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吉爾吉斯斯坦奧什州卡拉卡澤克礦產資源豐富,卡拉卡澤克銅金礦床西南部奧什州-蘇柳克塔汞銻金成礦帶已經探明數十處大、中、小型礦床,文章針對吉爾吉斯斯坦奧什州卡拉卡澤克銅金礦的區域概況、地質特征、成礦規律、成礦原因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夠為吉爾吉斯斯坦奧什州卡拉卡澤克銅金礦的相關研究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吉爾吉斯斯坦;奧什州卡拉卡澤克銅金礦;成礦規律
1 區域概況分析
奧什州卡拉卡澤克銅金礦位于吉爾吉斯斯坦國奧什州窮阿萊區柯克蘇河上游北側的卡拉卡澤克河岸,總面積為0.7平方千米,礦床屬于典型的高山地貌,海拔的標高在3200m-3960m之間,相對高差在300m-600m之間,礦床區域內最低海拔位于柯克蘇河下游的河谷,南側有艾達爾品克峰,該山峰為區域內的最高山峰,海拔為5128.5m,溝谷呈V字形,礦區內冰蝕地貌十分發育,陽坡的冰川通常位于3900m以上,陰坡的冰川一般位于3700m以上,冰川內冰壩、冰斗、冰縫十分發育。近年來,對該地區進行了多次地質勘查,獲得了該礦區的眾多數據,為了能夠實現對該礦區內的礦物儲存狀況的進一步了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色地質勘查局地球物理探礦對采用磁法、電法等物探工作,對該礦區的金銅礦進行了全面的勘察,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并分析了吉爾吉斯斯坦奧什州卡拉卡澤克銅金礦的地質特征、成礦規律以及礦床成因。
2 吉爾吉斯斯坦奧什州卡拉卡澤克區域地質勘察成果
2.1 吉爾吉斯斯坦奧什州卡拉卡澤克地質勘察概況
其一,區域地層概況,該區域內出露地層包括新生界、中生界以及古生界,其中古生界為主體,分為二疊系、石炭系、泥盆系、志留系等,新生界和中生界侏羅系僅在局部有分布,石炭系和泥盆系是分布最廣的兩個地層,其中石炭系上統、中統以及下統都有分布,泥盆系自上統至下統都有分布;其二,區域的構造,區域內的斷裂結構局限于斷裂沿古生代地層的分界線延伸,主要包括加烏梅什一烏魯柯里正斷層一逆掩斷層,屬于壓梅性斷裂類型;阿布拉莫夫向斜從卡拉蘇河上游延伸到合加齊坎河谷,核部為石炭系的陸源巖石,兩翼地帶為石炭系的大理巖和石灰巖;其三,區域巖漿巖,該礦區內分布眾多的巖漿巖,約占區域總面積的40%左右,酸性、中酸性以及中性巖性都有分布,區域內侵入巖系同源巖漿演化的結果,巖漿演化的順序為中性、中酸性、酸性、堿性等,主要的巖體包括:阿拉烏金巖體、烏魯柯里巖體、樵古爾塔斯雜巖體、卡拉卡澤克雜巖體等,同時區域內鈉長斑巖脈、閃長玢巖脈、花崗閃長巖脈等都有非常好的發育。
2.2 礦石特征
礦石類型主要包括氧化礦石、混合礦石以及原生礦石等,礦石的結構主要包括鱗片狀變晶結構、碎斑結構、交代殘余結構、包含結構、自形和半自形結構等,礦石主要構成包括碎裂狀構造、細脈狀構造、斑點班雜狀構造、團塊狀構造、星點侵染狀構造、塊狀構造等。礦石礦物的成分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構造蝕變巖型礦石、矽卡巖化大理巖型礦石、矽卡巖型礦石等,各種金屬礦物的成分差異性不大,非金屬礦物的差異性相對較大,構造蝕變巖型礦石的主要礦物成本包括:未見原生銅或者銅的氧化物、黃鐵礦、伊利石、高嶺石、石英、絹云母等;矽卡巖化大理巖型礦石的主要礦物和矽卡巖型礦石基本相同,常見的有滑石、石蠟石、菱鎂礦、蛇紋石、白云石、方解石等;矽卡巖型氧化礦石主要包括鉬鉛礦、臭蔥石、銅藍、藍銅礦、孔雀石、褐鐵礦等;矽卡巖型原生礦石主要包括斑銅礦、閃鋅礦、黝銅礦、磁黃鐵礦、黃鐵礦、黃銅礦等,偶見輝銻礦、辰砂、錫石、方鉛礦、自然金等。
2.3 礦床礦體特征
吉爾吉斯斯坦奧什州卡拉卡澤克銅金礦分為Ⅰ、Ⅱ、Ⅲ號帶礦體,Ⅰ、Ⅱ號礦體的特征表現為:Ⅰ、Ⅱ號礦體特征非常簡單,在Ⅰ號帶礦體內分布有9個矽卡巖體,通過揀塊樣進行分析,這9個矽卡巖體銅金都符合工業質量標準;Ⅱ號帶礦體石炭系中統莫斯科組上壓組硅泥質粉砂巖和石炭系下統維則依組粗精大理巖的分界線出發育;Ⅲ號帶礦體的礦體特征,Ⅲ號帶礦體位于礦床的西北部,為重點勘察部位,礦帶內有兩種礦體,主體類型是由巖漿期熱液交代變質形成的,主要包括Ⅲ-2、Ⅲ-3、Ⅲ-4、Ⅲ-5、Ⅲ-6號礦體,其次是碎裂狀褐鐵礦化-硅化硅泥質粉砂巖型礦石,主要分布在斷裂結構部位,除了上述的五個礦體之外,還包括了七個礦體,Ⅲ號礦帶內除了Ⅲ-6號礦體包括三個探槽,其余礦體都為單工程見礦和單工程控制,礦帶內的Au品質達到了工業品味(3×10-6),Ag品質可達2.20-150.3×10-6,其中Ⅲ-5、Ⅲ-6為主礦體。
3 吉爾吉斯斯坦奧什州卡拉卡澤克區域礦床成礦規律分析
國內外的許多學者都對矽卡巖型銅金礦以及伴生金礦地質特征和成礦規律進行了仔細的研究,形成地層、巖漿巖、構造三要素控礦規律。吉爾吉斯斯坦奧什州卡拉卡澤克銅金礦主礦體主要受白云質大理巖、巖脈和粗晶大理巖以及華力西中晚期中酸性侵入巖體所形成的矽卡巖帶的控制,70%的礦體都分布在距離巖體和矽卡巖內100m的矽卡巖化大理巖中,還有少量的礦體產生于含硅泥質粉砂巖、蝕變鈉長斑巖、蝕變花崗閃長巖中。當矽卡巖中產生氧化物或者硫化物時,則表明有很大的可能在孔雀石地段生成銅金礦,而巖體接觸帶凹凸部門為矽卡巖的主要發育地帶。圍巖蝕變主要為矽卡巖,金屬硫化物含量和銅金礦品味具有直接的關系,金屬硫化物的含量越高,表明銅金礦、黃銅礦、黃鐵礦等成礦的可能性越高。莫斯科組上亞組含鈣-硅泥質粉砂巖中,分布較多的裂隙帶,蝕變較強的部位形成了金礦體,部分形成了網脈狀黃鐵礦或者褐鐵礦。當矽卡巖中出現氧化物時,可能在孔雀石地段形成銅金礦。
4 吉爾吉斯斯坦奧什州卡拉卡澤克區域礦床成礦原因分析
矽卡巖型礦床通常和蝕變巖型、熱液型、斑巖型具有非常密切的空間關系,該區域內的銅金礦床通常為矽卡巖型,同時還伴生有構造蝕變巖金礦體。矽卡巖型金礦產于中石炭系莫斯科組上亞組大理巖夾層、或者脈巖和下石炭維則依組粗晶大理巖、或者華力西中-晚期中酸性侵入體,礦體主要受到談碳酸鹽巖沉積層的控制,并且和礦區內的中酸性侵入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礦體可能產于距離巖體相對較遠的矽卡巖化大理巖中;還可能產于距離巖體較近的巖漿熱液巖層間裂隙交代的矽卡巖中;還可能直接產于巖脈或者巖體接觸帶上的高溫矽卡巖礦物組成的矽卡巖。礦體內組成礦石的組成主要包括蛇紋石、綠簾石、石榴石、透輝石、硅灰石等,屬于廣義的接觸交代矽卡巖型礦床,具有典型的矽卡巖型特征。
5 結束語
5.1 吉爾吉斯斯坦奧什州卡拉卡澤克銅金礦為產于中石炭系莫斯科組上壓組大理巖、下石炭統維則依組粗晶大理巖、華力西中-晚期中酸性侵入體夾層的接觸帶與外側100m矽卡巖礦床,并且還伴生有少量的產生于中石炭統莫斯科組上亞組的硅泥質粉砂巖的構造蝕變巖型金礦體。
5.2 吉爾吉斯斯坦奧什州卡拉卡澤克銅金礦的形成和矽卡巖化具有非常緊密的關系,硫化物含量、氧化物含量和礦體的品位具有直接的關系,硫化物的含量越高,銅金礦成礦的可能性越高,氧化物含量越高,在孔雀石地段形成銅金礦的可能性越高。
參考文獻
[1]田鵬州.吉爾吉斯斯坦奧什州卡拉卡澤克銅金礦成礦規律分析[J].中國科技博覽,2012(25):287-288.
[2]宋佩德,張華文.吉爾吉斯卡拉卡澤克銅金礦床地質特征及找礦預測[J].新疆地質,2013,31(4):375-378.
[3]張云.吉爾吉斯斯坦國奧什州朱古爾塔什礦區銅金礦床成礦條件分析[J].科技與企業,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