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中山市中山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為例,探討中山市數字圖書館建設,提出作者的一些思路與設想。
關鍵詞:數字圖書館;信息化;建設
1 中山市數字圖書館建設基本情況
1.1 基本情況
中山市圖書館建筑面積一萬平方米,現有藏書140多萬冊,2014年達總流通人次160多萬,近幾年,為了踐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創新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內容和方式,充分發揮公共圖書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作用,根椐中山實際情況探索總分館、館外服務點、汽車流動點、移動圖書館等四位一體的多元化的公共圖書服務體系。近幾年,圖書館以分館、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為依托,將數字資源服務延伸到鎮區、企業、中小學學校、機關、部隊等各類型的基層服務點,在保障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上作了一些有益嘗試,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離數字圖書館的要求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1.2 數字圖書館局限
1.2.1 數字資源不足。截至目前,我館外購數字資源有:CNKI中國期刊全文、專利數據庫;超星數字圖書館(電子圖書);超星移動圖書館;匯雅點點電子書庫;易趣少兒漫畫館和少兒動畫館資源平臺。自建數字資源有:詩情畫意話菊花全文數據;中山人物數據庫;香山籍文化藝術家作品介紹;中山民國報紙數據庫;孫中山文獻專題數據庫;中山及周邊方志族譜匯編;中山人著作數據庫。數字資源種類相對較少,資源總容量偏小,已經不能夠滿足城鄉讀者的需求,與周邊城市公共圖書館的數字資源的差距不小。
1.2.2 硬件設施落后。技術裝備和信息化需要經費的保障。近年來由于種種原因,我市一些收費政策相繼取消,對讀者提供了免費辦證、免費上網的政策,而在公用經費中,沒有明確信息化和技術設備投入的比例,政府的專項經費更是缺乏,由此造成硬件建設水平不高。
1.2.3 網絡安全問題。目前我館的防火墻系統設備陳舊,網絡安全產品都相對單一獨立,不具備聯動性,很容易受到黑客的惡意攻擊。在網絡防病毒方面,只采取了簡單的單機防病毒軟件,只要網絡內某一個設備沒有及時更新防病毒系統,就有可能造成整個網絡感染計算機病毒。在數據備份方面,由于備份不具有實時性,無法滿足日益增多的大容量數據庫的備份容災要求。
1.2.4 人才隊伍建設跟不上需求。未來數字圖書館工作人員都需要具有能夠熟練駕馭計算機的能力和敏銳的信息意識。我館的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晚,信息化人才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經驗不夠,信息意識不強,人才梯隊建設還未能形成規模,針對信息化人才的專業教育非常有限。
2 中山市數字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
2.1 自建本館數字資源
2.1.1 建立與完善本館書目資源。書目數據庫是圖書館實現數字化的關鍵,我館圖書管理系統主要采用套錄與自行建庫的方式建立本館的書目數據庫。建立基于Z39.50協議的全市文獻書目數據庫,包括圖書、報刊、古籍、非書資料等。為各圖書情報單位在線聯合編目和館際互借提供服務。同時也為中山市地方文獻數據庫提供必不可少的元數據。目前館藏的140余萬冊圖書、期刊、報紙都已進入了數據庫,隨著館藏的電子圖書、電子期刊的增多,將逐步建立書目與全文電子版的相互鏈接,方便讀者檢索使用。
2.1.2 建立中山地方文獻數據資源。地方文獻資源是本地文獻的集中反映,最能體現本館的館藏特色,反映本地社會、政治、經濟、歷史、科技、文化等的發展狀況。建立中山地方文獻專題數據庫,無疑突出了中山的悠久歷史文化、人文背景及資源。我館應當在已自建地方文獻資源基礎上,進一步收集、開發一批中山地方文獻數據資源,如燈飾數據庫、中山圖片庫、中山名人數據庫、中山經濟數據庫、中山旅游資源庫、中山百年大事記數據庫、民國時期中山出版報刊資料庫等,不斷豐富在山上數字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庫。
2.2 外購數字資源
2.2.1 購買電子出版物。電子出版物是數字圖書館的重要館藏,每年應有計劃地采購電子出版物,使館藏數字化資源不斷增加,這是建設數字化資源的有效途徑。圖書館收集的電子出版物主要包括:以光盤、硬盤等介質為載體的期刊、文獻數據、軟件及音像制品等。
2.2.2 購買數據庫資源。根據讀者的要求,購買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連續動態更新的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數據庫(是國內具有權威的的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專題文獻資料庫)、購買部分數字圖書資源,電子版圖書,計劃增加維普科技期刊數據庫(是國內目前數據量最大的綜合性文獻型數據庫)、北大方正APABI數字圖書系統,豐富我館數字資源,實現網上閱覽服務。
2.2.3 購買新書的全文電子版資源。利用成熟的數字化產品可以快速地擴大數字化資源規模。選擇何種電子版圖書,應考慮技術的先進性、可持續發展性和版權保護的規范性。
2.3 共建共享數字資源
主要有共同建設和聯合引進兩種形式,后者在目前相當流行。通過三大數字文化惠民工程、館際聯盟等途徑共享共建數字資源,建設我館特色資源的同時,通過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數字圖書館、公共電子閱覽室等三大數字文化惠民工程,引進各種數字資源,不斷增加數字資源總量,豐富中山市數字圖書館館藏。
3 中山市數字圖書館系統建設
參照我國數字圖書館的研發情況和我館的技術力量實際,應主要以引進和集成成熟的軟件系統平臺為主。選擇有利于創建分布式、可擴展、互操作的數字圖書館系統架構,支持網絡運行,支持多終端、方便直觀、適用于富媒體對象的多媒體內容加工,符合有關行業標準和通行做法的軟件系統,提供大容量、安全可靠的備份策略和快速恢復方法,保證數據庫數據的安全和完整。
同時,網絡應該要滿足中山市數字圖書館信息共享和資源交換的需求,擁有采用冗余設計的核心架構、穩定可靠的傳輸帶寬和滿足需求的網絡拓撲結構,并為下一代圖書館保留擴展性能。
在網絡安全上,適當采用基于下一代技術的智慧安全防護系統,進行安全策略的管理。面對網絡安全的脆弱性,除在網絡設計上增加安全服務功能,完善系統的安全保密措施外,還必須花大力氣加強網絡的安全管理,這是網絡安全建設所必須考慮的基本問題。
4 結束語
通過對數字資源和系統平臺的建設,建立起中山市數字圖書館信息保障體系,改善和提高圖書館的信息化水平,實現信息資源數字化,服務網絡化,實現實體圖書館諸多功能,實現與國家圖書館、省立中山圖書館和全省市級圖書館的資源共享,使數字圖書館成為人們生活、學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最終建成具有中山地區特色的數字圖書館,進入全國先進市級數字圖書館的行列。
參考文獻
[1]鐘瓊.數字圖書館及其建設的認識與思考[J].圖書館建設,2000(3):6-8.
[2]徐文伯.建設中國數字圖書館工程開創中華文化光輝的未來[J].中國圖書館學報,1999(5):30-35.
[3]王豐.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及發展方向[J].福建農業科技,2007(5):98.
[4]強自力,苗凌,李人厚.關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數字圖書館的思考[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0(1):3-6.
[5]何朝暉,戴龍基,肖瓏.共建共享數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7(2):13-19.
[6]田雨.議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聯盟的建設[J].包鋼科技,2006(6):88-89.
作者簡介:謝周秀(1984,3-),男,福建尤溪人,畢業于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本科學歷,助理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