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擁有全球5億人的使用客戶,微信改變了手機用戶的生活方式,使更多的人相互的聯系更加地緊密,增加了信息的分享。在短短的幾年內迅速占領了移動即時通信的市場。文章通過微信的產生、發展和自身特點對微信通信進行研究,為以后深入研究微信通信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微信;社交網絡;即時通信軟件
引言
截至2014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57億,較2013年增加5672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1]。繼續保持上網第一大終端的地位。在3G、4G網絡的不斷普及以及智能手機和無線網絡持續發展的背景下,智能手機上網的速度更快,給無數的網民上網帶來了便利,同時給即時通信工具的使用提供了有利環境。例如,2015年微信紅包活動中,除夕搖一搖總次數110億次,峰值1400萬次/秒,光是除夕10:30送出的一波紅包就達到了1.2億個,已經是2014年除夕夜峰值的4800倍之巨[2]。截止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躍賬戶數達到5.49億,比去年同期增長39%[3]。而微信每日活躍用戶數超過了一億。微信的發展令人震撼。微信通信已經形成了一個新的領域吸引了大量的研究人員和學者投入了其中。同時微信建立的社會現象也是值得廣大業內人士值得關注的現象。
1 微信的產生和發展
2011年1月21日,騰訊公司續QQ之后推動了移動終端即時通信工具—微信。正如騰訊公司對微信的定性:微信是一種生活方式。到目前為止,微信已經走過了四個年頭,這四年里,從一個簡單的即時通信工具APP到現在覆蓋衣食住行各個領域中的軟件,微信已經不單單是一個移動終端上的應用程序,而是形成了一個社會現象。用戶可以通過該平臺發送短息、語音、圖片和視頻分享給好友,一經推動就廣泛地得到了移動終端年輕使用者的喜愛,其用戶的使用量成倍地增長。2012年3月29日,距微信發布433天,用戶達到了1個億。172天之后,2012年9月17日,用戶達到2億。2013年1月15日達到了3億,4月30日達到4億,7月23日達到5億。如圖1所示。
圖1 微信用戶的增長
2 微信的功能
微信版本基本涵蓋了所有的移動終端,包括了MAC平臺、IOS平臺、Android平臺、Windows平臺和Symbian平臺、series平臺、blackberry平臺。主要的功能有:
(1)基本功能:可以同聯系人發送文字信息、語音信息、視頻信息、表情信息和圖片等,實現了即時通信工具的基本功能。(2)微信支付功能:通過綁定銀行賬號完成支付設置,可以購買商品,完成了移動支付功能,從此也開啟了“微商”的時代。(3)朋友圈功能:可以查看好友的狀態,同時隨時上傳自己的更新狀態,實現了朋友之間的信息共享的功能,從一個側面也體現了這個人的社會關系和脈絡。(4)搖一搖功能:原來的微信的功能只能與好友進行通信,通過搖一搖功能建立了陌生人之間的聯系。(5)掃一掃功能:通過掃一掃街景可以定位位置,通過掃一掃商品的條碼、圖書封面、CD封面可以知道商品的詳細信息,通過掃描英文來翻譯成中文。(6)關注公眾帳號:通過微信可以關注明星的動態、實時了解新聞的動態。(7)游戲中心:可以同朋友們一起玩移動游戲,同時可以通過移動支付購買設備。(8)其他功能:如錢包、表情商店、相冊等功能完善了微信的功能,拓寬了微信營銷的領域。
3 微信興起的原因分析
(1)實時性:微信的興起離不開智能手機的迅速的普及和無線技術的發展,這些都促成了微信的成功,微信通信的實時性給電信供應商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與QQ的完美結合,在抓住老客戶的同時,也開闊了新的領域。在基本功能方面,微信基本做到了完美,信息的發送、錄音的共享,圖片視頻的上傳和表情的加入,這些都給微信加分不少。
(2)隱秘性:微信的朋友圈的功能和一對一的通信功能,在設計之初就完全考慮到用戶的隱秘性。在朋友圈瀏覽陌生人的信息只能顯示10條信息,也可以禁止好友訪問自己的朋友圈信息等在細節處體現設計的精妙。
(3)社會性:微信設置的環境體現了一種熟人的圈子,發揮了熟人效應。一些信息會在朋友圈內產生非同凡響的效應,如:尋人尋物、需求幫助、廣告效果等。當然這些都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之上,同時也會為犯罪份子提供可乘之機,造成經濟和精神上的損失的案例也不少。
在熟人圈子的基礎上,微信又推出了搖一搖、查看附近人、漂流瓶等功能,目的在于滿足用戶的獵奇的心理,從而有機會認識陌生人。這一些功能比朋友圈的危害性更大,需要用戶更強辨別的能力來抵御犯罪份子的侵害。
(4)碎片時間整合性:微信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把用戶的零散的時間整合在一起,當人們空閑的時候,可以看看朋友圈的信息,與朋友的通信也不用集中在某一特定的時間和時時在線。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微信的興起。根據《微信平臺數據研究報告》[4]:平均每天打開微信10次以上的用戶占到55.2%,而30次以上的用戶接近于25%。可見用戶對微信的粘性。
圖2 用戶每天打開微信的平均次數[4]
4 結束語
不得不承認微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背后與其營銷手段有密切的關系,同時也要看到微信設計的巧妙之處。文章從微信的產生和發展入手,分析了微信的主要功能,對文獻的興起進行了探討。同時提到了微信的危害性。為以后深入研究微信的其他屬性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北京:CNNIC,2015:4-4.
[2]探討2015年春節微信紅包背后的大數據技術問題[DB/OL].http://www.xaecong.com/html/news/20152/22224857.html.2015-02-22.
[3]騰訊公布2015年第一季度業績[DB/OL].http://www.tencent.com/zh
-cn/content/at/2015/attachments/20150513.pdf.2015-5-15.
[4]微信平臺數據研究報告[DB/OL].http://www.alibuybuy.com/posts/86
987.html.2015-01-27.
作者簡介:許昊(1987,3-),河北唐山,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