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泰國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以職業技術教育促進經濟高速發展的經驗,已引起國際教育界與企業界的重視。文章回顧了泰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歷史、特點及其原因,并結合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特點,為進一步提高我國高職教育可采用的辦學戰略選擇帶來一些啟示。
【關鍵詞】泰國;職業教育;組織管理機構;人才培養
近些年來,泰國的經濟突飛猛進,高于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增長速度,成為繼亞洲“四小龍”后的又一條小龍。泰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長期以來泰國政府高度重視和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大量投資于職業技術教育,形成了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的、具有本國特色的多層次、多規格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從而培養出了大批的應用型技術人才。探索泰國的職業教育發展歷程,對進一步提高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推動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泰國的職業教育發展歷程
泰國職業教育是隨著泰國輕工業逐漸從農業中脫離并發展壯大起來的。在1898年,起初是為增強學習者的技能開展的特殊培訓,職業教育在泰國就開始發展并被納入了教育體系。
第一批職業教育學校始建于1910年,即在 Maha Phruttharam寺廟和 Ratchaburana寺廟建立的商業學校;1936年“職業教育”正式成為泰國國家教育制度中的一種,并把職業教育劃分成基礎、中級和高級三個等級,初中畢業即可入學。1938年,泰國教育部實施了改革,分設了教育局和學術研究局。學術研究局專門負責管理監督職業教育。1941年,學術研究局改為職業教育局,自此,泰國正式成立了職業教育系統;隨后幾年,泰國職業教育不斷強化其管理體制,實施標準和評價方法,并接受了國內外的援助,得到了進一步發展。1956年政府承認職業教育高級結業證書。60年代初,泰國政府在教育改革的發展戰略書中提出,為配合和服務于市場經濟發展,需要通過職業技術教育培養大批專業人才,以奠定經濟高速發展的智力和技術基礎。1971年,泰國職業教育隨著泰國經濟發展發生了變化,第一所職業技術學院取得了授予學位的資格;1975年,28所職業技術學院也被授予學位資格。
2003年,職業教育局升格為職業教育委員會(OVEC)。其職責是制定職業教育的政策法規,進行資源分配、協調項目等。另外,職業教育委員會也負責提供市場所需要的人力資源、個體經營、社會服務、扶貧設施等。隨著泰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壯大,職業教育部獲得了頒發中專、大專兩種職業教育水平證書的資格。截止到目前,該委員會共批準了416個職業教育機構,主要涵蓋了機械、電氣、工學、農業、工藝、漁業、旅游、工業、建筑等350多個專業領域可以頒發學位證書。
二、泰國職業教育的發展現狀及組織管理機構
目前,泰國職業教育部旗下共有416所職業技術學院,其他民間培訓機構23所,如下:
類別名稱 數量
技術學院 113
工業和社區學院 141
工商管理和旅游學院 3
商業學院 5
手工藝術學院 2
理工專科學院 52
職業學院 39
技術和管理學院 10
農業技術學院 43
皇家金匠學院 1
工業和船舶制造技術學院 3
水產學院 4
其他職業教育培訓機構 19+4
總數 416+23
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在職業院校就讀的學生人數也在持續攀升。1960年14萬人,1970年25萬人,1980年46萬人,1990年53萬人,2008年68萬人。
泰國的職業教育制度是在教育部之下建立各層次的組織,職責如下:
1.行政管理局:負責法律、政策的實施,制定指導方針和基準,管理、協調各級職業教育機構開展活動。
2.政策計劃局:制定國家職業教育的發展戰略和目標,分配和監督使用財政預算支出,收集、利用、保存信息情報,發揮IT技術在職業教育管理中的作用,進行政策宣傳,與國際機構進行合作交流。
3.協調合作局:負責與民間職業教育機構的合作、交流,制定教育制度、基準,并進行評價、獎勵。對職業教育相關的其他部門進行合作。
4.職業教育質量標準鑒定局:負責職業教育的教育課程的制定和資格認定。確定職業教育的方法、對象范圍、評價過程和質量認證體系。
5.教員能力開發局:負責職業教育教員的能力開發和評價,進行教育研究和能力培訓,制定教員技能提高的制度。
6.研究開發局:管理職業教育研究活動,提出與職業教育相關的戰略、政策、制度,向教育機構提供職業教育的教學方法,推廣使用新的管理方法,開展各種研究活動。
可見,泰國的職業教育制度是由教育部統領,各機關和職能部門劃定責任范圍,由上至下分層次構成相互聯系的體系。
三、泰國職業教育迅速發展原因分析
泰國職業技術教育發展迅速,分析其原因,最主要是堅持了下列重要舉措。
(一)經濟發展和職業教育發展形成相輔相成的良性發展機制
一方面,泰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經濟實力的極大增強,教育經費成倍增加,成為教育發展的良好前提;另一方面,職業教育適應了經濟發展,為經濟發展培養了大批的應用型技術人才,提高了產學研水平,從而促進了泰國的經濟發展。
(二)政府高度重視,全民支持,優先發展職業教育
20世紀60年代初,泰國政府就成立了國家教育委員會,制定了泰國教育十年發展規劃,改革的總趨勢是加強職業教育,這是泰國職教能迅速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不僅在經費上加大投資,并大力發動社會各界、廠礦企業都給予支持,動員海外捐贈和外資銀行的資助。這些都使職業技術教育得到順利發展。
(三)建立多學科、多層次、多規格和多形式的職業教育體系,以滿足社會和個人的各種就業需求
泰國職業技術教育取得驕人的發展,其中一條重要經驗就是不僅建立起職教本身的完整互動體系,而且把職業技術教育與普通教育、與大學教育有機地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內部貫通,與外部結合互動的有機體系。在職業技術教育系統中,形成了從初等、中等、高等相互連接,相互認可又彼此互動的機制。
(四)動員社會各方力量為職業教育出力
在泰國,教育部,各專業部,各社會團體及一些個人都在開辦職業教育。除了教育部開辦的職業技術學院,還有衛生部開辦的護士專科學院,國防部、內務部開辦的軍人、警察專科學校。為了給社會各方參與職業教育創設良好的環境,泰國努力在職業技術院校和國家層次改善行業、企業、職業教育與培訓機構間的關系,以增進校企合作和企業的參與,建立包括行業參與的國家委員會,負責職業教育與培訓的發展,政策和標準的制定,通過節稅鼓勵企業參與職業教育。
(五)從實際出發,培養需要的實用型人才
泰國職業技術教育能得到社會的廣泛支持,另一重大原因是能根據泰國的產業實際出發,培養經濟發展中用得上的急需人才。他們不盲目照搬發達國家辦學模式,而是根據泰國實際,這個實際一是產業水平,二是產業結構。從實際水平出發,他們認為,中等、專科職教最適合泰國需要;從產業結構出發,他們始終抓住泰國80%人口在農村,農業是泰國最大產業的實際,重視發展農業技術教育。泰國教育部制訂的《1990~2000年泰國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綱要》中,就特別指出要向農村大力推廣農業技術教育,落實到每個村莊。所有這些措施,都使職業技術教育同產業聯系起來,畢業生都很實用。
(六)非常注重技能的培養
泰國職業技術院校很注重專業實踐,把動手能力和技能培養放在首位,學校不僅開設了將近一半的實習課程,而且在校內設置系統完備的實驗室或實習基地,如春蓬農學院在校內設有農場、奶牛場、家畜和水產養殖場,還有椰子園、橡膠園等果木區作為實習基地。
(七)堅持產教結合
這也是泰國職業技術教育發展中的一條重要經驗。產教結合有各種含義,一是職業技術教育要同產業發展實際結合,從其發展水平的需要辦學;二是產業、企業與職業技術教育合作辦學,工廠出設備,學校出人力,畢業生先滿足工廠需要,使學校得到經費和設備上的支持。
(八)堅持靈活多樣的辦學形式
泰國的每所職業技術教育院校不僅功能多樣且辦學形式非常靈活,既擔負學歷教育任務,培養合格人才,又有職業培訓任務,開展短期培訓,或支農任務。所有學校都實行學分制,學生可以邊讀書邊工作,也可以實行多種形式,學校分二部或三部制,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選擇,也充分利用學校設備,很受各方面歡迎。
(九)加強師資培訓
早期泰國職教師資短缺,影響發展,影響質量。自70年代來泰國加強職業技術教育的師資培訓,建立了幾十所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專門培養師資。1975年,泰國又創立理工工業教育學院,大力培養理工方面的職教師資,不僅培養學士學位師資,還開設了碩士和博士學位課程,目的是把職教師資隊伍建設好。
(十)堅持培養良好的敬業精神
泰國職業技術教育院校畢業生受歡迎的原因之一,就是能吃苦、有技術、有道德、有良好的敬業精神。這來自于泰國職業技術教育始終把教知識技能與傳職業道德、民族敬業精神結合起來,其培養目標就定為:“見聞廣博,道德良好,學識豐富,善于利用時間造福人群”。在職教院校的教室、實習工廠里,常會看到諸如“誠實、自控、忍耐、守法”,“安全、努力、忠誠、負責”等校訓。
總之,泰國通過一系列措施,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通過職業教育促進經濟發展的方式對我國培養應用型人才具有借鑒意義。
基金項目:2014年云南省教育廳教育科學研究基金項目“中泰應用型人才培養對比研究”(編號2014Y622),主持人:鄭慶芳。
參考文獻
[1]賈秀芬,龐龍.泰國職業教育的機制、政策與評價[J].職教論壇,2012,(27)..
[2]泰國職業教育委員會網站.http://www:vec go.th.
作者簡介:鄭慶芳(1972-),女,云南大理人,云南經濟管理職業學院人文學院專職教師,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對比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