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中法數字成語的研究,了解其中數字內涵,通過對比分析探究出中法數字成語使用的特點和它們的異同,并在此基礎上剖析由數字成語所反映出的不同民族心態和文化觀,使我們挖掘出潛藏在中法成語中的數字文化差異從而促進有效交流。
【關鍵詞】中法 " "數字成語諺語 " "文化差異
數字原本只是作為計算符號,但在前人的智慧下,數字卻被運用到成語和諺語中,從而使得數字成語精煉但內涵豐富的文化延續至今。如今,數字成語廣泛地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成為一個國家歷史文化的象征。因此了解中法數字文化差異對學習法語是至關重要的。漢語與法語分屬于截然不同的兩種語系,其成語中所蘊含的文化也必然會有所不同,但語言有又存在相通之處,因此兩者之間也不乏共同點。
一、中國數字成語應用
中國作為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其文化內涵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散發出厚重的文化氣息。在這傳承至今的文化中,數字成語不失為中國精髓文化的代表之一,并且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來了解一下數字“一”,《禮記·禮運》中說: “禮必本于太一,分而為天地,轉而為陰陽。” 老子就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由“道”而生的“一”是指人世間最初的混沌未分的狀態。
“一”是世界萬物的起源,是獨一無二的“道”。數始于“一”,“一”是最初。與“一”有關的成語很多:一見傾心、百聞不如一見、一寸光陰一寸金。
一提到三,隨口而來的便是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充氣以為和。”有了三才有了萬物,可見“三”在古代可以說是宇宙的三個主宰——天、地、人的代名詞。首先,“三”可以表示很多的意思: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其中的“三”表示的是約指,而非確指。“三心二意”“三番五次”“三過家門而不入”都表示多的含義。另外,“三”也是古人用于封建禮數常用的數字。例如“三從四德”“三綱五常”。可見“三”的傳統浸透到中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可以說影響了中國人根本的思維方式。
作為喜歡偶數的中國人,“四”也很重要。它代表著廣闊和全部的意思,很多成語都在表示廣闊的時候用帶有“四”的成語。例如“四海為家”“四通八達”“三朋四友”等,不僅表現出了地域的廣闊,也表現在了人際交往方面。中國人也同樣喜歡用“四”代表安詳、穩定的意思。“四大皆空”表示人類尋求內心的安寧。因此會在成語中使用“四”來表達他們內心的期盼。然而,由于“四”的諧音“死”相近,因此,中國人似乎對于數字“四”也有所禁忌,避開手機號碼,家庭住址,車牌號碼中帶有數字“四”。
另一個較為特殊的便是數字七了,漢語中與“七”相關的成語有貶義也有褒義,如:不管三七二十一,七情六欲等。神話傳說中女媧補天花了七天,玉皇大帝有七個女兒即七仙女;文學領域中有竹林七賢、建安七子;通俗小說中有七俠五義、全真七子;民間習俗中對逝者每七日祭拜一次直至七七四十九天為止。
二、法國數字成語諺語的應用
我們來看一下法語的數字“一”,Comme pas un , “無可比擬,無與倫比”。這里值得一說的還有另外一個句子“Comme pas deux ”,這兩個句子僅僅相差一個單詞,“un”和“deux”的區別,卻有著不同的意思。“Comme pas deux ”意為“獨一無二”。Sans un (sou).(身無分文)。然而這兩句話解釋成中文后意思其實差不多,都用來形容不可復制,沒有相同的。運用聯想的方法,這里還有一例:“Paris n'est pas fait en un jour.”(巴黎不是一日建成的),可理解為要想成功必將要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即“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類似的例子還有:“Un malheur n’arrive jamais seul .”(災難從來不會獨自到來)即“禍不單行”。
數字“三”在中法文化中都是一個很特殊的數字。在許多歐洲國家包括法國都是信奉基督教的國家,和其他歐洲國家一樣,《圣經》對法國影響深遠。所以法語中出現了很多有關trois的習語。例如,Pensez trois fois avant d’agir (三思而后行)。
在法語中,數字“四”多比喻數量多或次數多。 如:a la six quatre deux.草率從事;aux quatre vents(四面透風);dire à qn ses quatre vérités(直接對某人講);a quatre pattes(爬);entre quatre yeux(四目之間,喻兩人面對面密談);être toujours sur les quatre chemins(一直在旅行,始終在奔波);faire les quatre volontés de qn (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ne pas y aller par quatre chemins(直截了當,開門見山,不拐彎抹角);faire le diable à quatre(大吵大鬧);tenir qn à quatre(竭力遏制某人)。
在西方,受基督教的影響,“七” 象征著無限和極限,如les sept vertus七種美德。法語俗語中的“七”也有此意,如:Il faut tourner sept fois sa langue dans la bouche avant de parler(開口前要轉動七次舌頭,與漢語中的“三思而后行”相似)、Un bon bailleur en fait bailler sept.(一個打哈欠的人會使七個人打哈欠)等。
三、中法數字文化相同點
盡管中國與法國屬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其數字文化卻都有其共同之處。
1.中文法語中的數字“一”都表示“單獨,唯一”的含義。從中文的“獨一無二”“一見鐘情”和法語中的“Comme pas un”(無可比擬,無與倫比);“Paris n'est pas fait en un jour.”(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Un malheur n’arrive jamais seul .”(禍不單行)等成語諺語可以看出。
2.中文法語中的數字“三 ”的理解也不盡相同,表示“多”的含義。在《易經》中,也有關于三的例子:“無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這是《易經》里的無妄卦,此卦告誡我們做事不可輕舉妄動,不可恣意妄為,想要成功,定要三思而后行。而法語受到《圣經》的影響出現了一個成語“Pensez trois fois avant d’agir”(三思而后行),trois與三正好對應。但這里的相同并不是絕對的相同,而是兩種語言在表達意思上都有著同一種功能,而這種相同的功能使兩種語言在某種理解程度上具有互通性。
3.中國人和法國人對數字“七”都是情有獨鐘,與本國宗教有著密切的聯系。在中國,數字“七”與佛教有緊密聯系。傳說佛祖于菩提樹下靜坐了七七四十九天后,方修成正果;并且,佛教認為世間萬物是由地、水、火、風、空、識、根七種本源生成。
而在法國,則是受基督教影響,數字七在法語中譯為“無限,無極限”,而在法國,則是因為上帝利用七天的時間創造了世界,圣母瑪利亞有七喜七悲。
Les sept vertus(七種美德)、Les sept sacrements de l’ église catholique(天主教教堂七圣事)、Il faut tourner sept fois sa langue dans la bouche avant de parler(說話前要轉動七次舌頭)等語句都可以說明這一點。
四、中法數字文化的差異
中法兩民族的宗教傳統不同,也造成了中法數字文化的差異性。中國文化到處體現著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浸潤。與中國人最大的不同是,法國人視偶數為不吉利,奇數為大吉(十三除外)。漢民族有“易有太極,是生兩儀”的哲學思想,經過歷史演變形成了凡事講究偶數和對稱的習俗,這也成為數字“二”受到中國人青睞的原因,暗含好事成雙之意,例如“二分明月”“二龍戲珠”“三心兩意”。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中法兩民族的語言體系的差異,生活中處處體驗了數字的文化。漢語擁有極其豐富的諧音、諧意文化,尤其以數字體現最豐富和生動。如六諧音“溜”,有順利之意,故中文俗語常說“六六大順”。 “八”諧音“發”,例如“才高八斗”“八拜之交”“八面威風”引申為發達、發財之意,因此數字“八”成了最吉利、最受歡迎的數字。數字“十”在漢語中多為完整、多的含義,例如“十全十美”“一目十行”“以一當十”“勝讀十年書”等。漢語數字中最不招人喜歡的數字當屬四了,因為諧音“死”,所以它成為中國人最禁忌的數字。而法語中的“quatre”(四),則是表示“許多”的含義。
用心觀察生活,到處都有數字文化的身影。學習與研究中法數字成語文化有利于提高我們對兩種文化的理解互通,然而學習數字文化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積累知識,不斷更新知識。只有這樣,當我們與其他民族進行交流的時候,不會因為文化背景的不同而產生一些不必要的誤會,從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孫永蘭.從成語看中國人的數字文化心理[J].作家雜志,2012(03):175-176.
[2]張珊娜 白晶宇.中法數字文化對比分析[J].文化藝術研究,2013(27):38-39.
[3]管玉榮.中法數字習語的民族文化心理對比與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09(1):96-98.
[4]郭玉梅. 法漢成語的文化比較與翻譯研究[J].天津外國語學院報,2007(5):175-176.
[5]郭玉梅.試論法語成語的文化內涵及修辭特征[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