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長期以來基礎德語教學中存在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而“布魯姆—特內教學提問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通過課堂教學提問,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思維,激發學習熱情,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提高學生德語語言的交際能力。
【關鍵詞】布魯姆—特內 " "教學提問模式 " "基礎德語教學
“布魯姆—特內教學提問模式”是美國教育家特內(C. Turney)根據當今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學家布魯姆(B. Bloom)《教學目標分類學——認知領域》的基本思想而創立的。該提問模式把教學提問分為由低到高, 即知識、理解、運用、分析、綜合和評價共六個水平, 每一水平的提問都與學生不同類型或水平的思維活動相聯系。在基礎德語的教學中如何具體運用這種教學提問模式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探討。以下具體教學提問模式在基礎德語教學過程中得以實際運用。
1.知識水平的提問
提問目的是確定學生是否已記住以前所學的內容。教師常用的關鍵詞是“誰”(Wer)、“什么”(Was)、“哪里”(Wo)、“什么時候”(Wann)等。
例:根據《當代大學德語》(下同)第二冊第12單元Text 2 Das deutsche Fernsehen(德國電視)提出以下問題:
Was machen Parteien, Gewerkschaften und Kirchen mit den ?ffentlichen-rechtlichen Sendern in Deutschland?
這些問題屬于知識水平的提問,問題的答案一般在教材上有比較確切的答案。
2.理解水平的提問
提問目的是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教師常用的關鍵詞是“用你自己的話敘述” (Erz?hlen Sie mit eigenen Worten...)、“解釋”( Erkl?ren Sie...)等,要求學生更高的理解能力。
例:根據第二冊第12單元Text 3 Macht das Fernsehen passiv? 提出以下問題:
Erkl?ren Sie bitte Vorteile und Nachteile des Fernsehens!
要求學生解釋電視給大眾帶來的利弊,并自己組織語言回答。
3.應用水平的提問
提問目的是鼓勵和幫助學生應用已學知識去解決問題。教師常用的關鍵詞是“選擇”(w?hlen)、“舉例”(Beispiel)等。
例:根據第二冊第11單元Text 2 Andere L?nder, andere Sitten提出以下問題:
Welche Probleme gibt es gleich am Anfang? K?nnen Sie ein Beispiel geben?
要求學生能運用日常的社交禮儀規則來推斷文章中的客人(中國人)在拜訪德國家庭時出現的問題,要求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舉例說明。
4.分析水平的提問
提問目的是分析知識的結構和因素, 弄清事物間的關系或事項的前因后果。教師常用的關鍵詞是“分析”(analysieren)等。
例:根據第二冊第13單元Text 1 Vom Feder und Pinsel zum Simsalabim des Siemsens提出以下問題:
Analysieren Sie bitte die Ver?nderungen in der Sprache durch das Simsen!
要求學生能分析出手機短信對語言的改變以及原因,學生需要有獨立思維和判斷能力,提出觀點和論據并且開展討論。
5.綜合水平的提問
要求學生對知識綜合理解,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教師常用的關鍵詞是“預見”(vermuten)、“如果……會……”(Wenn... dann)等。
例:根據第三冊第3單元Text 1 Stadt oder Land – das ist die Frage提出以下問題:
Sammeln Sie in dem Text die Argumente:Was für das Leben in der Stadt, was für das Leben auf dem Land?
要求學生能分析住在城市或鄉村的利弊,學生需要有整體理解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
6.評價水平的提問
要求學生對一些觀念、價值觀進行判斷和評價。教師常用的關鍵詞是“你對……有什么看法”( Was halten Sie davon?)等。
例:根據第二冊第8單元Text 3 Ehe ohne Trauschein提出以下問題:
Soll es in einer Gesellschaft in der Frage der Lebensformen Grenzen der Toleranz geben? Was halten Sie davon?
要求學生能分析不同的家庭生活方式對孩子的影響,需要學生用德語客觀評價各種社會現象。
基礎德語教學實踐表明, 精心設計的提問給學生提供運用德語語言表達的機會,提高了學生分析、運用、判斷、推理、綜合的能力,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德語語言交際能力,促進基礎德語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Turney, C. et. al. Sydney Micro Skills. Sydney: Sydney University Press, 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