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電子應用技術智能化、多媒體化、網絡化的發展趨勢下,SMT技術應運而生。伴隨著90年代科學技術的發展,SMT貼裝技術也得到迅速發展和普及,并成為電子產品貼裝技術的主要發展趨勢。它不僅變革了傳統電子電路組裝的概念,其密度化,高速化,標準化等特點在電路組裝技術領域占了絕對的優勢。文章將簡單講述有關SMT與防靜電的一些基本知識。
關鍵詞:工藝技術;工藝流程;工藝材料;SMC/SMD貼裝;ESD防護
前言
SMT(英文名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即表面貼裝技術,是一種直接將元器件焊接到印制板表面固定位置上的貼裝技術(不需要進行磚孔插孔作業)貼片工藝和貼片設備對生產現場要求的電壓必須要穩定,且要防止電磁干擾,操作人員要有防靜電意識,生產現場具有良好的照明和通風設施,在生產過程中的溫度、濕度、空氣清潔度等都有相應的要求,一線的擔當人員也必須經過專門培訓部門考核后,進行上崗作業。
1 SMT工藝技術
SMT簡介電子電路表面組裝技術稱為表面貼裝技術。它是一種將無引腳或短引線表面組裝元器件(簡稱SMC/SMD,中文稱片狀元器件)安裝在印制電路板的表面或其它基板的表面上,通過回流焊或波峰焊等方法加以焊接組裝的電路裝連技術。
1.1 主要特點
(1)元器件重量輕、貼片元器件部品體積小、貼裝精密度高,貼片元器件的體積和重量也只有傳統插裝件的大小1/10左右,SMT生產之后,電子產品體積縮小至原有器件部品的40%~60%,重量減輕至原有器件部品的60%~80%。(2)元器件焊接不良率低,且可靠性高、抗震能力強。(3)高頻特性好,減少了電磁和射頻干擾。(4)對于現在生產的電子產品易于實現自動化,生產效率提高。
1.2 SMT和THT的比較
SMT和THT的比較:二者的根本區別是“貼”和“插”,為什么要用SMT逐步替代傳統生產方式其原因是,隨著電子行業發展,而THT-“插”工藝技術采用的是通孔插件法,無法滿足電子產品小型化/超薄型,因此被SMT-“貼”工藝技術所取替。從而將表面組裝工藝技術充分與化工,材料技術、涂覆技術、精密機械加工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焊接技術、測試和檢驗技術、組裝設備原理與應用技術等諸多技術相結合。
SMT工藝流程如下:
絲印(紅膠/錫膏)→檢查(可選AOI光學檢查儀或者目視檢查)→貼裝(優先貼小部品后貼大部品)→檢測(可選AOI光學/目視檢測)→焊接(采用熱風回流焊進行焊接)→檢測(可分AOI光學檢測外觀及功能性測試檢查)→維修(使用烙鐵及熱風槍等)→分離板(手工或者cutting Jig進行分割)
工藝流程簡化為:絲印—貼片—焊接—檢查(功能性/外觀性檢查發現不良,需要維修)
2 SMT貼裝工藝材料
SMT貼裝工藝時,需要包含焊料、焊膏、膠黏劑等焊接和貼片器件,以及助焊劑、清洗劑、熱轉換介質等工藝材料。
2.1 SMT貼裝材料的用途
焊料、焊膏、膠黏劑等材料在波峰焊、回流焊、手工焊三種主要焊接工藝中的作用如下。
(1)焊料和焊膏:回流焊接時采用焊膏,它是焊接材料,同時又能利用其粘性作用提前固定SMC/SMD器件。(2)焊劑:主要作用是助焊。(3)膠黏劑:對SMD器件起到加固作用,防止貼裝作業時SMD的偏移和脫落現象。(4)清洗劑:清洗焊接工藝后殘留(如鋼網焊膏殘留,PCB異物等)物。
2.2 焊料
Sn63/Pb37和Sn62/Pb36/Ag2具有最佳綜合性能,而在低熔點焊料中,Sn43/Pb43/Bi14具有較好的綜合性能。電子產品貼裝時Sn-Pb是最普遍的焊料合金物,強度和可潤濕性是最合適。
2.3 焊劑
焊劑分為酸性焊劑和樹脂焊劑,焊劑的作用是去除金屬表面和焊料本身的氧化物或其它表面污染,潤濕被焊接的金屬表面。
2.4 清洗劑
清洗劑應滿足化學和熱穩定性好,在貯存和使用期間不發生分解,不與其它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對接觸材料弱腐蝕或無腐蝕,具有不燃性和低毒性,操作安全,清洗操作過程中損耗小,必須能在設定溫度及時間內進行有效清洗。
3 SMC/SMD貼裝工藝技術
SMC:表面組裝元件(Surface Mounted components)主要有矩形片式元件、圓柱形片式元件、復合片式元件、異形片式元件。
SMD:它是Surface Mounted Devices的縮寫,意為:表面貼裝器件,它是SMT元器件中的一種。
(1)貼裝機的一般組成:SMT貼裝機是計算機控制,并集光、電、氣及機械為一體的高精度自動化設備。
(2)主要的影響SMT設備貼裝率要素:貼片在選擇設備時主要考慮其貼裝精度與貼裝速度,而在SMT實際使用過程中,為了有效提高產品質量、使成本降低、確保生產效率提高,那么如何提高和確保SMT設備貼裝率是擺在使用者面前的首要任務。
(3)貼裝機的影響因素:貼片機XY軸傳動系統的結構,XY坐標軸向平移傳動誤差,XY位移檢測裝置,真空吸嘴Z軸運動對器件貼裝偏差的影響等。
(4)貼裝機視覺系統:要準確地貼裝細間距器件,最主要是攝像機的像元數和光學放大倍數。
(5)貼裝機軟件系統:高精度貼裝機軟件系統為二級計算機控制系統,一般采用DOS界面,也有采用Windows界面或UNIX操作系統,由中央控制軟件、自動編程軟件、貼裝頭控制系統和視覺處理軟件組成。
4 靜電防護
4.1 電子產品制造中的靜電
在電中不流動的電叫靜電,靜電是由正電荷和負電荷聚集在一起的電。靜電是一種電能,它存在于物體表面,是正負電荷在局部失衡時產生的一種現象。靜電對電子產品所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現為損傷,擊穿是損傷的一種。通常靜電對部品損害的特點是:(1)隱蔽性。(2)潛在性。(3)隨機性。(4)復雜性。
靜電防護的特殊性:第一,靜電的產生和積累要一定的條件和過程,因此在沒有進行保護的產品也未必都會受到靜電損害,它是具有一定的隨機性;第二,靜電釋出的能量在多數情況下能量都比較小,因此受到靜電損傷的產品也并不會立即不良,部分產品表現為產品漏電,且性能不穩定,甚至在產品出庫時測試中也表現不明顯,以后發現問題易歸咎為材料不良或設計不良而不自醒,因此常使人們認識不到ESD的危害。
4.2 靜電放電的防護
基于貼片生產過程的ESD防護系統主要有:(1)生產車間環境靜電防護;(2)人體手環、手套等靜電防護;(3)靜電防護大地接地;(4)靜電檢測與儀表檢查;(5)生產車間門簾接地;(6)每日點檢及維護。
4.3 防靜電采用的工具和措施
(1)設備接地;(2)采用防靜電地面;(3)采用不銹鋼工作臺(或者在作業臺鋪設防靜電皮);(4)使用離子風機;(5)使用自動加濕機;(6)使用鋁質傳遞盤、傳遞架;(7)工作人員戴防靜電手環、穿防靜電服和鞋;(8)芯片及成品采用防靜電袋包裝;(9)成品擱架采用鐵質和鋁質材料;(10)靜電手環每日檢測一次、設備接地每月檢測一次。
5 結束語
本論文包括了基礎知識、發展歷程、SMT的工藝流程,重點介紹了SMC/SMD貼裝工藝技術及靜電防護,影響SMT技術的一些主要因素,涉及到電子元器件使用、SMT設備的了解和熟悉,操作流程的用電常識等重要電子加工領域,符合當代電子電路貼裝行業的發展趨勢,對現在加工生產技術的指導具有一定意義。文章在內容上面比較充實,實用性較強,對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龍緒明.實用電子SMT設計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7.
[2]張文典.實用表面組裝技術[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
[3]賈忠中.SMT工藝質量控制[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
[4]李朝林,徐少明.SMT制程[M].天津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