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哈爾濱松花江避暑城項目地處濕地,受環境水位變化影響,機械填砂需修筑多余便道且成本較大,現采用吹填砂技術。通過理論分析及數值計算,對路基吹填砂施工進行論證,文章結合處于松花江避暑城項目路基吹填砂施工,全面闡述吹填砂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項,確保施工及路面運行的安全。
關鍵詞:路基吹填砂;圍堰;壓實度;施工監測;節約成本;安全性
1 工程簡介
1.1 工程概況
本次工程道路全長8123.643m,南起櫻花路(起點K2+596.366),中心南北路環島(終點K10+720)。平面坐標采用哈爾濱城市獨立坐標系。松花江避暑城東環路(松江濕地旅游通道四環路至呼口大橋段)規劃紅線寬度60m,采用雙向6車道。路基設計采用吹填砂法填筑路基,路基邊坡1:4,吹填砂過程中需設沙袋圍堰構成擋土堤,擋土堤頂寬不得小于1m,內坡比1:0.75外邊坡與路基邊坡相同,每層高度不得大于2m,確保邊坡穩定。
1.2 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
本工程地處北京東路濕地中,地質粉砂,最高水位116.5,最低水位114.5。
2 路基吹填砂設計方案
2.1 前期準備
2.1.1 選用絞吸式挖泥船。根據該段路基的工程量、排距和路基高度,本工程選用CS-D型號絞吸式吹砂船,抽砂深度8-25m,生產量最大為800m3/h。挖泥船及其附屬設施(拖輪、錨艇)和其他設備的調遣,嚴格執行水利水電行業標準。最佳抽砂地點為松花江支流,用鋼管鉆探取砂樣,沙灘下層砂質良好,屬中粗砂和細砂,含泥量不大于3%,可以用于吹砂路基填筑。
2.1.2 準備排砂管路。(1)準備陸地管1500節和水上浮管2500節,膠皮街頭4000節,每節管長8m,總長32000m。(2)水上浮筒管線曲度要平緩,切忌有死彎,管線長度根據挖槽長度確定,且留有富余量。為克服水流、風流和吹泥沖擊力的影響,管線采用錨固定。(3)陸地管盡量取直線架設,管道應順直,不扭曲,密水性好。(4)水上吹砂管和陸地吹砂管相接處用橡膠管連接,并用木條做成三角架加予固定,吹砂管安裝前認真檢查鋼筋的腐蝕,缺口情況,接口要牢固,避免漏砂和漏水。(5)陸地管、浮管和挖泥船高壓排泥管連接完畢后,挖泥船開始移錨、移船、下放絞刀挖沙。開始時排泥管出口設置在路基起點和路基縱向中心線上,并抬高出口1m左右排沙。
2.2 吹填路基施工工藝
2.2.1 測量放樣。測量路基范圍內地面高程,根據圖紙設計高程及路基設計坡度(1:4)計算出路基底寬,準確確定出路基中線、邊線控制樁(濕地中使用彩旗)。按20m斷面放出邊線控制樁。
2.2.2 基底處理。本工程采用兩種方法基地處理:(1)地表無積水路段,清基至砂層后驚醒吹填砂路基填筑。并將清除的腐殖土堆棄在路基坡腳外2m以外,待吹填路基時可以阻斷編織袋滲水,避免污染周圍環境和浸泡農田。(2)地表積水路段,不需清基和圍堰,直接按吹填砂至水面以上50cm,邊坡坡率為1:3.5,兩側各設6m寬護坡道,水面以上50cm至路基頂面邊坡坡率為1:4。
2.2.3 修筑擋土堤。沿路基坡腳邊樁內側人工用編織袋裝砂,內邊坡為1:0.75,外邊坡與路基邊坡相同。每層高度不得大于2m,確保邊坡穩定。第一層吹填砂完成后,在底層擋土堤內沿縱向每個50cm設一道橫向盲溝。在路基上設置攔水壩上每隔20-30m設置一個出水口和臨時急流槽,以排出吹砂帶來的泥水。出水口四周和急流槽應鋪設塑料布以保護路堤。編織袋內裝半袋砂,沿線分層錯縫按1:4坡度碼堆壓實。袋裝砂土碼堆前,在相鄰的坡度尺上等高掛線,以便控制袋裝砂土碼堆高度和坡度。圍堤高度應根據路堤填筑高度確定,擋水堤應高出吹填高度30-50cm。依據吹填進度情況,砂袋圍堰分開多段進行施工,壘筑砂袋要分層壘筑,層與層之間必須錯縫,避免通縫。擋水堤的頂部寬度不小于1m,擋土堤堅實、不留孔洞,將吹填砂范圍與路基周圍環境徹底隔離。
2.2.4 吹填砂施工。路基吹填寬度采用全幅吹填,分層進行,每層吹填厚度未0.6-1m,從下至上吹,至下路床頂面,遵循路基下層厚度大上層厚度小的原則。縱向采用分段向前推進方式進行,即30m-40m段吹填完成后,在吹填層上接長管線吹填下一段。定期設專人檢測吹填路基壓實度。吹填過程中水撼砂效果非常好,不用壓實機械壓實就能達到設計壓實度要求。吹填施工過程中,注意控制吹填速度,加強對圍堤的觀測,防止吹填時水流沖跨圍堰。如發現圍堰局部坍塌或滑移,應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吹填過程中加強對沉降觀測,通過對實測沉降量、沉降速度、側向位移等資料進行分析,確定合理的吹填高度和吹填速度。
2.2.5 排水口設置。排水口位置的選擇主要考慮以下兩點:第一,排水口位置距排砂管出口越遠越好,使泥砂流程長,少排出渾水;第二,排水口排出的渾水對環境和水質造成的不利影響。在排水溝中段設置沉淀池,為防止泥砂沉淀淤積,需使用挖掘機對排水溝及沉淀池進行定期清理,保證排水暢通。
2.2.6 吹填施工管理。吹填時路堤采用“慢填加觀測”方法施工,并隨時注意路堤的穩定性。加強管道、擋土堤巡查,掌握管道工作狀態和吹填進展趨勢;統籌安排水上、陸上施工,適時調度吹填區分倉輪流作業,提高機船施工效率;查驗吹填筑堤時的開挖土質、泥漿濃度及吹填有效土方利用率等常規項目;控制排放尾水中未沉淀土顆粒的含量,防止河道、溝渠淤積。
2.2.7 總結。(1)通過吹填試驗段施工得出:吹填砂填筑路基只能吹填到下路床以下80cm高度,剩余部分還需按正常土方路基施工,在正式填筑前需對吹砂路基表面重新整平碾壓。(2)吹砂路基表面重新整平碾壓后,需檢測表層密實度,合格后方可進行路基土方填筑。(3)吹砂填筑路基施工原理與水撼砂類似,通過高壓水頭壓力作用能夠使每1cm吹填的路基達到密實效果;在機械檢修間歇灌砂法抽檢密率,合格率達100%,密實程度比機械碾壓效果好,施工過程中可以不用檢測密實度,施工工藝控制完全可以使路基密實度達到設計要求;查驗吹填筑堤時的開挖土質、泥漿濃度及吹填有效土方利用率等常規項目;控制排放尾水中未沉淀土顆粒的含量,防止河道、溝渠淤積。
3 質量控制
路基壓實度采用重型擊實標準,土基回彈模量≥30MPA
路基土最小強度和壓實度:
路床頂面彎沉值180(0.01mm)
4 施工監測
5 路基吹填砂與機械水撼砂模擬數據對比
現取K7+000-K7+300段全幅進行數據模擬對比:本段長300m,路基寬60m,填筑前水面高程114.5,填方量68000m3,平局厚度2.5m。
5.1 機械水撼砂
5.1.1 修筑便道。由于北京路至本段中間是濕地,距離500m,本段長300m,累計需要填筑800m長施工便道.寬8m。前期填筑砂土,上部為70cm磚渣,磚渣表面附10cm中粗砂。運輸填料使用20m2運輸車20輛,配合1臺挖掘機、1臺推土機、1臺壓路機、1臺轉載機進行便道修筑。
5.1.2 路基填筑。路基填筑采用又下至上,由近至遠,由中至邊原則,使用20輛20m2運輸車運送填筑,2臺挖掘機,2臺推土機,2臺裝載機負責路基初步整形。
5.1.3 機械水撼砂。待路基初步整形完畢后,由1臺平地機修整,修整至計劃高程后,人工制作方格,由于地處濕地當中,就地取水。在方格內注入水,進行振搗。第二天水撼完畢后平地機二次整平至設計高程后,進行壓實度檢驗,合格后進行下道工序。
5.1.4 便道養護。路基填筑期間,過往車輛較多,新修便道容易破損,每天1臺灑水車灑水養護,人工配合修補。
5.1.5統計。根據上訴工序配合實際工作經驗,模擬出以下數據(工期,材料,人工,機械)。
(1)工期:
(2)材料:砂土11520m3,磚渣4480m3,中粗砂640m3,砂68000m3。
(3)人工:
(4)機械:
5.2 吹填砂:詳細施工技術按2-2。
(1)工期:按600m2/h計算,每天工作24h。理論需要5天完成,由于需要前期準備、圍堰、排水口且需要安裝拆除排砂管道,延長至15天。工期為2013.7.15-2013.7.29,預計15天完成。
(2)材料:砂68000m3,圍堰用砂1000m3,砂袋20000個。
(3)人工:
(4)機械:
5.3 結論
根據上述數據可以明顯看出,吹填砂對比機械水撼砂工期短,機械人工材料更加節約。
6 結束語
在施工過程中,通過對路基進行試坑開挖、壓實度檢測,測定土、砂及土砂混合部位的壓實度均滿足規范要求,表明吹填砂路基的施工工藝及質量控制是成功的。采用路基吹填砂外設圍堰的施工模式,解決了東環路地區施工大量運輸填料的困難,因地制宜采用河砂,降低了工程造價,減少土地占用,縮短了工期,有可觀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為今后同類型施工提供了經驗。
參考文獻
[1]鐘宏杰.吹填砂技術在江珠高速公路軟基處理中的應用[J].工程與建設,2009.
[2]李蕓,林敏,袁海東.基于吹填砂技術的綠色道路建設研究[J].筑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2014.
[3]李戰國,張務民,潘鳳文.濱海吹填砂和淤泥路基的固化及施工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2012.
[4]史云龍,張雪峰,張緒剛.路基吹砂填筑施工工藝初探[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