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全球性生態危機嚴重威脅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中共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被提高到我國社會一個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既是生產方式轉變過程的扭曲,更是社會文化領域中道德意識的缺失。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和主導者應當培養和樹立良好的生態道德危機意識,為生態文明建設奉獻出自己的力量。
【關鍵詞】生態 " "文明 " "道德
1生態道德意識的內涵
生態道德意識是指“生活在一定社會環境中的人們,依據社會的道德標準,通過輿論或個人內心活動,在生態環境問題上進行善惡判斷,表明態度,對是非、善惡、榮辱、良心、正義與義務的認識。”生態道德意識是人類有目的的、主動的、創造性的認識過程,它產生于生態實踐的需要,體現了人類對人與自然之間的生態道德關系以及處理生態道德關系的原則、理論和規范的理解和認識。
2大學生生態道德意識培養的必要性
2.1生態道德意識的培養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內在要求
隨著我國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生態危機的日趨嚴重,生態環境問題引起了各界人士普遍關注。黨的十八大再次提到生態文明建設,并創造性地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生態文明建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這一目標的落實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社會成員中受教育程度較高的是大學生群體,是生態文明關注、傳播和建設的生力軍,其生態道德意識的高低,環境保護理念是否先進,關系到未來主流環境價值觀念的確立。因此,培養大學生具有保護環境與資源,保持生態協調平衡發展、遵循自然規律、平等對待萬物的價值理念,在社會上形成一種生態保護思潮,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2.2生態道德意識的培養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有效融入社會文明的途徑
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就是要促進大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而生態道德意識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球性環境危機已經嚴重地威脅到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時刻,生態道德素質已經成為未來社會公民的必備素質之一。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態道德意識,已成為現代社會衡量一個人的全面素質發展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因此,對大學生實施生態道德意識的培養,不斷提高公民的生態道德素質,不僅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們建設和諧社會的主要目標。
2.3培養大學生生態道德意識是高校推進內涵建設的需要
“人類中心主義”的理念思想對人們的影響深遠,導致生態道德意識的培養被忽視,而學校的德育內容也主要強調人文與政治素質教育,忽略了如何處理人與自然、人與其他生命體的關系,導致生態文化教育和生態意識的培養被邊緣化。高等院校作為培養高級人才的基地須進行一場意義深遠的德育理念革命,大學生作為生態文明建設未來的主力軍,是生態道德教育的重要載體,高等教育在大力推進生態道德教育中責無旁貸,既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要求,也切合素質教育方針。因此高校必須適應時代發展,轉變人才培養觀念,自覺將提高大學生的生態道德意識納入新時期人才培養內容之中。
3大學生生態道德意識培養的措施
3.1創新學校生態道德教育課程,轉變人才理念
大學生生態道德意識的培養,主要的獲取渠道還是來自大學的課堂。因此,提高大學課程設置的合理性至關重要,需要建立一個完整的大學生生態道德養成教育體系。首先,高校必須將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納入正常教學體系,增設生態道德教育課程。具備較高的生態意識和生態道德素養是當代人的基本要求,設計高校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公共必修課程是一種必然的選擇。其次,改變傳統的教學和評估方式,提高教學質量。拋棄灌輸式教學,創新教學途徑,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知識結構的特點合理分配教學資源。
3.2拓展學校生態道德意識教育社會實踐渠道,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人們思想觀念的形成是由實踐到認識,再由認識到實踐的循環往復的過程,進而推動人們的認識和實踐不斷邁向新的階段。所以,大學生生態道德意識的形成,在要求大學生獲取生態道德知識的同時,又力求他們應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并內化為自身的道德習慣。高校應根據大學生的實際狀況,組織大學生走出校門,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直接感受人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和污染的狀況及惡果,使大學生懂得進行生態環境保護的源頭及重要意義,從而成為一個有生態責任感、有良好生態道德意識的人,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3.3建立和健全大學生生態道德意識養成教育法律制度
生態道德意識的培養不僅需要道德力量的推動,也需要政府和權力機關出臺必要的政策、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來進行強硬約束。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大學應當根據自己的辦學方向和特色,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明確規定大學生應遵守的生態道德行為規范和大學生生態道德養成獎懲考評機制。將大學生生態道德養成教育與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及管理結為一體,利用制度來約束大學生的行為,促使大學生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養成生態習慣。
【參考文獻】
[1]陳壽朋.生態道德建設淺議[N].內蒙古日報,2005-07-16.
[2]高健.生態文明視域下大學生生態道德養成教育研究[D].南京林業大學,2009.
[3]李曉菊.試論環境道德教育對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支撐[J].懷化學院學報,2007(01).
[4]宋金霞.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研究[D].廣西大學,2007.
[5]屠鳳娜.生態道德教育的內容和實施范疇[J].天津經濟,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