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重點解析了市政道路橋梁施工中常遇到的病害原因,主要講述了市政道路橋梁施工中的病害處理手段和市政道路橋梁連接段的施工關鍵,進而有效防止病害的出現,推動道路橋梁的發展。
關鍵詞:市政路橋;施工;問題;病害;處理措施
1 市政路橋施工中經常出現問題的原因
(1)路面厚度不符合標準。道路橋梁施工中其路面厚度一定要根據策劃規范抑或國家制定的規范開展,不過在實際的施工中常常存在施工單位為了加快施工進度抑或節省投資而輕視路面的施工,覺得路基符合標準就行,進而導致路面厚度太薄,致使其使用時間和性能都減少。
(2)策劃不合理。道路施工前要對施工條件開展合理的檢查,精準的判斷路基構造。
(3)改革方法不合理。執行舊路改革主要的工作是對所使用的道路情況開展合理評價,進而制定舊路的強度彎沉目標,明確舊路的改革計劃和強度的變化。不過在實際施工中施工方大多不會對實際狀況考察清楚就直接擬定了施工方法,進而致使補強道路的彎沉狀況要比策劃的大,進而形成了路面強度不達標和之后使用的損壞。
(4)混凝土特征。混凝土本身的特征大多會致使裂縫等病害出現,裂縫根據深度能夠劃分為貫穿裂縫、表面裂縫和深層裂縫。
2 市政路橋施工中的病害處理措施
在擬定有關處置方法時,一定要把科學知識以及實際情況相結合,不能紙上談兵。
2.1 加強路橋施工動態管理
施工管理是一種動態管理,貫串在整個施工過程,也是整體管理中的關鍵組成部分。在實際施工中,將繁瑣的施工管理進行綜合,使其能夠有組織有次序的作業,不能隨意的施工,增強具體問題的管理。施工現場一定要有質量監管工作者,針對不適合我國質量規范的施工,要立即指明,同時擬定實時的處置方法,不能耽誤時間。對策劃方法和混凝土以及橋面厚度等經常出現的問題,增強現場施工品質管理。
2.2 確保施工值同設計值的一致性
施工值以及設計值的一致性是對項目施工品質規范性的評價指標,一致性越高,證明品質越高。道路橋梁施工中裂縫危害形式很多,一定要組織專業工作者對其開展深入的研究,以便擬定最佳的處理措施,并且要在施工前,提早留意到有關問題,防止在施工過程中出現。能夠實現施工值和設計值一致的方法有很多,要有計劃地、科學地開展,從而提升一致性。在實際工作中,需要施工人員對路基基層系數開展嚴格的選擇,從而使實際狀況和設計值保持一致,對路基執行分層壓實。需要關注的一個事情是:半剛性基層施工壓實過程中對于水分的多少要嚴厲的控制,防止在施工過程中形成危害,保證壓實度符合真實需求。
2.3 對病害進行科學處理
因為施工中致使裂縫出現的原因很多,因此處置中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大多針對貫串性質的裂縫要使用條帶罩面方式,針對寬口裂縫要使用擴縫澆筑砂漿方式、針對裂縫在三毫米以上的情況運用固化劑和環氧樹脂拌和勻稱之后進行澆筑;針對大規模的麻面、露骨和平整性差的構造要運用瀝青混凝土罩面整治,露骨過于嚴重的選取聚合物砂漿進行薄層處置。針對板角破裂等損壞大多運用部分修理的形式。
2.4 嚴格控制路面施工,加強材料的合理配置
路面施工是施工中的關鍵部分,而施工物料的選用又是關鍵中的關鍵,是施工的根本。施工前,物料的選用是重點,在市場選購物料時,要對性價比開展對比,購買物美價廉的物料。施工中,使用優良的機器設備以及施工技術,降低人力物力的損耗,并且運用準確的施工設備以及技術,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并保障施工品質。實際施工中,如對瀝青的運用,要嚴格根據有關標準進行,不能夠不按照標準,私自改變工序。選用適宜的物料配合比。針對國際性的新式物料控制好使用量,特別路段要使用高效的新式物料。
3 市政路橋過渡段施工
3.1 施工填料
傳統使用石灰土或者一般的土進行填筑,而目前我國使用的主要是級配碎石與水泥穩定土。級配碎石一般是由預先篩分成幾個(如四個)大小不同粒級的碎石組配而成,也可以使用未篩分不同粒徑的級料按照特定的比例組合而成的碎石和石屑組配。根據規范和工程實際情況選用不同的級配填料,能較好的確保路橋過渡段的強度過渡。
3.2 搭板設置
搭板的強度以及長度要根據橋臺與橋頭路基的相對沉降量,并綜合的考慮車輛行駛的適程度而決定,搭板的設計沒有統一的模式。下面介紹搭板的設計及要求:(1)在進行搭板施工前要認真的篩選橋臺背后回填土。盡量選擇如上所述的兩種高質量回填土,以干容重較大的砂性土或透水性較好的材料為最佳。因為這樣的材料具有極佳的壓實特性和級配水穩定性。然后根據監理工程師審批實驗資料分層回填,分層夯(壓)實,直至到達回填的設計高度,壓實度經檢測符合要求后再進行橋頭搭板的施工,有些項目的檢測還應充分綜合考慮橋臺預壓的有關參數,以達到最優的處治效果。(2)根據施工的要求鋪設二灰混合料,每層的厚度應控制在 10~20cm。為了保證上下兩層的良好結合,可以在下層灑水充分濕潤,然后鋪設上層的混合料。通過壓路機的分層碾壓,使得密實度達到 95%。壓實成型后要灑水養護且封閉交通一周,驗收合格才能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3.3 地基處理
地基的處理是治理過渡段問題的根本,過渡段地基的加固措施主要有基礎加固、人工合成材料加固、混凝土塊加固以及外摻加固料加固等。
基礎加固適用于加固過渡段下部的原地基,首先要通過設計資料并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判別原有地基的軟硬程度,各種加固方法的適應性及機理各有特點,據此必須結合軟基處理有關技術規范決定使用深層或淺層加固;人工合成材料加固通過將人工合成的材料加進土體,從而提高土體的抗剪強度,必要時(在地基有足夠的承載力時)可以綜合使用縱向及橫向等土工材料加固,使土體的抗剪強度得到充分的發揮,以約束并協調變形,提高地基整體強度,從而降低路橋間的剛度變化,達到加固地基的目的;在加固段底部應用混凝土塊加固,即通過放置一大塊略大于過渡段底部的混凝土塊,使其與底部合成一體,保證了地基的沉降的均勻;混凝土塊加固法用在軟弱部位是為了保護施工或者運行對于橋臺的軟弱部位的局部破壞;外摻加固料加固用于集配碎石為填料的橋臺過渡段,因為在橋臺身或者臺尾轉角容易被忽略,因此可以使用外滲加固材料,以控制好工后沉降均在允許誤差范圍內。
3.4 臺后填筑
道路橋梁施工中,臺后填筑一般都具有碾壓不實的問題,這是導致道路橋梁連接位置存在不勻稱沉降的關鍵原因之一。所以臺后填筑過程中使用的填料要通過審核才能夠運用,在減除程序中要運用稻草抑或濕沙手段開展養護。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市政道路橋梁經常遇到的病害是十分關鍵的,應運用科學知識并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處理,這其中加強施工整體管理是重點。施工者要擁有專業性的道路橋梁施工知識,善于總結經驗以及教訓,能夠獨立施工,處理問題要有改革性。對小問題要更加關注,從策劃、施工、保養、監管等方面著手,執行全面的管理措施,確保每個步驟根據順序開展,才可以充分體現管理的優越性。
參考文獻
[1]沈有國.淺析路橋過渡段路基路面施工及病害的防治[J].廣東科技,2009.
[2]鐘文,劉曉頻,黃銀萍.談路橋施工病害的治理[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0.
[3]謝三虎.路橋施工中常見病害與治理對策[J].施工工程,2010.
[4]王占成,王軍.關于路橋施工若干問題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