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外閱讀有助于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可以增加學生的文化積淀,滋潤學生的情感荒漠,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對于將來從事幼兒教育事業的幼師學生來說,課外閱讀很重要。但是,當下幼師生的課外閱讀現狀不容樂觀,閱讀品位低下,內容不健康,方法不科學,目的不明確,急需我們進行相關的引導與幫助。本文就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和解決辦法逐一探討,以引起大家的重視。
【關鍵詞】現狀 " " 對策 " "建議
一、對于幼師生閱讀現狀的原因思考
(一)在職業教育的整個體系普遍存在重專業輕文化的思想偏見,就業導向的負面影響。多數人認為中專屬于職業教育范疇,其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關注的是專業課的教學及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至于文化課方面卻少有問津。在這樣的思想引導下,我們學生現在的情況是:知識面狹窄,中外名作所讀甚少,中外作家所知甚微,一問三不知者不乏其人。
另外社會上的諸多用人單位在招聘人員時,往往注重應聘者的技能和特長,而忽視其他方面的素質。這種用人機制,無形地滋長了“重專業輕文化”的思想傾向,并在社會上蔓延開來。
(二)學生文化素質、心理素質差。閱讀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表現在對知識進行加工、處理、整合、吸收上。他們的個體差異性體現在對知識的接受和再現上。因此,學生自身的素質對閱讀教學有很大影響。一方面學生文化素質較低。幼師生的基礎弱、底子薄、文化素質低,相當多學生的認讀、朗讀等基本能力都不過關。另一方面,學生的心理素質也較差。中專生自認為是學習上的失敗者,看不到自身的優點和長處,因而學習積極性也不高。還有一部分學生家長強迫孩子來到學校,希望寄宿式中專學校能幫助他們管住學生。這部分學生的厭學情緒更重,無論是專業課還是文化課都無法引起他們的興趣。只想借助于課外書籍打發時間,大多數閱讀的書籍是不健康、逃避現實的。
(三)教師的閱讀教學缺乏創新意識,教學呆板、僵化;教師的閱讀狀況不佳,指導能力有限。在三年制幼師的語文閱讀課上,很少聽到學生的朗讀聲,即使有,也大都是輪流讀、齊讀等,教師缺乏必要的讀法指導。當然這也與幼師學生數量近年來急劇膨脹有關,教師任務量猛增,無暇學習與提高,自身也缺乏開闊的眼界與思考,也就不可能給予學生更多的指點。
(四)“通俗文化”影響了學生閱讀的質量。在現代信息社會,信息的傳播途徑越來越廣泛,學生接觸課外文學的媒介很豐富,在這萬千信息面前,辨別能力極差的幼師中專生,不可避免地接觸一些快速、消費性的文學作品,以網絡、言情、游戲、動漫小說為代表。
二、幼師生課外閱讀的有效對策與建議
幼師學生只有十六七歲,花樣的季節,心理和生理素質都還不健全,面對紛繁的世象,存有很多迷惑,很多不解,作為他們人生路上的一名引路人,作為教師,我們責無旁貸。面對著現在幼師生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及時找到“藥方”對癥下藥,早日藥到病除。
(一)校方加強閱讀宣傳,重視課外知識的傳播。幼師生畢竟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并且接受學校的管理與教育,那么學校管理層的認識與引導就直接關系著一個學校的學風、教風,如果學校大力倡導,并能采取多種措施進行引導鼓勵,那么課外閱讀必將成為學校的好風氣。
在課程設置上,盡量多給語文課一些時間,保證教學任務完成之外,還有可利用的時間進行課堂的課外閱讀引導。使得幼師語文課能實現課堂與課外的無縫對接。在課余時間,不要把所有時間都安排給技能課,對有興趣閱讀的學生也要安排合適的時間。
其次,提供閱讀素材,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一所學校可能什么都齊全,但如果沒有為了人的全面發展和豐富精神生活而必備的書,那么就不能稱其為學校。在圖書引進方面下大功夫。有條件的學校盡可能多補充新書,班內設置圖書角,通過換書、借書、捐書等方式,讓學生有更充足的讀書資源。
(二)培養閱讀興趣,提高閱讀的成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真正激發出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使課外閱讀成為他們的一種習慣,我們才能輕松地完成課外閱讀教學的目標。
首先,對學生們每天的課外閱讀書目和課外閱讀量提出漸進式的要求。我們引導學生在課外自己通過閱讀相關的文章或書籍來滿足自己的愿望。其次,通過最簡單、易寫的讀書筆記檢查學生課外閱讀情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學生們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一切都以激起學生長久的閱讀興趣為目的。第三、舉行讀書筆記的初步交流活動,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在交流閱讀筆記中,見賢思齊,不斷進步。
其次,推薦課外閱讀書目和課外閱讀網站。推薦課外閱讀書目的工作要隨著學生的閱讀情況不斷進行,推薦的書目應從趣味性強的書目逐漸向知識性、思想性、專業性強的書目推進。隨著計算機的普及,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足不出戶就能讀天下書成了一種可能。為了使學生們能順利地在網上進行閱讀,我推薦給學生的網站有:金海書屋、黃金書屋、亦凡公益圖書館、中國科普圖博覽、語文網站、網上語文課堂、榕樹下……
(三)重視家長的輔助引導作用。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的住房越來越大,家具越來越好,電器越來越先進,可有多少家庭還存留著一塊文化的綠洲呢?班上的一位學生說過:“我們家什么都有,就是沒有書。”所以,我們在引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時候,一定不能忽視家長對學生的影響,倡議家長為子女營造濃厚的家庭文化氣氛,給孩子準備適合他們閱讀的書籍。條件允許的話家長也應該參加讀書者的行列,輔助教師對學生進行閱讀教育。學生接觸老師的時間畢竟比父母少,交流起來也不像父母那樣輕松自在,他們更渴望有父母的正確引導,而不是無所謂的態度。父母與老師的雙向引導,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教育的作用。
巴金說:“我們有一個非常豐富的文學寶庫,那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他們教育我們,鼓勵我們……文學的目的就是要人變得更好。”幼師生的課外閱讀應該受到教育者的重視。最終,我們希望,閱讀是給學生的一雙翅膀,讓她帶著一顆自由靈動的心飛翔,在閱讀中體驗各種美好的東西,做一個心中有愛、懂得欣賞美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