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環境監測市場化并不意味著市場監測將完全取代政府職能,而是指要在公共環境監測中逐步引入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以彌補政府能力的不足。環境監測市場化問題近來受到了廣泛關注,文章對環境監測市場化的若干問題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環境監測市場化;市場機制;政策體系;政府職能
一、環境監測市場化
環境監測(environmental monitoring)指的是通過對影響環境的因素的監測來分析環境受污染的程度和當前的環境質量,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可能出現的變化。長期以來,我國環境監測的實行主體都是政府,但是隨著環境監測的不斷發展,我國十八屆三種全會指出要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是我國實施環境監測市場化的根本前提要素。
環境監測市場化要正確發揮市場的決定性因素,但并不意味著政府的職能將被取代。市場化的內涵在于:第一,市場化不是完全的社會化。廣義的社會化指的是利用社會上的一切要素實現公共服務,市場化也屬于其中一種,在這一層面上來說,二者有著同樣的內涵。但是市場化和社會化也有著一定的區別。在檢測領域中,市場化的內部包括檢測數據、產品樣品等有形事物,也包括技術、維護等無形市場服務,環境監測市場化需要遵循市場的價值規律、淘汰機制等調節作用,而環境監測社會化強調社會化的力量,具有非營利性的特點,與環境監測市場化有著本質區別;第二,市場化并不脫離政府職能化。環境監測中包含著公共服務內容和非公共服務雙重性質,環境監測的公共服務屬性關系到社會群眾的安全與衛生,屬于國家和公共服務范疇,將由政府提供。環境監測的非公共服務屬性則是指出于個人需要或者私營需要的環境監測,這部分服務將由市場提供,政府較少干預;第三,市場機制與第三方機制的區別。第三方機制指的在兩個主體之外的第三個客體,具體體現在環境監測中則可以指從事環境監測的市場監管,也可指政府直屬部門下的環境監測技術機構。
綜上,環境監測市場化的主要含義為:第一,鼓勵開放非公共服務屬性的環境監測市場。主要實施市場監測;第二,在公共服務屬性的環境監測中,政府發揮著主要政府職能,同時將由市場調節彌補政府不足。
二、環境監測市場化的問題分析
(一)執行難度系數大
環境監測的內容繁多,且具有不穩定性等特點,需要做好長期的監測工作以便隨時應對。但是市場化的環境監測具有非公共服務屬性,無法對環境進行長期有效的監測,而短期的環境監測對于及時發現環境問題并解決的意義不大。這說明要有效發揮市場化環境監測的輔助功能存在一定的難度。
(二)市場監測效果無法保證
環境監測具有很強的專業性,需要擁有先進的科學及時和設備為支撐,但是目前我國的科技水平還無法達到這樣的要求。“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環境監測技術與設備的不完善將會嚴重影響到環境監測的結果。此外,環境監測的人員素質也是保證市場監測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通過專業的技術能力和規范的操作才能夠進一步保證監測效果。
(三)市場環境的復雜性影響監測結果
市場是以營利為目的的,環境監測引入市場機制的同時也可能帶來許多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的不利因素,由此可能影響到環境監測信息的真實性。市場數據是進行環境分析與實施環境保護的基本前提,但是市場環境的復雜性卻會影響到市場數據的真實性,從而對監測的結果產生影響。
三、解決環境監測市場化問題的建議
環境監測市場化離不開其他各方面要素的支持,主要包括政府職能的發揮、國家政策與制度的制定、市場機制等。要正確發揮環境監測市場化的作用,需要就現存的問題和用發展的眼光在多方面進行完善。
(一)大力推進環境監測市場化進程
地區差異性導致各省市的環境監測市場化進程不一致,要求在推進環境監測市場化的過程中要嚴密考察各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探索與創新具體的開放計劃。同時,大力推進環境監測市場化還要求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投入,提高環境監測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人員的專業素質,并且通過采用積極的競爭機制提高企業和個人的監測效率和產品。針對各地區不同的實際情況,各地還應該建立有針對性的體制機制,積極試點運行,積累環境監測市場化經驗,逐步改善實施方案,推動市場化進程,促進環境監測市場化的全面發展。
(二)建立完整的政策體系
環境監測市場化需要建立完整的政策體系,完整的政策體系包括三個方面:管理、經濟和技術。管理政策上應該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制定嚴格的環境監測市場化的規章與制度,為市場化提高法律保障。管理過程中應該強調市場主體的地位平等性,通過制定考核評估等制度,對市場主體進行檢驗與管理;經濟上政府要對市場投資、融資機構進行嚴格的約束與管理,尤其在預算管理和價格管理上,要加強管理力度,規范市場行為,為環境監測市場化提供良好的經濟環境;技術上要求建立嚴格的技術人員考核制度,包括資格認證與審核,同時加強對商品服務和技術的審核。
(三)加強政府職能轉變
隨著環境監測市場化的不斷發展,政府在環境監測的職能必須要進行轉變,以更好地適應環境監測市場化的發展。環境監測市場化對市場具有較大的需求,單純的依靠政府監測無法適應環境監測的市場化發展,必須要積極引入市場要素。一是環境監測市場化會導致政府在非公共服務屬性方面的職能屬性被減弱,要求政府機構對此有充分的認知。二是環境監測市場化的發展依然要強化政府的監督與指導職能。政府部門要加強對市場監測的技術監督,在環境監測市場化中起著主導作用,為環境監測市場化的發展制定新的發展機制,提供法律基礎。三是政府應該加強內部監督與管理,與市場之間形成競爭關系,二者相互競爭并且共同發展。
四、結語
環境監測市場化能夠充分發揮市場在非公共服務屬性環境監測中的基礎性和決定性作用,對于促進環境監測的良好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正處于探索環境監測市場化發展的初級階段,在技術和環境等方面仍然存在些許不足,需要進行相關政策調整,促進環境監測市場化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國剛,趙岑,陳傳忠.環境監測市場化若干問題的思考[J].中國環境監測,2014,(3):4-8.
[2]陳志龍.關于環境監測市場化若干問題的思考[J].企業技術開發,2015,(24):73、81.
作者簡介:賈洪泉(1971-),男,山東昌邑人,昌邑市環境監測站站長,助工,研究方向: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