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對新形勢的企業管理信息化治理進行了研究,并探討了企業信息化治理的途徑與方法。
【關鍵詞】新形勢;企業管理;信息化治理
新形勢下,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對社會的方方面面產生影響,信息化逐漸成為企業信息化的關鍵,對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滿足企業信息化建設,需要針對企業的顯示需求,不斷加強企業各環節的信息結社與發展,將信息化與企業的發展相結合,從而構建企業的信息化治理。黨的十八大報告曾經指出,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能夠走出一條創新的工業化發展的途徑。企業管理信息化已經成為企業管理的必然趨勢,加強信息化改造,能夠提升企業的發展效率,對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企業管理信息化概述
(一)企業管理信息化的概念與內容
企業管理信息化是指在企業管理的各個活動環節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流程進行全方位的改造,將企業的信息流、資金流、物流以及工作流相集成,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為管理者決策提供依據,從而優化企業的管理。企業管理信息化的層次主要包括廣泛地運用電子信息技術、企業數據的自動化與信息化、企業輔助決策系統等信息化系統,對企業的生產、經營與決策提供信息化依據,具體而言,企業管理信息化包括企業商務流程信息化和企業運作管理信息化。
(二)企業管理信息化必要性
隨著信息化浪潮與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企業管理信息化逐漸成為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信息化時代的特征是產品必須滿足客戶個性化的需求,產品生命周期不斷縮短,發達國家逐漸將信息化建設作為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方式之一,對企業發展而言,信息化建設能夠實現資源的一體化管理,從而實現管理整體資源管理的目的。新形勢下,企業的管理信息包括商務流程信息化和企業運作管理的信息化,通過將企業的資源進行整合集成管理,完成財務、生產控制以及人力資源管理模塊的結合,從而促進企業的信息化發展。而全球經濟一體化使當前的企業面臨著全球化的競爭,企業規模越來越大,企業的管理模式越來越復雜,單純依靠人力無法完成企業的管理。為了實現競爭化優勢,需要企業實現信息之間的交流與實現企業生產管理的一體化。新形勢下,企業管理信息化逐漸成為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為了實現企業的發展,需要采用信息化技術,結合企業的性質與發展現狀,促進企業的不斷發展。
二、企業管理信息化現狀與方向
(一)企業管理信息化現狀
企業管理信息化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的企業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晚,但是隨著企業的發展,當前的機械、冶金、制藥、電子等一定數量的行業都已經完成企業管理信息化改造,通過ERP等軟件對企業的人事與資源進行管理。但是大規模的信息化改造相對有限,總體而言,我國企業的管理信息化建設還處于發展的階段。一些企業的管理信息化基礎建設已經初具規模,而且企業的管理信息化的應用范圍逐步加寬,除了企業財務管理之外,企業的物流、產品研發、市場營銷以及客戶服務等也逐步開始信息化建設與管理。新形勢下,我國企業已經感受到管理信息化的壓力,企業逐步開展全面信息化建設。
(二)我國企業管理信息化的緊迫性
我國正處于市場經濟發展的掛件時期,新形勢下,傳統企業改造、行業結構調整等逐漸成為企業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為了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確保企業的競爭優勢,需要加強企業信息化建設。對我國企業發展而言,企業管理信息化是當前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緊迫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增長方式轉換的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保持了高速增長的態勢,新形勢下,為了實現經濟的軟著陸,我國逐漸開始調整產業結構,從速度型向質量型進行轉變,為了滿足我國企業調控發展的宏觀方向,需要逐步開展信息化建設,對企業進行信息化管理;(2)企業競爭力的要求,我國是一個工業大國,基礎原材料和消費品的生產處于世界前列,但是核心技術與關鍵技術的能力較弱,在國際化競爭中,我國的企業普遍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為了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需要加強信息化建設,對企業的生產與服務進行信息化改造,加強關鍵技術與核心技術的開發與管理,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3)外部環境變化的要求,當前企業面臨著國內與國外企業的直接競爭,國外企業的管理信息化相對全面,為了實現提升企業的發展,需要積極地引入企業管理水平,從而不斷增進企業的信息化技術,不斷完善企業管理思想與管理手段,減少與國外先進管理水平的差距,從而與國際市場接軌。
(三)全面推進企業管理信息化的可行性
新形勢下,我國已經具有全面推進企業管理信息化的內外部條件。在信息工程技術方面,CIMS技術的推廣應用,通過構建自動化、虛擬化、集成化的現代制造流程,對企業信息管理的技術、人與組織、經營管理等進行集成管理,為企業管理信息化提供技術支持。除了信息管理系統之外,我國的基礎設施與網絡技術已經初具規模,網絡技術已經普遍開展,而且企業管理的軟件開發不斷發展,財務軟件通過多年的發展,已經逐漸向ERP進行轉型,能夠滿足企業的個性化需求。除了信息技術的支持之外,國家也逐漸開展信息化管理的支持,其中國家經貿委聯合信息產業部、科技部共同成立企業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對我國企業的管理信息化提供政策支持。
三、新形勢下企業管理信息化建設
新形勢下企業管理信息需要以系統化的思想,從前期準備開始,完善企業管理信息的項目管理與員工培訓,不斷完善信息化建設管理。
(一)制定正確的企業信息化戰略,細致前期準備工作
從企業發展戰略的高度,分析競爭對手與企業的信息化的差別,分析影響企業信息管理的因素,結合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從而制定企業的信息化戰略。從以下角度確定信息化策略:(1)財務策略,采用成本效益評估的方式,對企業管理信息化進行評估,確保企業的經營與管理信息化戰略發展目標相一致,對信息化費用進行評估,分析信息化的效益,選擇最優化的信息化管理策略;(2)前期管理,對企業管理信息化而言,前期任務是影響信息化成功的重要因素,為了確保企業管理信息化建設,需要根據企業的發展分析企業管理信息化需求,從自身的利益出發,采用合適的需求評估,全面分析企業的需求,以供應鏈管理為指導思想,分析新系統的信息技術,堅持審慎規劃、小步快走的原則實施企業管理信息化,確保管理信息化效益。
在企業管理信息化建設中,企業的主體意識是決定項目成敗的關鍵因素,為了確保信息化管理,需要在企業高層持續性的參與和明確的支持下,對現有的運作模式進行分析,重組企業業務流程。根據企業的需求,精心地選擇ERP系統,對企業運營的相關因素進行集成管理,對企業的管理模式、銷售模式以及生產模式等進行管理,選擇相對成熟的ERP軟件,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使管理人員能夠了解系統的內部結構以及系統的穩定性,確保系統的可用性與適用性。
(二)執行嚴格的項目管理,實施精細化的過程管理
企業管理信息化是一項長期而細致的工作,為了規范化過程管理,需要按照整體規劃實行過程研究,對過程研究中的可行性進行分析,對每一階段的責任人、測試、驗收以及資金投入都要清晰準確,確保必要的信息溝通。在新形勢的企業管理信息化治理中,需要進行以下項目管理與過程管理:(1)制定項目計劃,對企業管理信息化的項目進行分析,制定項目實施的時間、成本和預算計劃等方面的內容;(2)明確項目實施目標,借助ERP系統,將企業的財務管理、生產管理、物資管理與銷售管理結合起來,采用全面預算管理的方式,按照計劃進行支付管理,推動業務流程的精細化、規范化,將項目職責規范到人,從而確保項目的順利進行;(3)嚴格時間管理和有效的計劃控制,對時間與成本進行分析,嚴格控制項目流程,制定整體實施計劃、上線切換時間計劃,嚴格執行項目時間管理,定期匯報項目流程,嚴格評審、監控與階段評價,采用員工培訓提升員工素養,將監督貫穿于項目執行的全過程,建立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確保信息化實施效益。
四、結束語
新形勢下,信息化的發展與社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對企業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管理信息化治理逐漸成為企業發展的主要趨勢,采用ERP等系統對企業管理進行信息化進行管理,實現采購、庫存、生產計劃等進行管理,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促進企業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仲秋雁,閔慶飛,吳力文.中國企業ERP實施關鍵成功因素的實證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4,(2).
[2]秦燕.基于e-HR的知識型人力資源開發[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08,(11).
作者簡介:張春花(1976-),女(朝鮮族),黑龍江牡丹江人,中國人民大學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