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改革開放港臺流行音樂的進入,同時隨著網絡的日益發達,越來越多的外來多元化元素進入我國,豐富了我國的文化。其中,音樂就是受到外來元素影響最大的文化種類之一。而少數民族音樂也受到現代音樂元素及外來元素的影響。融入新的元素,創作出民族特色與現代流行音樂結合的新風格。
【關鍵詞】少數民族音樂;民歌;現代流行音樂;創新;碰撞
前言
我國55個少數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擁有本民族創造和傳承下來的優秀而獨特的音樂,表現出自身存在的價值。早在約五千年前,由黃河和長江等大河流域匯成的華夏音樂文化,便體現出多元起源和混合發展的態勢,不斷吸收周邊少數民族音樂的精粹。同時,它又不斷與少數民族音樂文化互相滲透融合,逐漸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中華民族音樂 。
在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隨著港臺流行音樂的不斷傳入,中國當代的流行音樂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并隨之發展了起來。流行音樂的產生與發展有著自身的規律,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人們不僅對物質生活要求越來越高,對精神層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帶有時代特征的流行音樂也在不斷創新。
早在2000年,臺灣歌手周杰倫出道,就開創了新的流行曲風。而他與搭檔方文山最喜愛的中國風歌曲,無論是作詞還是曲風都備受各年齡層次人群的喜愛。而在《霍元甲》中,周杰倫融入了典型的京劇唱腔元素來表現典型的土生土長的中國式英雄——霍元甲。另外,樂曲配器上也有別于其他流行音樂作品,周杰倫在自己大部分作品當中大膽運用了各類方式,如:在《娘子》中吉他與琵琶的融合、《菊花臺》中大提琴與古箏、琵琶之間的交相呼應、《東風破》中鋼琴與琵琶的相輔相成,甚至在《夜的第七章》當中編配出了較為完整的小型交響樂總譜。因為這在當時是一種創新,一種新的嘗試,是流行與傳統民樂的碰撞。他更是憑借多首中國風作品,登上春晚舞臺。如:在2009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周杰倫首次搭檔宋祖英,演唱其代表作《本草綱目》。在這首作品當中,穿插了宋祖英的代表作《辣妹子》。他們二人,一個是中國民族聲樂代表人物,另一個是當代流行RB天王,兩人的“英倫組合”一出現就引發熱議。兩人更在春晚之后進行多次大膽的創新與合作,創作出的新作品。
由此看來,音樂創作者在音樂中加入各種新鮮元素可以使藝術作品不斷創新。反過來,流行音樂加入傳統的民族的元素,可以大放異彩,那么民族音樂加入流行音樂元素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當下流行音樂中的彝族作品
彝族音樂,是由勤勞的彝族人民在漫長的歷史中所創造的,融風俗和音樂形式為一體的、借以抒發其內在情感并與外部世界進行溝通的珍貴藝術產品。重視對彝族音樂的研究和保護,對于豐富我國文化的多樣性,增強民族自信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任何文化藝術產品都不可能是在孤立的狀態下實現變革與傳播的,必然與外部環境及其他因素有著一定的聯系,即受到文化生態環境的影響,彝族音樂這一文化藝術樣式也不例外。本文從文化生態的視角出發,以此來指導彝族音樂的形態、生存及傳承等問題的研究,將為彝族音樂的保護帶來新的契機。
任何藝術作品都很難在孤立的狀態下實現變革與傳播,必然要與一些外部環境及其他因素有一定的聯系,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受到文化多元化元素的影響,彝族音樂這一藝術樣式也不例外。而少數民族中的年輕人,近年來透過日益發達的網絡,在自己創作的新作品中吸取了很多現代音樂元素,對少數民族音樂進行改編或者進行新的民族與現代元素結合的新創作。
最近幾年很多選秀節目紅遍中國,例如: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中央電視臺的《中國好歌曲》。提出兩個節目的原因之一在于,兩個節目都出了一個彝族歌手。雖然不是云南的彝族,但是也像大眾證明了彝族音樂的可塑性。而引起我們關注的兩個彝族流行歌手吉克雋逸、莫西子詩的出現和成功也在有意無意間對民族音樂文化做出了不小的推動作用。他們的作品同時也得到了觀眾們合導師的接受和喜愛。在全國性的媒體平臺上,伴隨著一曲動人的彝族民謠《不要怕》和原創歌曲《當風兒吹過這里 故鄉很遙遠》的流傳使得彝族歌手和彝族流行音樂再一次走進人們的視野,并受到了極高的評價。我個人欣賞過這兩首歌曲,雖然不是專門學習音樂的人,不能用專業的角度評價兩首作品,但我可以通過我自己的感受來淺析民族與現代的成功碰撞。
首先,兩首歌都是用彝語演唱的。這是只有少數民族音樂才獨有的特色。其次,吉克雋逸的《不要怕》開頭是用較緩的較通俗的旋律引入,馬上她高亢的聲音加入,背景旋律轉弱,凸顯她的歌聲。雖然聽不懂彝語,但是整個歌聲和旋律音樂的配合給人一種很空曠的感覺,中間有配合節奏加入了一些鼓點的節奏,又讓整個歌曲的樂感更動感。再者,莫西子詩的作品《當風兒吹過這里 故鄉很遙遠》《月亮與?!范际且驼Z作品。他歌曲的特點是都用吉他創作,每首歌曲當中都用吉他的旋律。在聽開頭的旋律的時候,很難猜到是少數民族的歌曲。然而當歌者開始用彝語淺唱隨著旋律進入,讓人覺得少數民族音樂與吉他的完美配合。在《當風兒吹過這里 故鄉很遙遠》這首歌當中,莫西子詩是即興演唱。而在《月亮與海》中,將近五十秒的開頭旋律,除了他慣用的吉他旋律外,還加入了口琴的旋律。讓人有一種身臨月空下的感受。之后融入彝語歌詞,由于他的聲音相比吉克雋逸較為沙啞柔和,再加上吉他與口琴的配合,很能想象到月亮倒影在海面上的景象。
二、民歌與流行的碰撞
說到蒙古民歌與流行的碰撞,在《我是歌聲》第二季中大放光彩的萌叔韓磊是最好的例子。韓磊本身就是一位蒙古漢子,對于北方草原民族文化底蘊的熟悉是不言而喻的。在他的音樂中融合了很多的蒙古音樂元素,如:呼麥,馬頭琴,三弦、胡笳朝爾等。
在第二季《我是歌聲》的整個播出季中,演唱的十二首歌中,民歌就有四首:《可愛的一朵玫瑰花》《天邊》《送別》《掀起你的蓋頭來》。他在第六場中演唱的《天邊》不僅加入了馬頭琴、呼麥和長調元素,還身穿繡鷹馬甲腳蹬馬靴大跳蒙古族舞蹈。而在最終決賽上,他也是身穿蒙古袍,演唱改編的《鴻雁》。有觀眾認為韓磊為展現民族文化做了貢獻,也有觀眾認為韓磊正是因為這些獨特民族元素的展示,才為其增分勇奪冠軍。無論觀眾怎么認為,韓磊都淡然一笑,就像他對“歌王”這個稱號一樣淡然。他說自己不稱王稱霸,就是唱歌,最重要就是好聽,只要觀眾認為唱的好聽,那就妥了,其他的事兒都不重要。確實,無論是否成為歌王,只要把好的作品帶給觀眾,把民族元素發揚光大就是成功的。就像山河說的那樣:“我覺得他的音樂,他的演唱,他的整個氣質是我們中國聽眾血液里流淌的特質,我們身后很多上年紀的人就贊嘆,這才是歌手”。
而韓磊在比賽中演繹的《花房姑娘》,這本是一首極具代表性的搖滾歌曲。但是他把這首歌改編的很有新意,就像山河老師評論的那樣:“從前奏,一把小提琴,一個口琴,還原了一對少年少女,青澀年華。間奏的時候三弦加了進來,把這首歌曲變身為曲藝民謠,一下子把人推到了成熟期。”而在演唱方式上,他加入了西北漢子的甩腔,使這首歌更具張力和活力。多元素音樂的完美融合使這首歌不再局限于某一個方面,而是一種境界。正如鄭洋所說:“韓磊在這個舞臺上,已經超越了歌手的境界,他是個音樂家。”
韓磊的音樂大多都融入了不同的音樂風格,特別是民族風與現代流行音樂的結合更是完美無瑕。例如,在第三場競演中,韓磊選擇了演唱哈薩克族民歌《可愛的一朵玫瑰花》,這首由20世紀最負盛名的民族音樂家王洛賓改編的民歌風格獨樹一幟,具有濃郁的西部風味。但是在《我是歌手》的賽場,他卻把這首極具民族風的歌曲與現代爵士樂完美結合在一起。音樂的前奏幾乎聽不出是一首中國民歌,而是地地道道的爵士樂,使得整個歌的感覺跟之前大不一樣,也讓觀眾體驗到了韓磊的另一面,打破了對他的固有印象。
三、結語
無論是吉克雋逸、莫西子詩還是韓磊,他們在音樂上的創新都值得我們肯定。他們的音樂打破了地域性與民族性,也打破了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民族與流行音樂文化的不可交融性。這很好的詮釋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句話的深刻內涵。我們需要更多的藝術家,像他們一樣,敢于突破、敢于嘗試、勇于創新,把民族的和流行的音樂元素進行大膽的碰撞、交融。只有經過嘗試,我們才能看見二者所碰撞出的美麗花火,才能使我國傳統文化精華更好的發揚,更好的傳承。
參考文獻
[1]彭吉象.藝術學概論(第三版)[M].北京大學出版社.
[2]喻珂.論20世紀音樂對傳統音樂的反叛[J].藝海,2009(6).
[3]常曉丹.從《我是歌手》看音樂選秀節目的突破與創新[J].電影評介,2013(19).
[4]袁玥.中國民族聲樂在現代媒體中的現狀和思考[D].華中師范大學,2006.
[5]汪鵬.略談音樂電視的風格特點及走向[J].當代電視,2004(3).
[6]楊云燕.淺談少數民族音樂元素與流行音樂的結合[J].民族音樂,2011(3).
[7]呂軍成.芻議少數民族音樂元素在流行音樂中的獨特性運用[J].無線音樂,2011(8).
[8]杜亞雄.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概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
[9]管建華.音樂人類學的世界 全球文化視野的音樂研究[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10]靳麗芬.彝族音樂文化述[J].民族音樂,2006(02).
[11]博特樂圖(楊玉成)和哈斯巴特爾.中國民族音樂·北方草原音樂.
[12]《我是歌手》音樂評論[J].
[13]杭翠翠.我是歌手成功因素探析[J].音樂茶座,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