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所生活的自然環境逐漸的受到破壞,這與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相背離,也就使得人們對于環境質量的關注逐漸增強。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和運行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均會對環境產生極大的影響,也就說明,水利生態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是極其重要的,而且評價過程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是建立完善的環境影響評價體系的前提。同時,評價方法的熟悉掌握會簡化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文章就水利工程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的指標體系與評價方法進行探析。
關鍵詞:水利工程;生態環境影響;評價體系與方法
前言
為了滿足人們工作、生活以及工業生產活動中對水的需求,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強度變得越來越大,水利工程的規模也在不斷的擴大。水利工程在灌溉、發電、漁業、航運以及城市用水等環節均被廣泛的應用,這些工程的開發均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也就使得人們越來越重視水利工程對環境的影響程度。現如今,管理者為了減緩水利工程所引起的各種環境問題,使得人類具備最基本的生存發展條件,已經將水利工程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列入到工程決策中。
1 水利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現狀及進展
在二十世紀初,世界的經濟快速發展引起了嚴重的環境問題,而水利工程在此時的經濟發展中舉足輕重,這便使得大型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影響的問題受到廣泛關注。國外的水利工程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幾乎與項目建設同時提出,一些發達國家的水利工程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已經變得相當成熟,是需要我國去引進學習的。相比之下,我國的水利工程評價工作發展的比較晚,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才陸續的展開,所幸的是我國的評價工作發展較快,才不至于過分的影響環境。近年來,我國進行水利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主要有黃河、三峽、新安江、都江堰等大型的水利水電建設項目,對這些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有效地緩解了周圍環境持續惡化的現象,并且引起了相關的管理工作者的注意,對我國水利工程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起到了推動作用。
2 水利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理論基礎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類的生產生活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大。關于生態環境的定義,不同的專家有著不同的看法,總結起來生態環境就是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組成的各種生態系統的綜合,會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產生影響。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則是對人類在建項目或者已經建成的項目可能導致的生態環境影響進行分析和預測,并提出減少或改善生態環境的策略和措施,其評價對象主要包括開發建設項目、開發建設活動影響到的生物及其生境。為了持續提升水利工程項目對社會經濟的正面影響,并減弱其帶來的水體污染、水質惡化、生物多樣性下降等生態環境影響問題,我們需要系統的認識和評價負面的生態環境影響,并制定出緩解措施。如此說來,建立完善的水利工程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指標體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3 水利工程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
3.1 建立評價指標體系的原則
水利水電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涉及面非常廣,所以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指標體系的建立過程中,我們需要遵循綜合性原則、代表性原則、易獲取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和動態性原則。綜合性原則是指評價體系必須全面真實的反應各個地區的社會、經濟、資源、環境等方面的因素,要嚴格詳細的對每個指標進行設定。代表性原則需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夠準確地代表區域的大部分特征。易獲取性原則是指所選取的數據能夠較容易的被獲取。評價指標體系必須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既要符合科學要求又要反映實際問題。水利水電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一個持續的動態過程,所以評價指標體系必須能體現動態與靜態的統一。
3.2 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水利工程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既需要遵循上述的幾個原則,還需要對各項環境指標進行分析,主要包括自然生態環境指標和社會生態環境指標。自然生態環境指標主要包括對氣候、水文、水環境、土壤以及生物物種的影響,我們需要細化各個環節,將其中的每個小的細節進行設定,并將其作為水利工程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指標。社會生態環境指標包括對人群健康的影響、對人口遷移和土地利用的影響以及對自然景觀和社會服務功能的影響,這些指標與人類的利益息息相關,一般為人們所關注。總的來說,在建立水利工程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指標體系的過程中,需要首先確定指標體系建立的原則,然后設立好基本的框架,使得其自然和社會屬性得到關注,最后結合多樣的指標共同構建科學的水利工程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指標體系。
3.3 評價指標的量化處理
對生態環境的評價涉及到了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以及生態環境等方面,根據其收集數據的不同可以將其分為定量指標的量化處理和定性指標的量化處理。定量指標的量化處理是依據相應的國家標準和地方標準對環境中某一有害物質的含有量所作的規定,若某因素超出限定的指標就必須對其進行治理,使得其與指標相一致。對于定性指標,在進行深入調查分析的基礎上,采取科學的態度,只是使用模糊語言對相應的指標進行描述分級,一般分為優良中差幾個等級。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的共同作用就是對生態環境中的各項有害因子進行控制,使得水利工程生態環境的有害影響程度下降。
4 水利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方法
4.1 定量、定性評價法
定量評價法是運用統一的量綱進行評價的方法,就水利工程而言,由于評價指標大都具有模糊性,導致其難以量化,所以對其進行完全的定量化評價是很不現實的,我們可以通過選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指標進行量化的分析和評價。定性評價法一般是利用文字描述來說明事物的現狀的評價方法,具有模糊性、不準確性。在實際的評價環節中,為了方便結果分析,需要將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結合在一起,有的時候還需要對定性指標進行定量化處理。水利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少不了定性定量分析的環節。
4.2 對比評價法
對比評價法實際上是屬于定性分析法的,是一種常用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對比評價法可以分為有無對比法和前后對比法兩種。有無對比法是指建成的水利工程的實際情況與建設前的預計情況進行對比,進而對其實際產生的影響進行評價;前后對比法是指將該水利工程前期環境影響報告中的預測結果與運行后環境影響的實際結果進行比較,找出前后的差異并對其原因進行分析,進而提出彌補措施。對比評價法是現有評價法中最為常用的評價法,具有準確、便捷的特性。
4.3 綜合評價法
綜合評價法是將各個單獨的評價指標結合起來,把各種因素對水利工程環境的影響加以綜合,對其環境影響所做的綜合評價。綜合評價法一般包括對比分析綜合評價法、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法以及神經網絡法,其中模糊綜合評價法比較常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在水利工程環境影響評價中廣泛使用的原因是水利工程環境影響具有復雜性的特點,很多的指標都難以定量化處理。綜合環境影響評價的使用能夠實現水利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的定量化和系統化。
5 結束語
水利工程項目的建設是社會經濟的需求,符合人們的生活需要,但是其產生的生態環境影響是我們所不期望的,所以需要我們對產生的生態環境影響進行分析度量。水利工程項目對環境的影響評價是非常有必要的,對環境的改善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吳澤斌.水利工程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3.
[2]李穎波.水利工程生態環境指標體系的建立探討[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11,24:283.
[3]黃漢球.模糊綜合評分模型及其在水利水電工程環境影響評價中的應用[J].紅水河,2012,27(4):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