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主要調查分析了中等職業學校在頂崗實習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集中表現為:實習單位難尋、實習協議的缺失、實習計劃的不同、輪崗實習比較匱乏、日實習時間過長、學校缺乏對實習的管理、實習單位社會責任感不強以及教育部門實習監管缺位等方面。這些問題影響了中職學生頂崗實習的開展和平穩過渡,因此從這些問題入手找出解決辦法、建議和措施,以應對中職生頂崗實習的嚴峻現狀。下面就是我對中職學生頂崗實習的調查和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和措施。
【關鍵詞】中職學生 " "頂崗實習 " "存在問題 " "調查分析 " "建議 " "措施
中職生的頂崗實習作為中職教育的關鍵環節,一直被中職生和所在學校所重視。國家也相繼頒布了許多意見和方法來規范和健全頂崗實習、刺激鼓勵企業參與,從而使中職生在頂崗實習的過程中能將所學專業知識充分地發揮出來,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同時,對用人單位和企業也是有利的,企業的內在動力就是人才的選用。頂崗實習為用人單位和企業提供了一批中職生人才儲備,使企業和中職生都能有機結合。
一、中職生頂崗實習的調查及現狀
年 度 實習地 實習內容 參加人數 流失人數 流失率
2010 東莞(啟盈)電子廠 電子裝配 84 40 47%
2011 昌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電子裝配 101 32 32%
2012 阿爾卑斯電子(寧波)
有限公司 電子裝配 74 36 48%
2013 富士康科技(煙臺) 電子裝配 97 9 9%
2014 輔訊光電工業(蘇州)
有限公司 電子裝配 176 98 56%
從上圖統計表中不難看出,中職生在頂崗實習中存在學生大量流失。其主要原因是;實習日時間長、無法實現輪崗、薪資不合理、實習內容與學校制定不一致,導致得不到平穩過渡,學校控制管理較弱等問題。
二、中職生頂崗存在的問題
(一)實習單位難尋
有很多學校在為中職生選擇企業和實習單位時出現了問題。學校聯系不到合適的單位只好通過中介來尋求,從中不難看出實習單位難尋是困擾中職生實習的突出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我國企業的整體實力還不夠強,許多企業規模不大,在用人方面自然需求不大,無法吸納龐大的實習生群體。
2.一些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不夠強,只看重企業自身的發展。沒有意識到應為社會承擔一定的義務,認為應將培養重點放在更有價值的高校畢業生和研究生等更高學歷人才,不愿意接納中職生頂崗實習,為社會培養技術人才的意愿薄弱。
3.政府對這一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夠大,如果加強了中職生頂崗這一政策的執行力和強制性,那些不愿接收中職生頂崗實習的企業以及用人單位也會接受的。
(二)實習協議缺失
據調查了解,在實習協議方面絕大多數的學校都能按照相關規定與企業、學生(或家長)簽訂實習協議。協議的內容也都比較詳細和完整,基本涵蓋頂崗實習期間的各個方面,責任和義務方面也較為明確,但是仍有8.3%的學校沒有根據規定簽署任何協議。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學校和企業比較自私,不愿意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對學生不夠負責,采取任其自由發展的態度;怕在實習過程中發生意外自己無力承擔,這就在無形中增加了安全隱患,對于學生的合法權益保障方面十分不利。這一現象雖然不多,但畢竟存在。在沒有發生意外的情況下還可以,但出現了問題是很嚴重的。因為前期的制度的不完善,合同上就沒有保障雙方的利益,出現了問題無人能承擔。這就需要政府加強這方面的改革,完全杜絕這種不合理現象。讓中職生頂崗制度更合理合法,更能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構建一個良好的實習氛圍。
1.實習計劃差異化。
根據相關的規定,實習計劃應該由學校和企業共同來制定。但是針對這一政策的實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地域性顯著。
在東部發達沿海城市,大多數學校能做到與企業聯合制定實習計劃,并在制訂計劃的過程中掌握話語權。
在中、西部等欠發達地區,多數學校難以主動參與實習計劃的制訂,處于較為被動的地位,在實習計劃的制訂方面遠遠落后于東部發達沿海城市。
出現這么明顯的地域差異的原因是:東部沿海發達城市經濟發展較好,企業的分布較為密集。這就使區域內的學校實習選擇方面較為廣泛,選擇面寬。學校可選的范圍大了,自然有了底氣,從而話語權也就強了,就能夠實現和企業聯合制訂實習計劃,并按照其教學目標來制定。而欠發達地區的學校實習單位的選擇面就很小且窄,甚至有的沒有選擇的余地,處于被動地位,有求于用人企業,從而學校的話語權就小了。有的學校為了促成頂崗實習甚至忽略學生的實際實習需要來迎合用人單位的需要和企業利益。對實習的計劃制定方面也做出了較大讓步,企業會針對自身企業的發展和生產需求來安排中職生的實習崗位,這就與學生和學校的初衷有所背離。企業主導的實習計劃很容易偏離學校的教育目的,造成差異化。這就不利于學生和學校的權益,往往會在實習過程中達不到最初的期望與設想,達不到中職生頂崗的真正意義。單純成為企業的用人選擇,無法實現更好學校與企業的共贏。另一方面也為一些企業侵犯學生的實習權益方面埋下了隱患。
2.輪崗實習匱乏。
很多學生表示,在接受完規定時間的崗前培訓之后,在接下來甚至更長時間的實習中都主要從事單一的、簡單的流水線工作,很少能獲得輪崗實習的機會。企業總是以自身利益出發,不可能像學校一樣以學生的利益為出發點。因此,用人單位認為,培訓就是為了使實習生能勝任這項工作,在同一崗位的時間越長越能更好地完成此項工作。但是,對于中職生來說,單一的工作對自身能力的提升上幫助不大,有的也只存在于一項技術的掌握上較為嫻熟和優秀,不利于實習生在企業提高全方面素質。輪崗實習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在輪崗的過程中幫助他們了解企業的生產、工作流程;通過輪崗實習保持他們不斷學習的積極性和對企業的熱情。輪崗機會少、實習內容單一會導致工作枯燥無味,缺乏挑戰和創新,這么單調的重復工作勢必會影響學生的實習興趣和實習成效,對用人單位來說也是不利的。
3.日實習時間過長。
超時現象很嚴重,一些企業采用計件薪金制或計時薪金制來吸引學生自愿加班。有時候工作時間甚至一天超過14小時,這種現象不僅違背了頂崗實習以教育為本的初衷,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4.學校缺乏對實習的管理。
有些用人企業和單位分布在離學校較遠的長三角和珠三角等沿海發達地區。異地實習給學校的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問題。而且多數學校并沒有專門的頂崗實習管理部門,而是將實習管理工作交由招生就業部門來負責。這樣一來就產生了很多問題,首先這是學校對頂崗實習工作的不重視。學校沒有意識到頂崗實習的重要性,觀念上就有偏差。學校只是把頂崗實習作為職業教育交給的一項教育工作,認為“實習即就業”。這種想法本身就是錯誤的觀念,這就使學校面臨很大的管理壓力。而且一些教師身兼數職,不能很好地開展中職生的頂崗實習服務和指導工作。一些教師在輔導過程中留駐在企業的時間不夠長,不能輔助并指導實習生完成頂崗實習。這就使學生無法更快地適應企業的需要,甚至產生抵觸情緒,不愿意留在用人單位完成實習工作。教師的引導作用沒有到位,學生很難平穩地度過適應期。
在完成輔助工作實習老師回到學校后還應對學生進行巡視回訪工作,以此來了解學生在用人單位的工作和實習情況。可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大多數學校的教師這方面做得并不好。這就導致學校對學生的后續管理質量不高,頻率上也不夠。概括地講就是學校對學生的管理缺乏力度。
5.實習單位社會責任感不強。
對實習學生實行“準員工制”,在企業各方面的要求上與普通員工無異;企業在薪酬方面分配不合理,不應同樣的工作要求相同,可應該相同的薪酬卻不同于普通員工。企業設立的實習生報酬標準比普通員工要低得多,企業這樣的雙重標準實在很不應該。這一現象的出現究其原因還是企業希望通過實習生來實現經濟利益,同時也說明了企業社會責任感的缺失,沒有完成社會所賦予的責任和義務。
6.教育管理部門實習監管缺位。
從上文的幾點問題中,我們可以看出中職生頂崗制度存在著很多問題,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教育管理部門對實習工作和用人企業的監管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教育部門對學生實習的監管力度非常有限,僅能在制定頂崗學習制度、進行學習管理、協調各方的糾紛等方面進行監管。針對頂崗實習存在的實施情況幾乎沒有任何有效監督,這就使頂崗實習中存在的很多問題難以得到及時發現和解決。
三、針對問題整理的建議
(一)促成校企合作以解決尋找單位難的問題
推動校企合作,通過找準企業與學校的共同點,注重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續發展機制;在學校增設“校企辦”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吸引企業參與以此來解決實習單位尋找難的問題。只有大量的企業都主動地加入中職生輪崗中來,學校才會得到更多的話語權,并用來保障實習生的合法權益。
(二)加大國家政策支持
想要擁有更好地發展就必須明確:(1)政府支持的政策性;(2)學校的主導性;(3)企業的參與性;解決頂崗實習中管理乏力的問題和力度。以保證更強大的師資力量來進行實習指導和管理,這就為中職生提供了更好的發展空間,使之能順利成功地完成頂崗實習,不至于受制于用人單位。
(三)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中職生頂崗實習之所以出現這么多的問題,其根本原因在于沒有系統的法律法規來規范用人企業。很多用人企業和單位沒有意識到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不知道應該怎樣安置這些中職生來正確地進行頂崗實習。我們要加強政府的干預,改變頂崗實習日時間長、無法實現輪崗制、薪資不合理、無法使學生得到有效培養鍛煉等弊端。要做到企業和用人單位相互交流探討,共同制定出對雙方都有益的制訂。進一步完善并細化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學生的各項權利保障其合法權益得到保證,尤其是勞動安全方面,并監督其正常運行來確保中職生頂崗的有效完成。
(四)評價機制的改革與創新
學生的評價機制一般都以考試來實現,通過各種考試成績來評價一個學生的優劣。教師的評價和分數決定了學生的價值。這種評價機制本身存在著很大問題,在中職生上表現得尤為明顯。中職生的學習成績和文化基礎本來就很弱,這樣來評價很容易打擊到他們的信心和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失去學習的動力,不利于他們的發展。
因此,在課程改革的同時,改革評價機制也要隨之進行。要突出職業學校的特征,鼓勵學生的進步,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這樣無論是對教育機制、評價機制還是學生本身都是非常有利的。對于在實習中表現突出的學生學校要加以表彰和一定的物質獎勵,同時優先推薦工作。這就會帶動表現不好的同學,使之盡快適應并更好地完成頂崗實習。
(五)加強企業對中職生的管理
企業對中職生的態度直接決定了中職生的頂崗實習能否順利進行。企業要是認真負責,對中職生照顧鍛煉其專業技能,就會使中職生頂崗實習進行得有聲有色。這就需要企業樹立自身社會責任感,意識到培養人才的重要性。將中職生培養成適應公司發展的人才,這樣也使企業能更快地穩步發展。學校要在安排中職生到用人單位頂崗實習時,就和單位達成共識,使其明確自身使命和對其本身的好處。這樣中職生才能快速地在實習中發揮自身價值。
中職生在頂崗實習中雖然存在諸多的不足,但是筆者相信通過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企業自身的態度轉變加以科學的方法校企辦的溝通,科學的培訓及管理,一定可以改變其現狀。使中職生能更好地為企業和社會發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