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是著名的資源大國,煤炭資源儲量居世界第三,具有大儲量、廣分布的特點,與此伴隨的是高難度的開采工作。近年來,人們對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我國煤礦大量開采過度,安全事故頻發。文章主要針對煤礦安全事故多發的原因進行了理論分析,通過對我國煤礦工程的現狀的簡要介紹,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煤礦安全;生產;原因;對策
引言
安全生產事關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近年來頻發的安全生產事故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尤其是煤礦安全生產工作,不僅關系著能源的供應,還切實的與人民群眾的人身財產安全相聯系。近年來,我國相關部門針對煤礦安全進行了相關的專項整治行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大大提高了煤礦的安全生產水平。但是,我國煤礦企業存在著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均衡、礦點多、礦山面積廣、科技水平低下、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嚴重制約著煤礦的安全生產。因此,煤礦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仍是煤礦企業工作的重中之重。
1 我國煤礦采礦安全事故多發的理論原因
人和物的不安全行為或不安全狀態是造成事故發生的原因,人員的傷亡是事故發生的結果。由此可以推斷出,我國煤礦安全事故多發的理論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為或物的不安全狀態。有兩種具體表現形式:一是煤礦工作人員錯誤的工作方法,導致生產工具或生產資料的破壞、損失,從而造成的安全生產事故;另一種是生產工具或生產資料本身存在問題或缺陷,但是相關煤礦工作人員未能及時發現,或者發現后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導致了事故的發生。人的認識與意識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找到存在的風險,即使找到了現存的風險,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新的風險與問題也會應運而生。尤其在我國,煤礦企業并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導致監管機構在進行安全管理時無法可依、監管乏力、管理不到位。我國的煤礦生產面臨著嚴峻的問題,自然環境艱苦,社會環境復雜。自然環境上,礦井內瓦斯含量大,礦區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礦井內照明條件差、通風不良等。社會環境上,部分煤礦企業為了增加產量,盲目擴大礦區面積,盲目深度開采,造成礦井布局不合理,礦區作業艱難,事故發生幾率增大。下面我們具體分析我國煤礦安全事故多發的原因。
2 我國煤礦采礦安全事故多發的具體原因
導致我國煤礦安全事故多發的原因十分復雜,具體總結下來,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2.1 部分領導不夠重視安全生產工作
一些地區的領導同志過分的重視生產效率,不重視生產安全,當兩者發生矛盾時,舍棄安全,追求利益。例如,部分礦區通風條件差,瓦斯含量超標,但是領導層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沒有通過相關措施解決問題,甚至組織高強度生產工作,導致生產事故的發生,造成悲劇。這種悲劇的產生是領導層沒能真正理解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性導致的,如果,領導層能夠加強對安全生產的管理,就會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2.2 煤炭企業安全投入減少
據有關數據統計,煤礦企業在安全工程、裝備設施等方面欠賬金額巨大,這就導致煤礦企業在安全生產上的投入會更少。尤其是私營小煤礦,基本的安全生產設備都不健全,還存在著嚴重的過度開采、過度作業的問題。煤礦企業在安全生產上的投入的減少會導致安全生產設備不全,無法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對礦區安全生產工作十分不利。
2.3 現場管理放松
部分煤礦企業領導干部在管理工作中工作作風不扎實,尤其是對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不夠重視,許多安全生產問題不能夠及時解決,在現場安全管理工作中,紀律松散,管理不到位,存在僥幸心理。部分現場監督檢查部門的工作也不夠到位,經常違反“三不生產”的原則,導致礦區作業現場紀律松弛,非法開采現象經常發生,違反安全生產原則。這些問題使得煤礦開采的質量標準受到破壞,安全生產失去了可靠基礎。
2.4 部分煤炭企業安全管理過于混亂
安全隱患的存在是礦區安全作業的不利因素。部分礦區在礦區工程建設時就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部分礦井的重大隱患長期存在且一直得不到整改。例如,部分企業將許多采掘面布置在高瓦斯密集區,風險過大,或者一些企業開采區布置過于密集,開采密度大,易造成塌陷。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是企業安全管理過于混亂,沒有形成良好的安全管理機制,導致安全隱患一直存在,安全生產事故頻發。
3 加強煤礦安全生產管理的措施
2012年山西省煤炭工業廳發布的《山西省煤礦管理標準》對煤礦在生產建設、安全保障、從業人員等方面制定出相應標準,從資源保護、生產建設、安全保障、從業人員等十個方面進一步規范了煤礦管理行為,對加強煤礦安全生產管理起到了指導作用。
3.1 強化安全培訓,提高職工素質
加強安全培訓、進行安全教育是提高職工安全技術素質的重要手段。煤礦企業在進行安全培訓時,要有針對性,并注重實用性,保證培訓能夠切實增強職工的安全意識,提升自我保護能力。相關的煤炭安全管理及監察部門應當組織企業進行相關工種的技術培訓,要求特殊工種(如礦長、瓦檢員、放炮員等)必須持證上崗,并且加強對持證上崗的檢查力度,將持證上崗落實到位,為煤礦企業生產安全提供技術安全保障。
3.2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1)企業要認真對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2)煤炭企業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之前,應認真學習國家相關安全制度的標準,并根據本企業的具體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制定出符合要求的安全管理制度。(3)共同研究制訂安全制度。企業要從有利于安全工作、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出發來編制安全制度,要成立安全制度編寫小組,小組人員分工協作,既要明確分工,各負其責,又要商量、研究、討論,共同把安全制度編制好。同時,應積極參考其他煤礦企業的安全規章制度,借鑒成功經驗,完善安全制度。(4)制度建設必須注意系統性、完整性,并突出重點。(5)制度應具可操作性,粗細適度,簡單有效,能夠讓職工有效落實,而不是空有制度,無法實施。(6)安全制度制訂后,要注重制度的推行,要及時發布、宣傳,指導大家遵照執行,在生產中發揮積極作用。(7)要積極檢查制度的有效性,根據新的生產要求及時更新、修訂安全制度。
3.3 改善礦區作業環境,防范自然災害引發的生產安全事故
(1)確實保證礦區供水、供電、提升、運輸、通訊、監測、通風、壓風等系統安全合理,設施可靠;井下有害氣體、風速、溫度、噪聲等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減少直接危害。(2)定期對煤礦周邊地理環境、礦井水文地質條件等引發事故的因素進行勘察和安全評估,制定煤礦企業預報、預警、預防以及應急救援等方面的工作預案,相關政府部門要重視煤礦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將其納入地方防災救災應急管理體系中,把自然災害造成煤礦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的情況降到最低。
4 結束語
目前,我國私營小煤礦的數量正在逐步減少,大型的國有煤礦企業都在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保證煤礦生產安全,相關政府部門也積極立法,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法規,為煤礦企業的安全生產提供法律保障。作為煤炭企業相關工作人員,應當在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并形成有效的方法運用于生產實踐中,以期最大限度的減少甚至杜絕煤礦安全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周菲.煤礦人因失誤與安全管理[J].內江科技,2011(9).
[2]田水承,李紅霞,王莉.三類危險源與煤礦事故防治[J].煤炭學報,2006(6).
[3]郭朝先.中國煤礦企業安全發展研究[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8.
[4]薛振華.煤礦安全事故致因因素研究[D].西北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