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家米米非常膽小,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也不跟別的小朋友玩。”這是一位非常焦慮的父親在向我敘述,米米就安靜地坐在一旁,右手遮掩著自己的眼睛。對于我任何的問話,他都采用一種方式:不回答。沒辦法交流就不知道孩子究竟在想什么,于是我對米米充滿了好奇,決定慢慢走進這個孩子的內心。
一、老師像媽媽
(一)了解孩子的喜好,贏得孩子的信任
剛來幼兒園的時候,米米總是不肯進教室,哭著站在門口,緊緊抓住爸爸媽媽的衣服。好不容易被老師抱進教室,也是站在窗口,滿臉淚水的向外張望,對我的各種“引誘”都不感興趣。一次和媽媽聊天的時候得知,米米喜歡看媽媽折紙。于是在他又一次哭著不肯進教室的時候,我從身后突然拿出折好的“小青蛙”,“米米,你看,這是什么?”說著,我還按動青蛙的尾部,小青蛙竟然跳了起來。這讓米米很意外,他停止了哭聲,看著我的青蛙。“老師還會折很多東西呢,米米喜歡什么?”說著我輕輕拉著他的手走進教室。
分析:米米對外部環境和新鮮事物接受能力較弱,因此要想在較短的時間里贏得他的信任,老師要針對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策略。正所謂“投其所好”,米米喜歡折紙,老師就要掌握折紙的技能,讓米米對老師充滿了好奇和佩服。
(二)微笑和肯定孩子的行為,建立孩子的自信
戶外運動走輪胎,小朋友們每人選擇了一個輪胎推著跑,米米站在一邊靜靜地看著小朋友們,“來,米米,我們也找一個小一點的輪胎推一推。”我拉著米米的手,去選了一個小點的輪胎,推到他的手里。米米兩只手扶著輪胎沒有動,于是我站在他的身后,抓住他的手一起慢慢地推動輪胎向前走。看見米米慢慢可以自己推動輪胎,我從他的身后離開。過了一會兒,小朋友們把輪胎擺在地上,變成“小橋”,大家一起走輪胎,米米又開始犯難了。站在輪胎邊遲遲不敢上去。我拉住米米的手,“來,米米,老師會保護你的。”米米一只手緊緊抓住老師的手,顫顫巍巍地走上輪胎,另一只手還不忘捂住眼睛。“米米,把小手放下來,眼睛要看好腳底下。”米米這才放下手,腳剛往前邁走一步,馬上又捂住了眼睛。最終米米還是成功了,“真棒啊,來我們擊個掌吧!”于是,米米笑瞇瞇地跟老師擊了一記掌,又回到輪胎起點了。
分析:米米一直被爸爸媽媽過分地呵護,因而喪失了很多的鍛煉機會。在爸爸眼中,米米一直是“小寶寶”,很少有成功的體驗。在幼兒園,老師營造了一個安全的環境,放手讓米米自己去鍛煉,真正體驗到成功之后,米米得到了肯定,自信心也在逐漸建立。
(三)發動其他幼兒主動關心米米,孩子取得歸屬感
“我們要玩三輪車了,這個游戲需要你和朋友一起完成。”聽了老師的話,小朋友們的眼睛開始四處尋找自己的好朋友。“誰愿意和米米一起玩呢?他可是個很好的伙伴哦。” 米米有些害羞,又用手捂住了眼睛。小雅主動舉手說“那我來跟他一起吧”,說完主動走過去拉住了米米的手。米米就乖乖地跟小雅牽著手,眼睛還看著老師。
午睡起床后,米米不會穿鞋子,他坐在小床上手里拎著鞋子不說話。“米米,怎么了?”米米舉起鞋子給老師看。“不會穿是嗎?”“嗯。”米米捂著眼睛。小魚兒就在米米的旁邊,于是小魚兒蹲下來說“我來幫你吧。”魚兒一邊幫他穿鞋,一邊說“你用力呀。”米米很配合地用力往前伸。在朋友的幫助下,米米的鞋子穿好了。
分析:同伴關系在兒童的發展中具有成人無法替代的獨特作用。在和同伴的交往過程中,米米對環境的陌生感逐漸消失,社會技能、社交行為得到發展,情緒情感得到宣泄,能夠接納同伴,喜歡自己的班級。
二、父母是最好的老師
(一)創造溫馨的環境,讓幼兒感受到家的溫暖
米米一直由外婆帶,但是對于孩子的教養方式,老人和父母有很大的差別。在養育過程中,矛盾漸漸產生,又缺乏合適的溝通,最終導致父母和外婆之間的關系很緊張,爸爸媽媽也經常因為米米的教育發生爭吵。孩子的內心是敏感而脆弱的,在一種緊張的氛圍中,米米的膽子越來越小。家是每個人心靈的港灣,家長要努力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有愛的環境和氛圍,避免在孩子面前頻繁爭吵。只有創造了健康溫馨的家庭氛圍,才能建立起孩子健康陽光的心靈。
(二)“走出去”與“請進來”,增加幼兒與同伴交往的機會
現在的家庭模式造就了孩子缺少玩伴,很多時候,孩子都是與家里的成人在交流。其實家長可以利用休息的時間,與孩子一起共同討論周末的安排,家長提出幾種游玩地址,可以由孩子進行選擇,最終制訂好周末休閑計劃。帶孩子到大自然的環境中走走玩玩,放風箏、踢足球,觀察不同季節自然環境的變化,既開闊了孩子的眼界,放松了心靈,又是一次難得的家庭親子活動,增進了親子感情。在“走出去”的同時,家長也可以把其他幼兒“請進來”。可以在合適的時候,提前由幼兒向自己的玩伴提出邀請,家長做好各項準備:餐飲、娛樂、閱讀各種內容均可。
(三)多些正面的鼓勵,避免在人前語言暗示
由于米米的習慣動作“捂臉”,爸爸逢人便說“我們米米又把臉捂住了。”“我們米米又不好意思了。”第一次上幼兒園的時候,米米哭得很厲害,不肯進教室,爸爸說“我們家的膽子小。”對于米米的“膽小”和“捂臉”,老師總是會說“我們米米膽子才不小呢,回答問題都是積極舉手,走輪胎都不用老師幫忙呢!”聽到老師的表揚,米米偷偷地笑著。在米米走進教室玩的時候,老師給爸爸的建議是“多鼓勵米米,不要總說米米的不足。建立米米的自信”,后來爸爸再送米米來的時候,爸爸總是笑瞇瞇地說“我們米米最棒了。”米米也會笑瞇瞇地對爸爸說“爸爸你走吧,你去上班吧。”
現在的米米,每天開開心心來幼兒園,雖然還是有些小心翼翼,但是已經能夠快樂地加入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中,并展示自己的作品給老師看。通過家庭和幼兒園的齊心協力,米米正逐步朝著陽光寶寶的路努力地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