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通過對百善煤礦超薄基巖區域加固技術研究,采取了遠程注漿技術、近距離注漿技術、工作面前方錨桿加固技術,利用注漿技術,對特定層位的巖層進行注漿加固,以提高隔水層的隔水能力和基巖厚度和整體性。為礦區安全回采超薄基巖區域煤層提供保障。
關鍵詞:超薄基巖;加固;技術研究
百善煤礦位于淮北煤田濉蕭礦區西南部,煤層賦存形態為一孤立的小向斜盆地,平均傾角10°。向斜盆地底部煤層埋藏最深為-310m,四周淺部-100m左右為基巖隱伏露頭。地表高程一般在+30m左右。在礦井北部,煤層露頭附近留設有垂高40m的防水煤巖柱,壓滯了大量的煤炭資源。但上限區域一般基巖較薄,所以造成很多失敗的教訓,如造成突水潰砂事故,給礦井帶來巨大的損失。因此,提高開采上限的安全開采問題,是一個事關安全生產的重大技術問題。為了保證薄基巖區域煤層安全開采,對于基巖層較薄區域,或者隔水層較薄與缺失區域,或者頂板較破碎區域,利用注漿技術,對特定層位的巖層進行注漿加固,以提高隔水層的隔水能力和基巖厚度和整體性。
1 遠程注漿技術
1.1 地面鉆孔注漿
地面注漿孔采用DPP-100型工程鉆機按Φ146mm成孔,下入Φ50.8mm無縫鋼管(壁厚2.5mm)做注漿管,封填管與鉆孔間隙,進行壓力注漿。
(1)層位:在煤層頂板或隔水層底板下3m的范圍內進行注漿。
(2)間排距:間距5~10m不等。
(3)注漿材料:注漿材料可選用水泥~水玻璃漿,使用三乙醇胺做外摻劑。漿液配比主要根據砂層的顆粒級配、孔隙率和含水量來確定。
注漿完成后,鉆探確認注漿層位的含水性與整體性,然后進行上限開采。
1.2 井下順槽注漿
首先,在順槽一幫擴出注漿操作硐室,如圖1所示,在硐室中均勻布置鉆孔。注漿孔布置參見圖2所示,注漿孔確保超出注漿范圍1.5m。
圖1 順槽注漿操作硐室及鉆孔布置參數
圖2 井下順槽注漿示意
1.3 注漿工藝
注漿工藝流程示意圖如圖3。
(1)孔位設計。(2)打孔,要求鉆孔直徑Ф=42mm,深度、傾角按現場情況而定。(3)把多功能泵及其附件組裝好并把注射槍固定住。(4)開始注漿,把兩根吸料管分別插入注漿材料和催化劑容器中,活塞在氣馬達的作用下運動,由于壓力的作用使原料經過活塞進入輸料管,輸送到注射槍里,通過注射槍注入地層,原料滲入裂隙,進而快速反應達到加固的目的。(5)停止注漿,用樹脂沖洗管路和混合槍。(6)換孔注漿,重復2~5的步驟。(7)注漿完畢后,用清洗劑清洗多功能泵和附件。
2 近距注漿技術
從工作面直接向特定區域打注漿孔進行注漿,其布置如圖4所示。目的是提高煤層上方直接頂巖層的強度和整體性,形成承載結構,布置參數如圖5所示。
注漿錨桿直徑Φ=20mm,間距為500mm,長度為5500mm,與水平面夾角為15°。
圖4 近距注漿布置參數示意
(1)推進工藝。頂底板注漿—破煤—移架。
(2)注漿層位。建議在頂板、底板注漿層厚度不小于3.0m。
(3)注漿間排距。工作面每推進6個循環進行一次注漿,每一架支架范圍內布置一個注漿鉆孔,間距1.75m。
(4)注漿壓力與注漿半徑。注漿壓力須大于5MPa,注漿擴散半徑的選取參照表1。
表1 注漿擴散半徑選取參考/m
(5)錨桿。煤壁中部采用帶鉆頭的快速安裝的玻璃鋼錨桿,直徑Φ=20mm,間距為800mm,長度為2000mm,水平布置;每三個推進循環布置一排中部玻璃鋼錨桿。
(6)注漿材料。選用波雷因或威德克(在注漿工藝中加以深入分析)。
3 工作面前方錨桿加固技術
工作面在揭露陷落柱范圍內,沿頂、底板向上、下(30°)安設錨桿。布置參數如圖6所示。
使用快速安裝錨桿(前端帶鉆頭、樹脂包在桿體內或中空注射樹脂)的高強度錨桿。錨桿直徑Φ=20mm。
煤壁中部采用快速安裝的玻璃鋼錨桿,直徑Φ=20mm;頂、底板每三排錨桿布置一排中部玻璃鋼錨桿。
(1)推進工藝。頂板底板錨桿—切割陷落柱巖體—墊層物料—移架—清理巖塊。
(2)間排距。工作面每推進1個循環布設一排錨桿。
頂板錨桿:與水平夾角30°,間距為400mm,長度為2200mm。
底板錨桿:與水平面夾角為15°,間距為400mm,長度為2200m
m。
煤壁護幫錨桿:與水平夾角0°,間距為800mm,長度為2000mm。
3 應用效果
以上加固技術在我礦復采635工作面、薄基巖64采區進行了科學實驗,在超薄區域、頂板破碎區域、隔水層缺失區域進行了注漿加固,有效的控制了頂板松散、軟弱、易掉等情況,回采期間進行跟蹤調查均未出現大面積冒落、較大出水等安全隱患事故。
作者簡介:辛東京(1978-),男,高級工程師,畢業安徽理工大學采礦工程專業,現任皖北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百善煤礦技術科科長,長期從事煤炭生產技術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