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果產業作為福建省的重要支柱,各種特色水果在國內外都有較高的聲譽。然而福建亞熱帶水果產業卻出現了豐產不豐收的情況。文章通過對福建水果產業的調研,分析了水果產業豐產不豐收的原因,并就如何改善這種情況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福建;水果產業;豐產不豐收
水果產業是福建省農業經濟支柱產業之一,荔枝、龍眼、楊梅、枇杷、香蕉和青梅等特色水果享譽國內外。福建檢驗檢疫局調研顯示,福建省水果豐產不豐收局面頻現,出口和內銷均存在困境。
在出口方面,今年1至10月,福建省共出口水果20.69萬噸,貨值3.17億美元,同比減少13.8%和7.4%,其中出口量最大的橘橙類貨值為1.48億美元,同比減少28.5%,具有鮮明特色和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詔安青梅出口貨值3254萬美元,同比減少19.3%。在內銷方面,多種水果出現滯銷現象,荔枝收獲季節漳州多地田頭收購價不足1元/斤,最低僅為0.5元/斤,而采摘成本每斤就要1元左右,出現大量荔枝無人采收局面,6月份龍巖連城油桃僅賣4元左右,不足去年價格一半。出現滯銷情況。此外今年5月份上市的楊梅,8月份上市的葡萄及2014年的龍眼均出現嚴重滯銷。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高筑。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對進口荔枝等水果制定了嚴格的法規標準。如,2014年上半年,美國就新發布或修訂與水果相關農殘限量標準7項,有的殘留限量要求提高了10倍以上;2015年又對部分農藥殘留項目分別采取了命令檢查及加嚴檢測等技術壁壘。日本對進口中國荔枝、龍眼在原有“肯定列表制度”的基礎上每年均發布新的農殘命令檢查、監控檢查項目,如多效唑、除蟲脲和氯苯氧乙酸,監控檢查頻率提升為30%,命令檢查頻率為100%,其中除蟲脲限量標準為0.05mg/kg。此外,美、澳對進口荔枝要求必須作冷處理,而日本則要求必須進行熱處理,要求嚴苛。如在貨柜中發現有害生物,美國和日本均要求全部退貨或銷毀。
二是國際市場競爭加劇。國際市場上,泰國、印度、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生產熱帶水果更具氣候和勞動力優勢,臺灣地區則擁有育種和生產技術優勢,并注重品牌塑造。如福建省龍眼品種盛產期是7月中下旬到9月下旬,而泰國、越南龍眼反季節栽培,全年均可收獲。同時,有關國家和地區還不斷加大對當地熱帶水果開拓國際市場力度。如,2014年9月越南荔枝獲準出口美國;2015年越南政府又實施荔枝出口促進計劃,加大對美國、歐盟、日本和韓國等新的、高檔和潛在的市場出口荔枝扶持力度。2015年僅北江省就預計荔枝種植面積達300公頃,當地東交出口食品股份公司已與美國、日本和韓國等伙伴簽署了出口0.5萬噸冷凍荔枝的合同。臺灣臺中市通過嚴控用藥,改良品種打造烏葉荔枝品牌出口日本、美國,一公斤售價高達4美元。
三是貯運保鮮困難,成本較高。福建省特色水果大多保鮮期較短,保鮮貯運技術相對落后。據2014年福建農林大學和福建省農副產品保鮮技術開發基地的一項調查顯示,福建省冷庫容量超過200萬噸,但大部分為水產品冷庫,技術要求更高的果蔬保鮮冷庫比例極低,而果蔬冷鏈物流流通率只有2%。保存技術落后,常溫運輸造成水果外銷困難。而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在水果保鮮上采取氣調貯藏、真空預冷、冷鏈物流等系列技術,延長了保鮮壽命。此外,高企的運輸成本也限制了福建省水果銷路,福建漳州水果出口企業反映荔枝運輸到上海口岸每噸成本約為600元左右,物流費用占成本價比重較大。而通過電商平臺銷售的荔枝,省內冷鏈配送費用約為10元每斤,包郵產品價格中包裝運輸成本約占70%。
四是產量大幅提升、銷售方式單一。近年來,福建省水果出現滯銷和價格大幅下滑局面主要原因為產量大幅增長。以漳州荔枝為例,今年產期提前10天左右,部分地區增產約五成以上,與廣西、廣東“撞車”造成價格下滑。在銷售方面,主要采用傳統模式,等商家上門收購,主動出擊推介力度不足,散戶種植缺乏合作組織造成議價能力低,開拓電商及新媒體渠道力度不足。此外,深加工產品較少也是福建省水果產業競爭力不強的原因,龍眼主產區福建省莆田出產的龍眼以皮薄、肉多而聞名,當地加工產品龍眼干則采用傳統的山木烘干工藝,隨著消費方式由傳統的煮粥變為休閑食品為主,市場接受度逐步下滑。近兩年,當地陸續有加拿大客商洽談進口龍眼事宜,但由于沒有龍頭企業帶動,沒有形成規模化標準備案基地,落后的生產形式無法與國外客商對接。
對此,建議:一是加強與農業、外經貿等相關部門及水果行業組織間的溝通聯系,加強對食品安全信息、風險預警信息、最新國標準及管理制度的收集共享,使企業及時規避相關風險。二是引進國際先進的保鮮、加工和反季節生產技術,大力發展冷鏈物流,并出臺稅收、用電、用地、金融等優惠措施,加快整合現有資源,拓展物流網絡。三是加強與臺灣地區在水果產業方面的合作,加強良種引進,學習其先進的育種和加工技術,提高產品品質,培育競爭新優勢。四是完善與國際接軌的質量標準體系,嚴控農藥使用,積極推進出口水果種植基地和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五是培育信息經營主體,政府部門加強引導,大力發展產業合作協會組織,將散戶果農組織起來,通過“企業+基地+會員果農”或者“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職業農民”的模式,有效規避市場風險,節約成本、提高效益。六是建立健全市場流通體系,發展果業旅游觀光休閑產業,大力發展干果、濃縮果汁等水果深加工業產業,培育自主品牌,增加產品附加值,創造更大贏利空間,打造新的產業增長點,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著力水果+互聯網,主動拓展電商、微商等渠道,加強新媒體營銷,實現營銷方式多元化。
參考文獻
[1]陳世平.福建荔枝滯銷愛心人士電商齊幫忙[J].中國果業信息,2015,(7).
[2]陳碧云.福建省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現狀及發展分析[J].商,2015,(15).
[3]盧新智.水果滯銷,何生何消[J].營銷界,2015,(15).
[4]陳世平.福建多措并舉做優水果產業[J].中國果業信息,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