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問題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對酶聯免疫吸附技術進行分析和相應的技術探究,與人們的健康息息相關。文章通過詳細闡述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發展狀況和必要性,從食品安全檢測過程中極易出現的通病著手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為相關從業人員提供借鑒。
關鍵詞:酶聯免疫吸附技術;食品檢測;技術操作
近些年來,食品安全問題成為了社會大眾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為了滿足人們對健康飲食的急切需求,尋找能夠快速準確檢測食品的方法和創新發展食品檢測技術對保障食品安全至關重要,尤其是要迅速發展酶聯免疫吸附技術。作者通過對酶聯免疫吸附技術的運用現狀進行分析探究,不僅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問題,推動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發展,還有利于為社會成員構建合理科學的飲食結構,提高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促進社會朝著正確的方向健康發展。
1 有關酶聯免疫吸附技術的概述
1.1 酶聯免疫吸附技術的基礎原理
酶聯免疫吸附技術是指利用酶的高效催化作用和抗原抗體反應的高度特異性相結合發展而建立的一種食品檢測免疫分析技術。酶聯免疫吸附法的英文簡稱是ELISA,多運用于食物中生物毒素、重金屬、病原微生物等食品的檢測。[1]酶聯免疫吸附技術的原理是指將某種固相載體和具有免疫活性的抗原體相結合,加入特異性酶標記的抗原體和受檢樣品進行化學反應形成復合物,在終止化學反應時對比被結合的酶標和待測樣品中抗原體的量,再對其他相關物質進行洗滌,加入酶所催化反應的底物,形成有色產物,最后對有色產物進行定量分析,從而達到檢測食物中某種物質的目的。[2]然而,對于不具有免疫性的且相對分子質量都較低的物質,需要先將其與大分子蛋白質相結合,形成具有免疫原性的完整抗原體,再運用酶聯免疫吸附技術進行食品檢測。
1.2 酶聯免疫吸附的技術分類
根據酶聯免疫吸附技術的反應途徑,將其分為間接法測抗體技術、競爭法測抗原技術和雙抗體夾心法測抗原技術。如果采用第一種檢測技術的待測樣品中缺少抗體,就會導致這種酶標記的抗體復合物被洗滌液沖走,在化學反應結束后就不會顯色。如果采用第二種檢測技術的待測抗原的含量很高,會使加入底物的顯色很淺。如果采用第三種檢測技術相應抗原的待測樣品中的酶會因催化而顯色。臨床診斷多適用于雙抗體夾心法測抗原,測定小分子抗原主要是采用競爭法測抗原。因而,需要根據不同食品的檢測物質,采用不同的食品檢測技術,進而發揮酶聯免疫吸附技術在食品檢測中的作用。
2 食品檢測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及重要性探究
2.1 食品檢測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
酶聯免疫吸附技術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十分廣泛,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酶聯免疫吸附檢測技術在未來食品檢測的發展道路上會出現新的發展趨勢。具體表現在檢測食品中農藥殘留、檢測食品中的生物毒素、檢測動物性食品中的藥物殘留和檢測轉基因食品等方面,創新發展酶聯免疫吸附技術,使其檢測范圍由ng發展到pg的水平上,提高檢測技術的靈敏度,擴大酶聯免疫吸附技術在更多類別食品檢測上的適用范圍,采用定性試驗對檢測技術進行篩選,降低食品的檢測費用,節約食品檢測的時間和成本,進而保證社會成員的生活質量。
2.2 改進食品檢測技術的必要性
酶聯免疫吸附技術與傳統的食品檢測技術多采用的高效液相色譜法相比,此種方法具有靈敏度高、檢測結果準確、成本少、樣品處理量大、操作簡便等優點。而后種檢測方法雖然較為精確,但由于操作程序相對復雜,加上需要昂貴的檢測儀器設備和較長的實驗周期,使得其在社會上運用面十分狹窄。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蘇丹紅事件”“瘦肉精事件”“三鹿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使得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受到關注。因而改進和提高酶聯免疫吸附檢測技術對解決關系到人們身體健康、經濟發展及社會發展的食品安全問題十分重要。作者認為對酶聯免疫吸附技術在食品安全檢測方面的應用情況進行分析探究和總結,不僅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推動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知識普及,還有利于促進社會的健康發展和人們身體素質的提高。
3 酶聯免疫吸附技術在食品檢測中的運用
3.1 植物性食物中有關農藥殘留物的檢測運用
近年來,為了提高農產品的產量,農業種植人員長期超量使用化肥、農藥成為一種普遍現象。農作物對病害的耐藥性能逐漸增強,進而造成植物源性食品的農藥含量超標,這對社會成員的健康產生嚴重威脅,更嚴重的會發生食物中毒甚至死亡的現象。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技術檢測柑橘、桃子、香蕉、櫻桃和西紅柿等新鮮農產品中的胺甲萘和蟲螨等農藥殘留物,在我國的食品檢測技術中已經成熟建立。技術人員通過直接競爭的酶聯免疫吸附技術檢測殺蟲劑克百威,其應用的普遍性不斷增強,最低檢測可以達到0.1毫克每升,足以說明此技術在國際上處于領先水平。
3.2 食物中有關生物霉素的檢測運用
眾所周知,黃曲霉毒素是食品中眾多生物毒素中的一種最為常見的生物霉素,由于其在近幾年內對人類身體產生了許多潛在威脅,危害性極大,因而各國都在運用酶聯免疫吸附技術嚴格限制該生物霉素的含量。該食品檢測技術主要是利用蛋白質和小分子的黃曲霉毒素結合而成的抗原體,獲得與抗黃曲霉毒素的抗體B1合成的酶標物,再對食品進行最終的檢測。目前我國酶聯免疫吸附食品檢測技術中的直接競爭ELISA法和間接ELISA法在檢測食物中的生物霉素方面被廣泛地推廣應用。
3.3 食物中有關重金屬殘留的檢測技術運用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土壤中的重金屬污染問題和工業廢水的排放問題成為威脅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最終導致植物源性食品和動物源性食品中出現重金屬含量超標的現象。比如市場豬肉中銅元素含量嚴重超標,酶聯免疫吸附技術主要是采用純化的金屬硫蛋白進行抗原免疫使其產生氧化酶抗體,通過將采集豬肉的抗血清純化后,再標記辣根的過氧化酶,該巰基團能夠與大多數的重金屬離子結合產生金屬硫蛋白,最終實現對食品中重金屬的檢測,進而實現食物細胞免受重金屬危害的作用。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快速簡便、準確靈敏、重現性好、全自動的酶聯免疫吸附技術在食品安全檢測的運用也十分廣泛。然而在食品檢測中的農藥殘留物、生物霉素的檢測運用和重金屬殘留的檢測技術等實踐中也存在著無法進行對多殘留進行檢測分析、交叉反應化合物等缺點和不足,因而完善和改進酶聯免疫吸附技術,不僅有利于提高食品檢測效率和精準度,而且對未來食品安全的快速檢測和精準度檢測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蘭蘭.臨床免疫學和免疫檢驗[J].食品安全與檢測,2012(19):79-83.
[2]水小溪,蔡樂,趙寶華.ELISA技術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J].生命科學儀器,2013(10):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