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在技能人才需求越來越多的形勢下,各大職業院校也看到了發展的廣闊天地。國家重視職業教育,重視經濟發展急需的各類高技能人才的培養,于是,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往往定位于以培養專業技能為主,以中短期能夠上崗為目標,欠缺職業道德的教育。事實卻是學生在掌握技能上崗后常因各種原因而無法堅持下來,與國家發展職業教育的初衷相違背。因此,重視職業道德教育勢在必行。本文結合筆者學院服務類專業學生的特點,針對英語這門基礎課,提出在課堂中創新教育方法,加大滲透職業道德教育力度,創設服務場景,提供優秀工作案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
關鍵詞:職業院校 英語教學 職業道德教育 職業觀
中共中央印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職業道德是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所謂職業道德素質,就是同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符合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準則、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質的總和。”倡導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和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的敬業精神。而職業院校學生本身職業道德素質不高,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專業技能的教育,缺乏職業道德教育,容易使學生受到社會某些不良風氣的影響,導致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盛行。雖然具備工作所需的技能,但拈輕怕重、功利心強,心浮氣躁,處事以自我為中心,在進入單位實習后責任心不強、敬業度不夠,缺乏踏實穩健的工作作風,不但有礙于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有的還會因個人職業道德的缺失犯下錯誤,給用人單位和個人造成重大損失和嚴重影響。
因此,目前用人單位在招聘職業院校學生時十分注重學生良好職業道德素養和品行。他們會從多方面了解應聘者的道德品行和做事風格來決定是否錄用,有的甚至會直接提出要求:由學校推薦品德優秀,能吃苦耐勞、誠實守信、遵紀守法意識強、做過班級干部、溝通能力較強的學生。在今后如果出現由學生個人道德缺失對用人單位造成影響的情況,學校要負一定的責任。由此可見,當前企業和用人單位對具備高尚職業道德水平的學生的渴望。這不僅僅是對技能水平的要求,更對職業學校培養人才的目標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院校承擔著十分艱巨的任務。培養學生“以德為先”的良好價值觀、職業觀和道德感,為社會輸送職業道德素質過硬的優秀人才迫在眉睫。
一、服務類行業中學生職業道德現狀分析
職業院校的學生入學門檻低,綜合素質相對較差,道德教育缺失,家庭教育也不理想,給職業道德教育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而服務行業是社會中一個舉足輕重、不可或缺的行業,涉及面寬廣,需要從業者具備較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而目前的職業教育中,重專業技能的多,重德育素質培養的少。很多學校沒有設置行之有效的德育課程,主要是靠班主任來進行職業道德教育,但這是遠遠不夠的,加之社會某些不良思潮的影響,學生在就業崗位上常會出表現以下問題。
一是功利心強,缺乏奉獻精神。學生在就業擇崗時,常以工作環境好、工作待遇高來選擇崗位。殊不知,任何工作都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有所收獲和成長,進而獲得更好的機會。往往越是那些被認為是俗氣的職業和崗位越能鍛煉一個人的能力和成就一個人的發展。而如果學生功利性太強,遇到點挫折就放棄,那么任何崗位都是做不成功的。二是缺乏吃苦耐勞的敬業精神和責任感。如今一些學生價值取向發生偏差,過分看重個人利益,輕視或無視社會利益和他人的利益,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有的學生甚至擅自脫離工作崗位,消極怠工,責任心不強,出現問題不能勇敢面對,最終給用人單位帶來損失,并且給學校帶來負面影響。三是個人中心主義,缺乏團隊精神和大局意識。很多學生在就業后主觀上態度不認真,工作主動性不強,服務客人不能做到以禮待人,常與客人發生矛盾沖突又不能很好地處理,甚至說臟話,不尊重客人和領導,導致遭到客人投訴,給單位的聲譽帶來影響。
二、改進建議與意見
針對以上這些情況,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索改進。
1.研究教材內容,發掘職業道德教育素材,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
作為職業院校的英語教師,我們應該重新反思傳統課堂教學中注重對詞匯、句型、語法等知識點的傳授方式是否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和道德水平的提高。中職學生活潑好動,動手能力強,貪玩,好享受,責任心差。而這些都是無法通過單純的知識傳授所能改變的。因此,英語課堂必須根據教材內容設計教學活動,挖掘教材中潛在的道德因素,將其融入課堂活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道德的力量,無形中修正自己的行為。例如:在中職英語教材第二冊Unit2中關于對feelings and opinions討論中,讓學生感受不同的情緒態度給個人和他人帶來的感受,引導學生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做情緒的主人,給客人營造溫馨、祥和的氣氛,使學生體會在工作中良好情緒給他人帶來的影響和對改善人際關系的巨大力量。并通過猜表情的活動讓學生在掌握詞匯的同時表達應對各種不良情緒的方法,幫助學生培養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在Unit9中關于Nature的討論,讓學生了解地球的壓力,引導學生關愛動物,保護綠色植物,思考將生活中的廢棄物重新利用,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責任感意識。
2.根據教材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在做中學,發展正確的道德觀,強化學生意志品質
情景教學在職業院校英語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職業教育的目標是面向工作場景的教育,能讓學生在實際的場景中學到知識、提高實際能力、培養職業道德感。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改變以往的重知識點及語法的講練。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創設職業情景,發揮情景教學的魅力。例如:在客艙服務英語課堂教學中,在Passenger Reception(迎接乘客)一課中,筆者讓學生身著制服,由不同學生扮演客艙乘務員、乘客以及廣播員,讓學生用英語來完成迎接乘客的服務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有著明確的角色分工。他們能夠身臨其境地體會乘務員應具備的職業道德素養和乘客應有的道德素質。學生在表演中能夠潛移默化地掌握客艙服務行業中對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要求,培養他們耐心、周到、細致、溫和、有禮、專業的服務能力。這樣的課堂活動能利用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充分調動起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并且使其感受到職業所帶來的個人魅力的提升,使學生更加自信。模擬過程不但能夠鍛煉學生良好的英語服務能力,又能通過服務過程中微笑、站姿、坐姿、手勢等實現體態語的練習,同時提高學生的禮儀水平,還能使學生在表演中感受服務行業的魅力和職業道德標準,從而提高學生的服務意識、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
3.利用行動導向教學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
行動導向教學旨在顛覆以往傳統教學中教學講解為主的“填鴨式”的課堂教學模式,改為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為模式的學習理念。這一學習理念更加符合新時代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協作、共同實現目標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溝通能力和處理矛盾分歧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比單純知識的提高更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
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采取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互助式教學模式是十分重要的。以客艙服務教學為例,事先要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將班級劃分為幾個學習小組,由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組長。教師根據一節課的學習內容下達學習目標。例如:Meal and Drink Service一課中,任務一是讓學生找出材料中出現的餐飲中常出現的飲食詞匯有哪些,并通過小組學習掌握發音和詞義;任務二是讓學生朗讀并總結出飲食服務的基本步驟并分條例在每組的卡片上;任務三是讓學生找出每一步過程中乘務員常用的服務用語并列舉在卡片上。限時完成任務后,每一任務由各組選派代表上臺展示各自的學習結果,由教師和其他組成員共同評分。在此過程中,教師只擔任主持人角色,給予適當的指導,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和答案,讓學生充分發揮個人和集體的力量,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在這樣的課堂學習模式下,英語能力強的學生充當領頭羊,發揮帶頭作用;英語能力薄弱的學生可以在集體中出謀劃策,并通過他人的幫助和個人努力完成學習任務;出現了分歧小組內共同商討找出最佳答案,讓組內每一個成員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發揮個人的力量為小組增光添的彩熱烈場景,增強了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并感受到個人價值的實現。小組學習過程還可以采取組長輪換制,提高學生的合作與溝通能力。
行動導向教學是培養學生職業道德水平的有效陣地和有力嘗試。學生從合作中體會成功的喜悅、自信心的提高、個人魅力的提升;體會到過程重于結果,努力重在平時,從合作中感受幫助他人所帶來的成就感和良好的合作溝通給自己的個人發展和職業發展所帶來的影響;養成謙虛謹慎、合作友愛,公平公正、踏實勤勉、持之以恒的良好品格。
三、小結
英語課堂職業道德教育途徑是多方面的,在利用好課堂教育的主陣地之外,還可以采集以往優秀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利用英語服務的杰出表現作為教學資源,將它們做成視頻材料,讓學生在感受他人成功的經驗中體驗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和樂趣所在,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志向。同時,教師也要提高自身修養,以身示范,注意細節,培養良好的師德形象,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道德水平對個人的巨大影響力,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水平。總之,職業道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長期貫穿于職業院校英語課堂教學,在提高英語能力的同時提高職業道德修養水平,踐行“德技雙修”以德為先的育人理念,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的服務人才。
(作者單位:煙臺工貿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