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章敘述了太陽能利用的三種方式,指出了光纖導光的缺點,設計了一種玻璃管或者玻璃柱材料的廉價、大光通量光導管,并做了實驗,給出了實驗數據。針對大房間需要補光的問題,還設計了另一款太陽光直接利用的裝置,在太陽能直接利用方面做了探討。
關鍵詞:太陽能;利用;方式
引言
為了促進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我國于2009年12月26日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國家鼓勵和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生產和利用。太陽光作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太陽能的利用方法越來越多。
太陽能的利用方式主要分為光熱利用、光電利用、光直接利用。
(1)在太陽能的光熱利用方面,開發最早,利用最普及。其工作原理是將太陽光收集起來,轉換成熱能加以利用。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太陽能熱水器,近5年來以每年30%-35%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15年,全國住宅用太陽熱水器將達到2.32億平方米,行業產值超過1000多億元。
(2)在太陽能的光電利用方面,主要有兩種:第一種,光-熱-電轉換。通過太陽能集熱器將熱能轉換為蒸汽,然后由蒸汽驅動氣輪機帶動發電機發電,這種發電適用于大型的太陽能聚光鏡場使用。第二種,光伏發電。通過太陽光照射到半導體材料上產生電能,自從1980年以后,政府加大了對光伏發電的支持力度,在2002年至2010年,中國光伏裝機容量從20.3MW增加到500MW,到2012年底,中國光伏發電容量己經達到了7982.68MW,截至2013年上半年,中國光伏發電累計建設容量己經達到10.77GW,其中大型光伏電站5.49GW,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5.28GW。
(3)在太陽光的直接利用方面,因為有許多空間需要照明,可以直接將用之不竭的太陽光導入,例如地下室,大型商場的背陰面等等。這種照明系統均是由聚光裝置、導光光纖和光輸出裝置三部分組成。淘寶上有杭州艾特森公司產品,約12平方米房間照明,每套3.2萬。從產品價格、使用面積來看,市場上的產品性價比很低,應用難以普及。
文章就太陽光直接的傳導及應用做了初步的探究。
1 一種太陽光傳導管實驗
光纖的直徑很細,約1mm左右,傳導光強度不高,大面積的太陽光強度大,需要多路光纖傳播,這就加大了太陽光傳導系統的成本。找一種粗的透光材料,來代替多路光纖。傳播太陽光傳導管的介質,分別使用了三種材料:透明亞克力板、透明KT板、玻璃。前兩種的硬度、分子密度偏低,折射率較小,相比而言,玻璃的折射率要高。因為折射率越高,越容易產生全反射。普通光纖就是玻璃這種材料容易制作的,工藝簡單,直接高溫加熱拉成絲,外加包層就行了。將玻璃管內部加上透明液體,這種透明液體選用的是純水,為了增加折射率,防止冬天凍壞,在純水添加了氯化鈉。實驗將一束光線射入該管,分別測出射入前后的光強度。實驗測試數據表1。
表1 太陽能光導管實驗
通過實驗可知,這種光導管是可行的。如果將光導管用透明度高的化工材料做成可以彎曲的。因為光線僅在光密媒質中進行全反射,如果將外表面鍍上一層折射率低的透明材料,可以防塵。
2 太陽光傳導窗簾
在一個大的房間,局部的太陽光需要補充,例如:在容納200人左右的大的教室,在北方的冬季,靠近窗戶的同學由于太陽光照到課本上刺眼不得不拉上普通窗簾,他(她)們由于靠近窗戶也有這個便利,而遠離窗戶的同學由于光線暗不得不大白天打開燈,浪費了電能。這種關著窗簾開著燈的情景很不協調,這種浪費現象還比較普遍。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設計了一種太陽光傳導裝置,如圖1所示。
圖1 太陽光窗簾
長條葉片2的至少一面涂有反光材料,圖1中的箭頭所畫為太陽光線,經過長條葉片2的反射進入到室內。在圖1所畫的長條葉片2的數量是6個,具體設計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長條葉片2的四周是方形框架1,為了便于觀察,圖1右側的方形框架1沒有畫出。方形框架1的上方有電機3、電路板6。當電機3轉動一個角度時,帶動傳動繩5、傳動輪4使長條葉片2轉動一個角度,電機3的轉動是靠電路板6控制的,電路板6控制長條葉片2反射光的強度。簡易的控制裝置可以使用手動去掉電路板、電機。
該設計的有益效果是,將太陽光線由窗前轉移到了房頂,補充了室內光線不足,在大教室推廣使用時,能夠起到節能環保的示范作用。
3 結束語
太陽光是一種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綠色能源,直接利用太陽光,減少照明用電的電能消耗需要我們進一步開發利用。目前我國在光直接利用方面,剛剛開始起步,通過合理設計開發導光管技術,設計光直接利用的設備,是非常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門立山.一種太陽光傳導管[P].中國專利:201020226857.2,2010-06-04.
[2]劉慶,李光華.太陽能熱水器的技術瓶頸及發展趨勢[J].家電科技,2010(8):62-63.
[3]胡云巖,張瑞英,王軍.中國太陽光伏發電的發展現狀及前景[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2014(2):70-72.
[4]張雪.上海地區家用太陽能發電系統設計分析[C]//.第十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論文集,2014,3:1-6.
[5]暴偉,趙建平.地下空間采光及導光系統的現狀及應用展望[J].照明工程學報,2009(1):65-68.
作者簡介:門立山(1958-),男,副教授,主要從事太陽能熱利用領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