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積極配合“問題式”觀課議課活動,提出了生物教學中關于概念教學的難題,并且以“基因”概念的教學為例,指出了一些具體的教學講解方法:注重講解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搞好直觀性教學,便于學生理解;注意講授內容的深廣度;發掘知識的內在聯系。
關鍵詞:生物教學 基因 概念 問題式
所謂“問題式”觀課議課,就是圍繞某一問題,或者是教學過程中的某一現象,進行深入調查研究的活動。生物教研組從教師比較難講和學生難于理解兩個方面,針對目前生物教學中遇到的一些疑難問題進行整理,并且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分析和深入細致的研究,以尋求適合于中專學生接受能力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和掌握生物這門課程。
一、“基因”概念問題的提出
對基本概念的講解,是教師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因為概念是對事物的本質屬性而做出的科學的、概括性的表述。因此很難在短暫的教學中正確地理解它所包括的含義。在課堂上,如果教師的講解把握不到位,表述不清楚,甚至做出歪曲、錯誤的講解,就會影響學生對整章內容,以及與之相關的其章節內容的學習和理解,進而破壞學科知識的系統性。這是在教學層面的表現。
在考試層面,學生往往一見到試卷開頭出現的名詞解釋題和那大大的“15分”,就傻眼了。他們一直以為這只和自己的死記硬背有關。其實不然,因為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識記,才能提高正確率,增強記憶的持久性。那么教師的講解,還得立足于讓學生理解,才能真正檢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準確檢查自己的教學效果。
比如醫學生物學課本第五章“遺傳和變異”是以基因為主線,把遺傳的物質基礎,遺傳的三個基本規律及生物的變異貫穿在一起的。它最核心、最基本的概念就是“基因”。教師可以嘗試采用以下一些具體的講解方法。
二、講解“基因”概念的具體方法
1.注重講解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完整性
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教師在教學中一般只和學生強調它是DNA分上的片段,卻忽視了“有遺傳效應”五個字眼或者一帶而過,這就往往會使學生產生一個關于“基因”的錯誤印象:在DNA分子上產生的每個片段都是基因,這樣就是誤導了學生。因此,在實際講解中,應該把“有遺傳基因”五個字加重點符號標注,并給予進一步地詳細解釋:DNA上有相當一部分片段只是某些核苷酸的簡單重復,沒有控制性狀的作用。最后,特別指明“基因”的三種含義:①基因是DNA上有遺傳效應的片段,含有特定的核苷酸順序,是控制性狀的功能單位。②基因中核苷酸的排列順序貯存特定的遺傳信息。③生物的性狀遺傳,主要是通過DNA分子中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來傳遞信息的。
這樣的講解方式就是注重了對概念科學性、準確性和完整性的統一。
2.搞好直觀性教學,便于學生理解
從分子水平上建立的基因概念,太抽象,理解難度大。在教學中,可以先播放關于這個部分內容的動畫視頻;再隨著教師講解的進度,結合相關的靜態圖片,采用邊講邊放畫面的方法;最后再播放整個視頻的“三步走”的方法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如在講“基因”的概念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先給學生播放有關DNA內容的完整的視頻資料,接著進行分步的講解,最后將整個動畫資料從頭至尾讓學生重新連貫地觀看一遍。這樣反復幾次下來,學生既有整體的印象,又在教師的邊講邊展示中,清晰地注意到了每一個變換的細節,幫助他們深入理解了“基因”的概念,達到有效記憶的良好目的。整個講解過程,也體現了教師對學生接受知識能力的關注。
3.注意講授內容的深廣度
這也是教師以學生的接受能力為出發點,進行的一次嘗試性教學,即對有些內容做適當的延伸和補充,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從而繼續加深對“基因”這個核心概念的理解。例如:列舉某些生物的基因數目:巨噬菌體有360個,大腸桿菌約有7500個,人至少有50000個;列舉不同基因所含核苷酸的數量不同,大腸桿菌的每個基因約有600~700個核苷酸,人的基因為450~4500個核苷酸,決定人生長激素的基因約有564個核苷酸,這樣適當加寬知識面,對增長學生的見聞是有好處的。
4.發覺知識的內在聯系
講完本章后,以及因為主線,把前后知識加以歸納、綜合,使紛繁的內容條理化。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載體,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就是基因,遺傳的三個基本規律是基因的傳遞規律,可遺傳的變異、都是基因、基因型和基因載體的變異,并且按知識的內在聯系進行講解說明,使學生有一個比較全面、系統的認識。
(作者單位:山西省陽泉市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