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該文通過對2013年6月到2014年3月新型自動站的溫度、氣壓、濕度、降水等數據與現行自動站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對新型自動站各儀器的運行情況進行評判。通過分析發現:現用站和新型站氣溫的變化一致性較好,氣溫低且日較差小時,兩者基本吻合,氣溫高且日較差大時,兩者差值出會在0~0.3 ℃之間變化;現用站的相對濕度低于新型站;兩者本站氣壓走勢基本一致,差值在0.2~0.4 hPa之間,現用站的旬降水小于新型站。進而得到新型站已經具備“三性”,可取代現用站用于大氣探測業務中的結論。
關鍵詞:氣象要素 對比分析 新型自動站 運行分析
中圖分類號:TP2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10(b)-0175-02
隨著氣象現代化的發展,地面氣象觀測近年來也在迅速的變革。為進一步提升地面氣象觀測的自動化水平,2013年5月17日上虞區氣象站安裝了DZZ4型新型自動站(以下簡稱新型站)。為了分析判別新型站是否充分體現了觀測數據的準確性,儀器的運行情況是否良好,特與現用ZQZ-CⅡ型自動站(以下簡稱現用站)進行對比分析。
1 氣溫
1.1 數據分析
從2013年6月到2014年3月現行自動站的氣溫觀測資料中抽取四天的氣溫資料,分別代表了不同的氣溫變化范圍,分別是10月4日,8月6日,6月2日7時至3日8時,8月9日7時至10日6時。10月4日代表14.0 ℃~24.6 ℃的氣溫變化,8月6日代表28.6 ℃~40.1 ℃的氣溫變化,6月2日至3日代表≤20 ℃的氣溫變化,8月9日至10日代表>30 ℃的氣溫變化。
資料分析氣溫的變化一致性較好,偏差小,離散點少,兩線基本吻合。升溫時,兩者變化趨勢一致,但現用站溫度稍高于新型站;溫度變化平緩時,離散較小,一致性較高;降溫時,兩者變化趨勢一致,但現用站降溫的幅度稍多于新型站。兩者4天的氣溫差值在0~0.3 ℃之間。氣溫低且日較差小時,兩者基本吻合,最大差值僅0.1 ℃。氣溫高且日較差大時,兩者差值出會在0~0.3 ℃之間變化。
1.2 方差分析
在顯著性水平α=0.05下,用F檢驗現用站與新型站觀測數據有無顯著差異。樣本方差分別為S2x和S2y,χ為現用站觀測資料;y為新型站觀測資料,兩個樣本相互獨立,服從正態分布。
nχ和ny為樣本,n1=n2=24,樣本方差S2x=11.99,
S2y=11.77,總體方差δ2χ=11.49,δ2y=11.28。
H0:δ2χ=δ2y H1:δ2χ>δ2y
F=S2x/S2y=1.02
F0.05(23,23)=0.96
當δ2χ>δ2y時,F≤F1-α(n1-1,n2-1)或F≤F1-α(n1-1,n2-1)為拒絕域,0.96≤F=1.02不在拒絕域內,所以接受假設,認為兩者總體具有方差齊性。
回歸方程:y=0.336x+15.633
R2:R2=0.4797
同樣方法對另外三日的氣溫資料進行檢驗,均認為兩總體具有方差齊性,并列出回歸方程(見表1)。
從以上四個選定日氣溫的方差分析中可以說明,現用站的氣溫與新型站的氣溫觀測資料均無顯著差異。
2 相對濕度
2.1 數據分析
相對濕度資料取8月12日,6月15日,8月8日,10月7日四天的觀測值,分別代表不同的相對濕度取值區間進行點圖分析,8月12日代表21%~70%,6月15日代表71%~97%,8月8日代表32%~83%,10月7日代表90%~95%。
從數據資料分析無論在低濕還是高濕時,新型站的相對濕度均高于現用,且當濕度>90%時,新型站測得的濕度更高。當濕度<50%時,現用站測得的濕度更低。濕度中常時,兩者差值較小。雖然兩者變化趨勢基本一致,但離散性明顯。
2.2 方差分析
與氣溫分析類似,將兩種樣本資料進行方差分析,得出表2。
從表2可以看出,四個選定日現用站和新型站的相對濕度方差分析均無顯著差異。
2.3 誤差分析
造成相對濕度偏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1)新型站和現用站的濕度傳感器分別在兩個百葉箱中,新型站在東邊,現用站在西邊,兩者相距4 m。安裝環境的不同對于溫度影響不大,但對于濕度的影響還是不容忽視的。(2)濕度傳感器自身誤差造成的偏差。
3 氣壓
3.1 數據分析
與氣溫和相對濕度相似,氣壓資料選取6月18日,8月17日,9月24日15時至25日14日,10月3日的本站氣壓資料進行分,分別代表了不同的氣壓區間,4日內本站氣壓資料變化在996.0~1020.3之間。
分析資料得出現用站和新型站兩者走勢基本一致,兩者差值在0.2~0.4 hPa之間,且現用站總高于新型站。
3.2 方差分析
與前面兩個要素的分析方法一樣,將兩個樣本資料進行方差分析,得出表3。從表3中可以看出,現用站觀測的本站氣壓值與新型站觀測值也無顯著差異。
3.3 誤差分析
造成本站氣壓差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兩者高度不同引起的差異,現用站氣壓表海拔高度為6.4 m,新型站海拔高度為7.6 m,1.2 m的高度差對氣壓的影響在0.1~0.2 hP。(2)現用站的氣壓傳感器安裝在室內,新型站的氣壓傳感器安裝在室外,室內外環境不同造成兩者氣壓差異。(3)氣壓傳感器自身造成的誤差。
4 降水分析
4.1 表格分析
因冬季降雪加蓋,故利用2013年6月至10月上旬和2014年2月下旬至3月的每旬的累積降水量進行分析(表4)。從表4中可以看出,現用站的旬降水小于新型站。兩者旬差值在0.2至32.3之間,如10月上旬。經綜合分析發現,當日降水量較小時,兩者相差較小,旬差值亦小。當旬內某日降水量較大時,如10~月7日日降水量373.4 mm,兩者當日降水量相差就較大,該旬旬雨量亦相差較大。
4.2 誤差分析
現用站與新型站雨量傳感器相同,經分析導致兩者相差較大的原因有3點:(1)降水空間分布不均勻引起的誤差。同一觀測場內降水也是不均勻的。(2)濺水誤差。因雨勢較大,承水器向外濺的雨水和地面上向承口器濺的雨水所造成的誤差。盡管在儀器設計和安裝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遇到大到暴雨時,濺水誤差仍是不可避免的。(3)風造成的誤差。
5 結論
(1)現用站和新型站氣溫的變化一致性較好,偏差小,離散點少,氣溫低且日較差小時,兩者基本吻合,氣溫高且日較差大時,兩者差值出會在0~0.3 ℃之間變化。
(2)現用站的相對濕度低于新型站。即高濕時新型站測得的濕度更高;低濕時,現用站測得的濕度更低。
(3)兩者本站氣壓走勢基本一致,差值在0.2~0.4 hPa之間,且現用站總高于新型站。
(4)現用站的旬降水小于新型站。當日降水量較小時,兩者相差較小,旬差值亦小。兩者旬降水量相差較大的原因是該旬內某日降水偏差大所致。
(5)經以上綜合分析,新型站完全可用于大氣探測業務中。
參考文獻
[1]徐可文,岳改慧,阮建忠.自動氣象站與人工站觀測資料分析[J].山西氣象,2003(3):35-39.
[2]葉益平,梁艷,劉峰,等.平陽縣氣象局新舊站址氣象資料對比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3(5):254-258.
[3]孫學金,王曉蕾,李浩.大氣探測學[M].氣象出版社,2009.
[4]中國氣象局.地面氣象觀測規范[M].氣象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