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下,環境監測人員偏重各項技術規范,但往往忽視現場安全措施,對可能遭受的危害較為疏忽大意,文章就從現有問題著手,分別對規章制度、不同環境安全作業等角度分析,為監測人員的安全提出相應建議,盡可能避免人員受傷,將安全掌控在安全范圍內,為取得可靠監測數據提供幫助。
關鍵詞:環境監測;現場監測;安全
各地監測站人員已具備豐富的專業素養,學歷層次基本以本科為主,應對現場監測也具備基本能力,但對現場監測的安全意識卻很薄弱,曾有監測人員發生手臂骨折,大拇指手筋永久性挫傷等事故。這些慘痛的教訓讓我們不得不重視現場監測的安全,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來保護我們的監測人員,防止嚴重的事故發生。
1 監測分類
目前監測按照項目可分為水類、氣類、噪聲和其它。按照監測的地點可分為廠界內和廠界外,按照監測類別可分為部門常規任務、委托監測、設施監測、三同時驗收、清潔生產、重點源防治和環境質量監測。現場監測始終穿插其中,監測人員面臨的現場環境有熟悉的也有陌生的,如何在保證完成工作的同時又能保障自身安全,成為現場監測首要面臨的問題。
2 建議采取的措施
2.1 建立有效的規章制度
(1)在現有的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中添加現場監測的注意事項和必要的安全措施,規定現場監測必須佩戴的防護設備及用具,例如在監測廢氣排放口時需佩戴口罩和手套,穿著防護服,頭戴安全帽,穿長袖衣服等,在進入電鍍等有毒有害或者生產帶有腐蝕性產品的企業時要穿防護鞋。在監測處理帶有輻射物質的企業時,必須穿戴防輻射服和攜帶防輻射監測設備和才能進入現場,一旦儀器報警要迅速撤離。(2)建立現場安全負責人機制,對監測前的防護措施進行檢查,不符合要求者拒絕其進入現場,從思想上和行為上杜絕危險,例如在做監測計劃時要考慮可能出現的險情,還需要對現場的自然環境、氣候、工況、企業的生產工藝流程、產污環節等有所了解,帶好處置傷口的藥品,經驗豐富的人員對新進人員以及年輕人耳提面命,用事實和自身行為督促他們重視安全問題;有的企業本身有安全教育流程,要虛心聽取,不可有逆反心理和抵觸情緒,須知這種教育也是自身的需要,真要出現意外就追悔莫及了。(3)監測人員需先行理解監測中使用的各種化學試劑例如固定劑、吸收劑或添加劑、污染源排放的有毒有害的污染物種類例如強酸強堿、腐蝕性物質等。監測人員需根據自帶藥劑的性質做好藥劑的分類擺置,對于含強酸、強堿的藥品需要分開放置并加強防護,以防止車輛在行駛過程中造成溶液噴濺,傷害自身及他人。同時,檢測人員需準備好相應的防護裝備,例如:防化服、防毒面具,橡膠手套等。(4)每年對現場監測人員安排有針對性的體檢,特別是針對可能會出現的疾病做到防微杜漸,為監測人員購買人身保險,萬全之策也無法抵御意外發生,為了使人員能安心工作,這兩項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同時也為安全工作增添一份保障。
2.2 不同環境作業安全措施
2.2.1 有毒有害環境作業安全防護
各類企業產生的污染物不盡相同。在實際監測過程中,企業排放口的濃度較高,其各項主要污染物于人體發生不同的反應。SO2、氯化氫、硫酸霧、H2S等刺激性氣體被吸入后會引起呼吸道疾病、肺病、眼病等多種疾病,苯并(a)芘、苯系物等有機污染物則是強致癌物,CO中毒則后果更為嚴重。現場監測人員必須時刻注意防護,以免造成人身傷害。[2-3]
故提出以下建議:(1)現場監測選定監測點位時,在符合監測規范要求的前提下,根據監測現場實際情況盡量選擇負壓狀態下的煙道開設采樣孔,假如采樣孔開設在正壓狀態下的煙道斷面上,采樣孔外應安裝防噴裝置。(2)監測時盡量選擇在上風向進行操作。(3)做好相關的防護措施,防止某些污染物如硫酸霧、堿等腐蝕性物質對身體造成損害。(4)監測過程中,禁止戴隱形眼鏡,以防化學藥劑進入眼內,腐蝕眼睛。
2.2.2 高空監測作業安全防護
依據高處作業分級(GB3608-2008)規定,凡在墜落高基準2米以上(含2米)有可能墜落的高處進行的作業,均稱為高處作業。高處作業高度在2~5、5~15、15~30、30米以上時,分別稱為1級、2級、3級、特級高處作業。[4]按照這個劃分在廢氣監測過程中絕大多數都為2級及以上,因為監測平臺大致在5m~60m,火電廠的操作平臺基本在25m以上,部分行業會有超過60m,極少數低于2m。其中一些老企業是以固定在墻體上豎直的梯子登上平臺,這種梯子周圍安裝了金屬防護網,但僅夠一人通行,監測設備只能以垂吊方式運輸,有的廢氣排放口離地較近,企業不愿安裝操作平臺,就可能采取用移動式升降機或竹梯代替;即使采取旋梯,但空間有限且也有小段直梯,人員和設備行走困難,高處作業時攀爬梯子是眾多安全隱患之一。
因此監測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注意冰、雪、水、油等易滑物。(2)避免在風速過大時進行高空作業。(3)嚴禁疲勞作業,佩戴安全帶、安全帽等,穿軟底防滑鞋,衣著要輕便靈活。(4)在低溫或高溫進行作業時要嚴格限制作業時間。;(5)嚴格進行高空帶電操作。(6)空氣中存在有毒氣體或空氣中含氧量過低時應停止高空作業。(7)立足平面應是堅固、穩定的平面,且操作平臺足夠大能夠適合必要的操作。(8)高空作業員須進行必要的培訓。(9)定期體檢,患有心臟病、高血壓、低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各種眩暈癥、精神障礙等,不宜從事高處作業。
2.2.3 高溫監測作業安全防護
根據高溫作業分級(GBT4200-2008)規定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其工作地點平均WBGT指數等于或大于25℃的作業稱為高溫作業。[5]通常環境溫度在30度以上會對工作效率產生不利影響,人體可出現一系列生理功能改變,當機體獲熱與產熱大于散熱時體溫升高,因大量出汗造成機體嚴重缺水和缺鹽、心臟負荷加重、心率增加、血壓下降,食欲減退、消化不良,最易出現中暑現象。這一現象在面對鍋爐、爐窯監測時尤為明顯,煙道溫度一般在100℃以上,部分窯爐的煙道溫度可達到400℃。[6]如遇高溫天氣,極易發生燙傷事故,加之陽光暴曬,極易引發中暑現象。
面對如此環境必須做好相關的防護工作,建議如下:(1)要注意在戶外高溫作業時,采取有效防護措施,避免燙傷,切忌在太陽下長期裸曬皮膚,最好帶冰涼的飲料。(2)室外溫度過高時應避免外出作業,尤其要避開12點至15點日照最強,地表溫度最高的時間段,盡可能選擇涼爽時進行監測。(3)要注意高溫天飲食衛生,防止胃腸感冒。(4)要注意保持充足睡眠,有規律地生活和工作,增強免疫力。(5)要注意出現頭暈、惡心、口干、迷糊、胸悶氣短等癥狀時,應懷疑是中暑早期癥狀,應立即休息,喝一些涼水降溫,病情嚴重應立即到醫院治療,不可拖延。
2.2.4 帶電作業安全防護
電對人體所造成的危害及后果是眾所共知的,但監測現場又無法避免使用電器。因此,監測人員應請有資質的人員(一般為有資質的電工)負責接電,不可自作主張,進行接電工作,即使在儀器能正常使用的情況下,也需請有資質的人員陪同以防不測之需。
現場用電安全須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購買的線圈必須是正規廠家產品,該產品必須有過載保護和防漏電等一系列安全性能;(2)電氣設備和線路在使用前進行檢查,發現老化、破損和絕緣不良等不安全情況應及時維修直至確認完好才能使用;(3)避免雨、雪天操作帶電設備,同時為應對突發氣象情況須做好萬全準備。
2.2.5 噪聲環境作業安全防護
廢氣監測時監測位置距離高噪聲源(例如,引風機、泵)較近時,其所產生的聲音往往超出人體正常承受范圍,影響人員健康。按照疾控中心對職業病的規定,噪聲如同煙塵、廢氣等有毒有害物質一樣,會對人體產生各種危害,或可引發某種或多種職業病的產生,如耳鳴、耳聾、神經衰弱、心臟承壓過大及消化系統疾病等。因此現場監測在選定監測點位時,除了需要符合監測技術規范要求的,同時應盡量避開噪聲大的設備,監測時佩戴必要的耳罩等防護設備。
2.2.6 其他環境作業安全防護
輻射對人體的傷害具有潛伏性,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后果卻遠非常規污染物能比,其傷害的是人體肝、腎、血液等免疫系統,治愈極其困難。防輻射注意事項有兩條,一是減少接觸時間,監測現場需攜帶輻射監測設備,一旦數據顯示異常必須緊急撤離現場;二是屏蔽保護,如無法回避就需穿戴全方位保護裝置,以免身體受到傷害。因此在監測現場有輻射的狀況下,監測人員必須穿好防輻射服,遠離輻射源,攜帶必要監測設備,提高工作效率,減少接觸時間。
3 結束語
從事任何一項工作都具有危險性,然而只要積極地去預防,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建立現場安全負責人機制,從源頭將危險降至可掌控范圍。在監測前制定合理方案,根據實際情況評估、預測可能遇到的危險,制定相應策略,在監測過程中對監測進程進行安全控制,針對不同環境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并配備必要的安全防護用具,利用完善安全管理體系充分執行安全方案,使發生危險事故的可能性減少到最低限度,從而使現場監測始終處于安全狀態,保證監測順利進行,最終得到準確可靠的監測數據。
參考文獻
[1]張軍,劉贊,王萍,等.污染源廢氣監測的安全防護問題[J].中國環境監測,2001.
[2]空氣和廢氣監測分析方法編委會.空氣和廢氣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3.
[3]空氣和廢氣監測分析方法指南編委會.空氣和廢氣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6.
[4]GB3608-2008.高處作業分級[S].
[5]GB/T4200-2008.高溫作業分級[S].
[6]GB5468-91.鍋爐煙塵測試方法[S].
作者簡介:王時雄(1979,6-),男,籍貫:江蘇省蘇州市,現職稱:工程師,學歷:大學,研究方向: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