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火災是井下可能發生的重大電氣事故之一,對井下人員及各類財產設備的安全威脅很大。文章先從煤礦井下雜散電流的危害談起,接著提了這類問題的相關預防措施,以期為我國礦山企業的安全問題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價值。
關鍵詞:煤礦安全;雜散電流;危害及防治
引言
因為煤礦企業本身的特殊性,決定了其生產環節、生產條件的復雜性,于是對煤礦企業的供電系統方面的安全問題要求就更為嚴苛。根據有關資料顯示:在國內的煤礦安全事故中,機電方面的安全事故占有較高的比例,而其中因煤礦井下雜散電流管理疏忽而引起的電火災,甚至引發瓦斯爆炸事故的比例高達30%左右。落后的、老式的供電管理方法已遠遠不能滿足當前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因此,應尋求一些新型的方法和措施,來預防煤礦井下雜散電流的危害,提高煤礦安全生產率。
1 什么是雜散電流
雜散電流又稱漏電流,它是存在于電氣網路之外的雜亂無章的電流。比如在進行的一些電氣高壓試驗中,或者直流泄漏或直流耐壓試驗中,由于高壓部分對地存在著分布電容,于是就產生了電流,所產生的電流會經過這個分布電容流過。再比如說,因為生產和生活中的各類用電設備接地與漏電,在土壤中也會形成雜散電流的循環。
2 雜散電流的來源
井下雜散電流的主要來源是架線電機車運輸系統和電氣設備的漏電。架線電機車運輸系統,電流經架線流出,通過電機車后由鋼軌流回。因為鋼軌和大地不絕緣,于是一部分電流流入大地,在大地內經不同的方向流回,進而就形成了雜散電流。機車運行狀態影響雜散電流大小,機車啟動時雜散電流最大,機車停電后雜散電流急劇下降,瞬間下降幾十倍至幾百倍。交流電也會產生雜散電流,而其中動力和照明的交流漏電流是雜散電流。
3 雜散電流的主要危害
(1)造成電雷管早爆現象。因為井下雜散電流的存在,給井下爆破工作帶來較大的威脅。掘進工作面的軌道與電機車運輸巷道是連通的,因此掘進巷道的軌道對大地存在電位。在工作面又敷設有其他金屬管路,這些管路與大地為一體。若電雷管的一根腳線與軌道接觸,而另一根與管路接觸,就會有雜散電流通過電雷管,當雜散電流大于雷管的最小準爆電流時,電雷管就會爆炸。
根據實測,雜散電流有時可以達到3~5A,遠遠超過電雷管的最小準爆電流。因此,如果在爆破操作過程中稍有不慎,就很容易使電雷管發生早爆現象,造成人身傷亡事故和重大經濟損失。
(2)會造成鎧裝電纜的腐蝕。當雜散電流由大地流入電纜時,這段電纜帶有負電位,在正常情況下,陰極區的電纜是不會被腐蝕的。但當雜散電流由電纜流入大地時,電纜就帶正電位,形成陽極區,在陽極區內電纜就會受到腐蝕。
(3)干擾自動化控制。在井下用鋼軌作控制點的地點,容易產生誤動作。
4 雜散電流的特點
(1)低電壓,大電流。井下雜散電流的電壓大概在幾十毫伏至幾伏之間,個別較高的會達到幾十伏特,但是到目前為止,還從未發現過有雜散電流觸電的現象。但是雜散電流的電流卻比較大,最大可達到5A,一般均大于電雷管的最小準爆電流,導致電雷管發生早爆。
(2)雜散電流主要分布在導電物體之間,風管、水管、鋼軌之間的雜散電流最大,均高于電雷管的起爆電流。
(3)雜散電流主要是直流電。
(4)雜散電流的方向和大小經常發生變化。
5 雜散電流的預防措施
對于雜散電流,應從根源上加以限制:提高軌道接頭質量,降低其電阻,減小雜散電流值;經常檢修電氣設備,避免漏電現象等。 在爆破過程中,為防止雜散電流導致電雷管早爆,應采取以下相應的措施。
(1)勤查工作面的雜散電流,研究并掌握其分布規律與特點,控制起爆地點的雜散電流值在50mA以內。
(2)要嚴防雜散電流侵入整個電爆網路,要求所有爆破母線嚴禁采用裸露接頭(最好采用無接頭母線),爆破母線或者電雷管腳線在連線以前要扭接成短路狀態,已聯結的電爆網路要求必須懸空,不準與任何金屬物體接觸。
(3)所有爆破人員要進行崗前安全培訓,并熟知和掌握有關井下雜散電流的所有基礎知識,在進行爆破工作中要時刻防范雜散電流的危害。
(4)使牽引電網的電壓極性換向:即鋼軌接電源正極,架線接電源負極。該方法雖然不能降低雜散電流的數值,但能解決牽引變流所附近高壓電纜外皮的嚴重腐蝕問題。
(5)縮短供電半徑、增設變流所,因此雜散電流減小,危害性降低。
(6)通過焊接技術,加長軌道的長度;采取相關技術措施,降低軌道接縫電阻數值。
(7)使用絕緣道夾板,可以使采區中的軌道、主要運輸巷道中的軌道、掘進頭的軌道相互隔離開來,于是避免了雜散電流流到采區中去,或者流到掘進頭去,于是雜散電流也就被消除了。
(8)確保采區低壓橡膠電纜的絕緣電阻數值要大于規定值以上,提高交流電網的絕緣水平。
(9)若電纜結構不對稱會產生零序電流,而若采用結構對稱的橡膠電纜,會避免交流雜散電流的產生。
(10)使用屏蔽電纜,可使電容中分布的雜散電流通過屏蔽層流回變流所,因零序電流不外泄,即流不到電纜外面,于是交流雜散電流被消除了。
(11)采取可靠的保護接地措施,保證煤礦所有機電設備和供電系統的可靠接地。
(12)提高機電隊伍的整體素質,建立健全供電管理機構和體制。
6 結束語
對于煤礦井下的雜散電流,要在考察了現場的生產實際之后,結合理論分析,進而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治理雜散電流的措施,嚴格落實“以預防為主”的原則,通過科學的監控和監測,杜絕井下雜散電流的發生原因和危害路徑,嚴加防范,防患于未然,提高煤礦安全生產率。
參考文獻
[1]張英梅,袁曉光.煤礦井下直流牽引網絡中雜散電流分布[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1998,3.
[2]汪園園.雜散電流監測方案的探討[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00,4.
[3]孟慶海.地鐵軌道對地絕緣損壞時雜散電流變化規律研究[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04,5.
[4]劉忠富,曹花榮,宋建成.基于正交變換的6kV隔爆開關監視保護抗干擾方法的研究[J].煤礦機電,2003.
[5]馬草原,席延平,張棟梁,等.基于虛擬儀器HS801的雜散電流監測[J].工礦自動化,2006.
[6]張英梅,袁曉光.煤礦井下直流牽引網絡中雜散電流分布[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1998,3.
[7]牟龍華,李國欣,孟慶海.高低壓電網保護接地網互聯影響的分析[J].煤炭學報,2004,2.
作者簡介:豆帥(1987-),男,漢族,河南永城人,助理工程師,現在任職于神火集團劉河礦機電一隊,主要從事機電方面的工作。
朱艷青(1982-),女,漢族,河南永城人,助教,本科,現在任職于永城職業學院,主要從事電學方面的教學及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