿線、水土流失主要由棄土棄渣造成、線路長,防治難度大、治理標準要求較高等等。高速公路的修建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方面相隔很遠的城市的交通運輸,因此,高速公路大都修建在無人居住的自然區域,高速公路在修建時需要經過許多的農田、山區、林區等等,為了修建高速公路需要將高速公路的路線上的所有的植被進行清理,再進行修建,人類在公路建設過程中大量砍伐地表植被、大面積的開挖土石方使公路沿線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而帶來的后果,從而引起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公路工程的特點就是線路較長,它所產生的水土流失并不是集中在幾個點,而是集中在一條線上,凡是公路經過的區域都會帶來水土流失,這些特點為現在水土流失的治理帶來了很大的難度[2]。
1.3 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危害只要分為兩個方面,分別是對農田的危害和對水庫及河流的危害。其中對農田的危害更加的嚴重,我國本來就沒有足夠的農田種植糧食,每逢災年還需要從其他國家進口大量的糧食,但是,進口的糧食的價格更高,不是普通的百姓能夠消費的起的,因此,農田就變得格外的重要。眾所周知,只有肥沃的農田才能夠使得農作物生長的更好,糧食的產量更高,因此,正常來說,農田需要種植幾年農作物之后就修養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不能夠種植農作物,以便農田積累營養物質,但是,由于我國的農田比較緊張,所以,農田大都是常年的使用著,可是,由于水土流失的逐漸嚴重,雨水沖刷使大量的泥沙排人農田并沉積下來,形成“沙壓農田”,而一些極細小的泥沙則以“黃泥水”的形式進人農田,會使得農田變得貧瘠,不利于農田的耕種。其次就是對水庫和河流的危害,工程中的泥沙隨水流進人水庫和河流并沉人庫底,污染水質,在河口和港灣等流速小的地方造成淤積。
2 水土流失的防護措施
2.1 水土流失的預防措施
災害發生后治理不如在災害發生之前及時的預防,因此,想要治理水土流失的問題,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在人們進行工程施工之前先做好預防措施,減少水土流失出現的幾率,從根本上解決水土流失的問題。以修建高速公路時的水土流失預防措施來說,在設計選線過程中,應從環境保護、水土保持角度進行多方案比選,選擇線路短,占地少,繞避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地質地段的方案。在選擇取土場時,為了保持水土,應該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沿線植被的破壞和生態系統的影響,取土場一般選擇在遠離線路、植被稀疏的荒山坡,棄土棄渣場盡量選擇在取土場位置(先取后棄),或地勢低洼、無地表徑流的荒坡溝內,充分滿足國家和地方對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的要求,同時,全線路基、站場、隧道工程加強土石方的調配力度,充分移挖作填,填挖相間地段必要時擴大路塹斷面取土,盡量減少取土場的設置和棄土棄渣量。
2.2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有工程防護措施和植物防護措施兩種。工程防護措施分為路基坡面防護工程和擋土墻工程,而植物防護措施分為路基坡面植草、線路兩側綠化、取土場植物防護和臨時占地區植物措施。植物防護措施就是在發生水土流失的地點種植容易成活、生長較快、根系粗壯能夠吸收大量水分,緊抓泥土的植物,對雨水的沖刷和風力起到阻礙的作用,防止風力對土壤的侵蝕,以及雨水對土壤的沖刷,同時還能夠減少空氣中的沙塵,促進環境的保護。兩種防治措施各有優缺點,采取工程加固措施對減輕坡面修建初期的不穩定性和侵蝕方面效果很好,作用非常明顯著。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巖石的風化,混凝土的老化,鋼筋的腐蝕,強度降低,效果也越來越差。而采用植被護坡則與此相反,開始作用非常虛弱,但隨著植物的生長,植物的繁殖,強度增加,對減輕坡面不穩定性和侵蝕方面的作用會越來越大。因此,在水土流失的治理的過程中,最好能夠將工程防護措施和植物防護措施同時使用,因為工程防護措施的起效時間短,只要工程修建完成就能夠立即起到阻止風化和侵蝕的效果,避免水土流失的逐漸加重,與此同時,采用植物防護措施,雖然種植植物不能夠立刻起到治理水土流失的效果,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植物的生長更為繁茂,對阻止風化和侵蝕的作用也在逐漸的加強,而此時工程防護措施的腐蝕情況也逐漸減弱,正好可以由生長好的植物代替工程防護措施,以便更好的治理水土流失。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水土流失的情況日益嚴重,如果不盡早進行治理將會引起嚴重的后果,因此,不但要采用有效的治理措施,還要都得如何進行防護,從根本上解決水土流失的問題。
參考文獻
[1]伊敏,寶柱,周麗霞,等.白音察干-集寧段高速公路建設水土流失預測及防治對策[A].發展水土保持科技、實現人與自然和諧——中國水土保持學會第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學術論文集[C].2011.
[2]張茨林,謝頌華,喻榮崗.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的防治及其效益分析評價——以梨溫高速公路為例[A].全國第二屆水土保持監測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