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護理技術實踐教學方法改革中,通過加強護生綜合技能培養,不但提高了護生操作技能,也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養成了仔細觀察、獨立思考的好習慣,促進了護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關鍵詞】實踐方法改革 " "護理實訓 " "綜合技能 " "整體素質
中職護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包括掌握規范的護理基本操作技術,對護理對象執行護理計劃的能力,對常見病、多發病病情和用藥反應的觀察能力,對急危重癥患者進行應急和配合搶救的能力。護理實踐教學是培養提高護生職業綜合技能和整體素質的最重要、關鍵環節。傳統護理實踐教學模式為:實驗員準備好實驗用物——教師演示——學生訓練——教師巡視指導——期末抽考。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狀態,未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及積極性和主動性。根據中職衛生教育特點及培養職業型、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為實現教學內容與醫院零對接,與職業需求相結合,為此,我校對護理實踐教學方法進行一系列改革,努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加強學生動腦、動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掌握護理操作技術的同時提高各種綜合能力。經過多年的實踐,效果良好。從2006年以來,我校參加全區中職衛校護理操作技能大賽,每年均獲集體二等獎或三等獎,參賽選手也分別榮獲二、三等獎的好成績;尤其是2014年廣西賽區選拔5人代表廣西去參加全國的比賽,其中就有我校2人。我校主要從五個方面去做,具體方法和體會如下:
1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1采取競爭機制,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心理學家認為:人有了某種興趣,就會對該事物或活動表現出肯定的態度。對學習感興趣的學生,在學習上會更積極、更主動、更努力、更能堅持不懈,學習效果會更好。我校利用中職學生愛競爭的心理特點,在護理實踐教學中采取競爭機制。具體做法是:我校每學期或每學年組織一次全校性的護理操作技能大賽,由護理教研室制定具體的比賽方案,明確比賽項目、比賽規則、比賽方法、獎勵標準等細則。開學初向各班學生公布比賽方案。具體為:(1)關于比賽項目的選擇:一般選5—6個項目,均為臨床常用且護生必須掌握的護理操作技能項目,如:靜脈輸液技術、無菌操作技術、導尿術、氧氣吸入法等等。(2)比賽規則:A、每個比賽項目,每班2-3人參賽。B、比賽優勝者,榮獲“獎勵證書及獎金”,同時比賽成績記入學生檔案。C、學校將比賽結果及比賽中的精彩圖片張榜公布。(3)比賽方法:比賽以單人操作進行。A、各班先由學生自愿報名選擇比賽項目。B、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后,班級再進行層層選拔,選出每個項目的前3名代表班級去學校參賽。此舉激化了學生的參與和競爭意識,促使學生實訓前認真預習、實訓中認真觀察練習,課后主動要求開放實驗室,自覺反復練習。(4)獎勵標準:設一、二、三等獎及鼓勵獎;還設個人獎和集體獎。為了鼓勵學生,相對擴大鼓勵面。此舉促使絕大多數學生積極主動地動手練習,營造了班內同學互幫互練的良好學習氣氛,班級與班級之間也出現了你追我趕的局面,更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2情景模擬讓學生參與實踐教學
在進行以下實訓項目時,選擇采用角色互換情景模擬法,如:各種注射法、更換床單、生命體征測量、床上擦浴、各種臥位、病人搬運等。通常讓學生2人一組,進行互換角色扮演,要求扮演患者角色的學生從患者角度思考問題,對護士提出各種問題,而扮演護士的學生要熟練、正確地回答問題,并熟練地完成護理技能操作。同時在操作過程中注意與患者的交流溝通,如操作前向患者解釋要進行的操作,操作中指導患者配合,操作后交代患者相關注意事項等。操作結束后“患者”要對“護士”進行評價。通過角色互換,情景模擬,不僅使學生真正掌握了護理操作技能的方法、操作要領,更使學生對角色有了體驗。角色互換情景模擬為學生創造了護患溝通技巧訓練的機會,讓學生學會了與病人溝通的技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注重讓學生主動參與實驗準備
實訓前及實訓時在實驗員指導下,由學生自己參與準備用物,使學生熟悉護理規范技能操作的每一步驟,還可掌握更廣泛的知識。如:在進行用物準備時,熟悉了各種用物的整理方法;還能熟悉各種醫療器械的名稱及消毒與保存方法等,同時還可熟悉各種器械包(如導尿包、無菌包等)的打包步驟及方法。在準備用物過程中,培養了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
3注重操作演示,規范學生操作
3.1教師演示操作
演示之前告訴學生:要仔細觀察老師是如何做的,記住老師強調的注意事項。要任意抽學生操作示范給同學們看。因為演示是實踐教學的關鍵,也是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做到邊演示邊講解,言傳身教,實現講解與演示的有機結合。教師演示,學生觀察,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生都聽在耳中,看在眼里。因此,教師在演示時既要做到操作熟練、準確、規范,又要語速適中、語言精練,難點講清,重點突出,通俗易懂,真正對學生起到示范作用。教師的演示從各方面給學生起表率作用。
3.2學生回示范
要求學生實訓前熟悉操作步驟方法及注意事項。教師演示后任抽一位學生回示范。其他同學在旁觀看,常會不自覺地指指點點,從中受益匪淺。此舉促使學生之前仔細觀察老師的示教。
3.3老師點評學生的回示范
使學生對操作步驟方法印象更深,訓練時更易掌握。
4 "加強學生獨立操作能力的培養
4.1因材施教
以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綜合能力為目標,面向每位學生。在實踐教學中因材施教,對操作能力差的學生具體指導;對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點撥指導,盡量讓學生自己動手。這樣抓兩頭帶中間,可以使每個學生的綜合技能均得到提高。
4.2及時指導
在實訓過程中,老師勤走動,注意觀察學生的操作,發現學生不按規定使用器械用物及不正規的操作時,要及時指出矯正,加以示范糾錯,并以信任的目光鼓勵學生重新實訓,不挖苦,不諷刺,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3嚴格要求
為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嚴格要求是教師必須堅持的原則,也是教師對學生高度負責的具體體現。在指導學生時,不但要求學生規范操作,反復訓練,而且要及時檢查,教育學生將實訓對象視為患者,態度和藹、細心、耐心,工作認真負責、實事求是,使學生樹立高度責任感和良好醫德醫風。
5改革實踐考核制度
考核是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考核是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強化技能訓練的必要手段。實訓開始就對學生嚴格要求,說明全學期的實訓計劃及要求,操作考核方式、方法及標準。平時開放實驗室,讓學生訓練。
將傳統考核方法“期末集中一次操作考核”改革為“分階段進行操作考核”。第一階段:分項目考核;臨床常用且重要的操作是每位護生必考項目。如:無菌操作技術等,考核時間安排在實訓教學過程中,每實訓完一個項目,即進行考核。第二階段:期末綜合考核。按計劃期末安排2周時間綜合訓練,訓練后進行考核。平時和期末考核的平均成績作為本學期操作技能成績,記入學籍檔案。第三階段:實習前考核。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使之迅速適應臨床實習工作,我校在學生進入醫院前,安排2—3周時間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而后對其進行操作技能過關考核。考核成績合格者方能進入臨床實習。改革后的考核貫穿實訓過程的始終,促使護生更加積極主動認真實訓,并促進了學生的課外強化訓練。
總之,只有從早、從嚴、多方面著手,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教學思想,統籌考慮,具體落實,不斷改革,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順應時代潮流,達到穩步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趙麗君.護士素質要求[J].現代醫藥衛生,2004,20(4):298.
[2]杜曉偉,史延峰.提高中職生學習興趣 培養實踐操作技能[J].衛生職業教育,2007(6):108-109.
[3]楊淑萍,田美欣,王增祺.論知識經濟時代護士應具備的素質[J].護理研究,2004,18(3):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