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ESP教學已成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的熱點之一,一些學者提出了將分級教學與ESP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文章分析了這種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只有將ESP教學分級而不是將學生分級才能更全面地考慮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和專業需求。
【關鍵詞】分級教學 " "ESP教學 " "相結合 " "學生需求
一、分級教學與ESP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分級教學即分層次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分別按不同教學計劃、教學內容以達到各層次教學目的的教學形式,是前期不少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所采取的教學形式。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教學,即專門用于英語教學,是以學生需求為中心,為幫助學生將來的職業發展而進行的與某特定專業相關的英語教學。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對復合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大學英語教學逐漸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強調將英語應用于專業實踐,服務于專業發展,這種趨勢推動了ESP教學的新發展。
為了更好地推動ESP教學的順利開展,許多專家學者對ESP教學的模式進行了探討和研究。一些學者提出了將分級教學與ESP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也在一些高校進行了實施,如山東大學、重慶理工大學、湖南科技大學等。這種教學模式大致如下:首先讓學生在入校時統一進行英語水平測試,根據學生成績將學生分為A、B班;然后,A、B班按照各自的教學目標進行不同的教學內容,基礎較好的A班學生第一和第二學期完成大學英語II、III的學習,從第三學期開設ESP課程,基礎較差的B班學生三個學期分別完成大學英語I、II、III的學習;對于AB班學生實行動態管理,期末考試靠后的A班學生流入B班,成績靠前的B班學生調入A班。這種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學生的競爭,讓成績優異的學生更好地進行ESP課程學習,但是也帶來更多的問題。
二、分級教學與ESP教學結合的問題
1.缺乏一定的理論基礎
目前提出將分級教學與ESP教學結合的教學模式的研究中幾乎都未分析將二者結合的理論依據,只是主觀地認為:分級教學根據不同學生的水平設置不同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以實現個性化教學;而ESP教學從專業需求出發,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職業需求進行分類教學,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職業交際能力。二者都是以學生為中心,都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在這點上分級教學與ESP教學之間存在共核,因此,將二者結合是可行的。而實際上,任何形式的教學都應該是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不同需求而進行的,這不應成為將分級教學與ESP教學相結合的不可或缺的基礎。
2.忽視了不同專業學生英語水平存在差距的事實
按前文所描述的分級教學和ESP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分級采用統一試卷對新生進行測試,根據測試結果劃分AB班。實際上,不同專業學生的英語水平是存在差距的,如果統一測試,工商管理、漢語言文學、教育等這樣的文科專業的學生英語分數往往高于數理、計算機等這樣的理科專業學生分數,如再按某一比例或某一分數段來劃分AB班,有些英語基礎弱的理科專業班可能只有極少一部分學生進入A班。而只有基礎較好的A班學生可以在第三學期進行ESP學習, B班學生繼續完成大學英語公共課程的學習,這對于大部分處在B班的一些理科專業學生來說是相當不公平的。ESP課程的目的是讓英語與專業相結合以更好地為專業發展提供服務,是以專業需求為基礎的,而分級后的ESP課程剝奪了某些英語基礎較弱的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權利,無視了他們的需求,是不科學的。
3.未全面、客觀地考慮學生需求
ESP課程是以專業需求為基礎,實用性較強,除了需要一定的英語基礎,還依賴一定的專業知識。分級進入A班的同學只是英語基礎較好,不代表專業基礎扎實,也不代表所有進入A班學習的學生都有學習ESP課程的需求。一些學生可能會有考研打算,還有一些學生,專業是調劑而來,對本專業不感興趣,將來不打算從事與所選專業相關的工作。因此,這種強制讓A班學生學習ESP課程,而不讓B班學生涉及的教學模式是極其主觀的。
4.管理和考核問題
分級教學和ESP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帶來了管理上的不便。第一、二學期的分級教學會打亂原有的自然班,一個分級班里會有不同自然班的部分學生,除了給老師管理帶來不便之外,會出現小集體、班級凝聚力不強的問題,不利于課內外活動的開展。其次,第三學期A班開設ESP教學需要根據專業分類進行,如果原有的A班是由不同專業的學生組成,學習的ESP課程不同,便會帶來再次分班。最后,第三學期A班學習與各自專業相關的ESP課程,B班繼續大學英語學習,將造成期末考核標準的不一致性,不同考核標準下的學習成績給學生獎學金的判定也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三、將ESP教學分級才能全面考慮學生的水平和需求
為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學習ESP的需求,最科學的辦法不是將學生分級,而是將ESP課程分級,即將ESP課程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階段。在大學英語第一、二學期進行大學英語公共基礎課的學習,在第三學期根據不同專業開設ESP初級課程。大學英語基礎課和ESP初級課程為必修課程。第四或第五學期可以開設ESP中級課程選修課,第六或第七學期開設ESP高級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和需求選擇與自己專業相關的或自己感興趣的ESP課程。
【參考文獻】
[1]蔡基剛. 制約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方向轉移的因素分析[J]. 外語研究, 2010 (2): 40-45.
[2]姜有為. 構建大學英語分級教學與ESP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J]. 瘋狂英語教師版,2014 (1): 26-28.
[3]肖志偉,鄭標根. 大學英語分級教學與ESP教學結合的理想模式構建[J].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8 (1): 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