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護理專業一直是中等衛生學校的主要專業,學生情況復雜,培養各類學生要因材施教,尤其是對于特殊群體的教育培養,如低齡人群、大齡人群和男性群體,注意到這些群體的特殊性,調整他們不正常的心態,促進學習成績和實踐技能的提高,推動中等衛生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護理專業 " "特殊群體
護理專業一直是中等衛生學校的主要專業,人數最多,生源龐雜,以15-20歲初中畢業生為主體,但也存在少數初中未讀完甚至小學畢業的低齡學生以及高中畢業,甚至在職人員的大齡群體。護理專業本身又有性別偏向性,一般以女性居多,男性可謂鳳毛麟角。雖然隨著現今醫院對男性護士需求的增多,也使得護理專業男生比例有逐年增長的趨勢,但仍然是護生中的少數群體。這些非主流的年齡、非主流的性別組成的特殊群體,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有著與主流群體不同的特點,使得傳統教學方法在他們身上的效果和作用也和主流群體有明顯差異。本文就他們的學習心態現狀進行分析,并探討解決對策。
1 護理專業中特殊群體的學習心態
1.1 低齡群體的學習現狀
護理專業當中的低齡群體年齡是指14歲以下,大致介于11-14歲之間,其學歷一般是初中未讀完或者小學剛畢業的狀態,在心智不成熟的情況下,學習經驗和基礎也嚴重缺乏,理解力較差,學習責任感缺失。這類群體的學習心態也比較單純,一般就是完成家長的意愿,較少有自主意愿學習。一部分家長期望孩子早些參加工作,減輕家里的負擔;還有家長是因為自身比較忙,孩子比較淘氣,希望子女在學校里得到約束和管教。這個群體往往表現為學習成績較差,自律性較差,但活潑單純,在實踐技能課方面反而進步較快。
1.2 大齡群體的學習現狀
護理專業當中的大齡群體年齡是指超過20歲,大致介于20-40歲之間,其學歷有些是高中或者其他專業中職畢業,甚至在職的,也有較低學歷的。這個群體的特點是學習目標明確,就是為了未來的工作而拿到必要的文憑,他們心智相當成熟,有一定的學習經驗和基礎,理解力較好,學習責任感強,無須家長約束而能夠自覺學習。因此他們學習成績相對其他群體更好,但由于和比自己低齡的群體一起學習,有著特有的自尊心,心理壓力往往較大,害怕出丑,在實踐技能課方面有時候反而畏首畏尾。
1.3 男性群體的學習現狀
男性群體幾乎在各個護理專業都是少數群體,他們中大多數選擇這個專業的原因是被迫的,往往是由于其他專業超編或者就業更困難。因此缺乏對護理專業的熱愛,學習積極性往往也是被動的。傳統的護理專業學生由于長期以女性為主,相關教育設施配備、教學環境和條件對于男生也是尷尬的,比如沒有相應的工作服,只能穿其他專業的工作服,實習時候,被患者拒絕等等,加之男女社會傳統觀念,造成護理男生心理壓力大。因此總的來說,這個群體學習責任感較差,自律性也較差,學習成績往往也明顯低于女生。雖然目前對男護的需求持續增長,但護理男生改專業和輟學的情況仍時有發生。
2 護理專業中特殊群體的培養對策
2.1 低齡群體的培養對策
2.1.1 端正家長心態
低齡學生心智的逐步成熟有賴于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家長發揮著關鍵作用,因此家長對學習的重視,才能自覺督促孩子學習。對于家教嚴格的家庭,要教會家長合理引導,不可拔苗助長,操之過急;對疏于管教的家庭要定期對家長進行督促和教育,改變不正常的心態。
2.1.2 課程設計和講解應通俗易懂,有一定的趣味性
低齡群體的心態類似于兒童,因此要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首先要做到能聽得懂,然后通過更豐富的教學形式,充分調動起這個群體的好奇心、活潑性。而這樣的教育教學形式也更能體現中職教育的特點。
2.1.3 引導學生之間的幫教
一般低齡學生往往善于模仿,因此由班上威信高、學習好的大齡學生幫教低齡群體,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也能保護這類群體免受其他大齡群體的欺負所帶來的負面心理影響。
2.2 大齡群體的培養對策
2.2.1 注意緩解就業帶來的壓力
老師要積極了解這個群體的就業問題,注意正確引導和幫扶,多找他們談心,緩解他們的顧慮和壓力,使學習變成樂趣而不再是負擔。
2.2.2 培養健康的自尊心
鼓勵學生多參加各種公開活動,消除畏懼心理。也可以考慮將分散在各班的大齡學生適當集中,使得同學之間有更多的共同語言,消除代溝帶來的消極影響。
2.3 男性群體的培養對策
2.3.1 培養正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通過教育和教學,讓學生認識到男性在護理工作和就業中特有的優勢,通過實踐操作來體現男性在創造性、體能上的優勢。在文體活動中,也要注意編排男性特有優勢的項目,讓他們和其他專業的男生有挑戰和對抗的機會,激發他們的榮譽感,營造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3.2 協調教學課程設置,強化專業認知的培養
例如通過引入手術室、精神病院、急診室等的護理教學內容,讓男護生認識到自身在護理的優勢,進一步把握住未來就業的方向,從而建立良好的學習責任感,進一步激發對學習的重視。
3 總結
綜上所述,由于護理教學在中等衛生職業教育的特殊地位,老師在教育教學當中更要注意不同群體的特殊性,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樹立良好的職業觀和學習態度,激發其對學習的興趣和責任感,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進一步提高學習成績和實踐效果,推動中等衛生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楠.中等職業學校護理專業中男生的現狀及對策[J].中外醫學研究,2010,8(27):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