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以當前GDP內容作為基準點,對中國經濟統計要素進行詳細分析與理解,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相應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經濟統計;GDP;居民消費;政府消費;貿易差額
一、經濟統計要點分析
GDP計算為核心經濟統計計算方案,此內容指標可反映最初需求變化。通常情況下,其主要分為消費需求內容和投資需求內容以及相關凈出口需求內容。前者為支出法GDP核算末端消費環節,整體資本形式總額即為投資需求,后者則主要是指貨物要素及服務進出口要素。需要注意的是,居民消費內容和政府消費內容涵蓋在三種不同需求類別之中,我們通常所說的資本形成總額內容為存貨增加,而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數據內容也包含在內,貨物和服務進口操作環節結束后總額數據被貨物服務出口額度數據相減,之后在此基礎上得出最終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值。支出法消費需求理念中,居民消費會被消費品零售總額內容所取代,政府消費代替模式與前者不同,其以財政支出代替模式為主,在投資需求中,內在固定資本代替方即為固定資產投資,凈出口需求貨物和服務凈出口操作環節替代模式則為海關統計貿易差額替代。
二、傳統經濟統計指標與對應支出法GDP間核心差別要點分析
(一)居民消費與消費零售總額內容二者差異性分析
在消費需求中,居民消費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內容之間存在較大差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包含了農村居民住戶銷售內容和城鎮居民住戶銷售內容,不僅如此,企業銷售內容和事業單位銷售內容均涵蓋其中。居民消費過程中排除事業單位銷售和企業機構銷售可能。社會消費品零售數據統計時不應忽略建筑材料消費狀況,此類建房支出實際上歸屬于基礎性投資領域范疇之內,居民群體所購建筑材料自身本就屬于整體居民投資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點操作環節,居民消費中并不包含此項事宜。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排除居民群體自產產品和自用產品存在可能,教育服務內容和醫療服務內容以及文化藝術服務內容等均具備一定社會主義市場服務特質,上述內容均與居民消費標準、概念相違背,主要屬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居民消費與社會消費品零售,二者之間存在較大區別且差異性尤為明顯,拒絕隨意替代狀況產生,以免對社會主義經濟不斷向前發展造成消極阻礙。
(二)政府消費要素與對應財政支出要素二者差異性要點分析
投資性支出內容、轉移性支出內容和相關經常性業務內容共同促成財政支出產生,政府消費具備簡潔性操作特質,僅含有經常性業務支出選項,投資性支出內容和轉移性支出內容與若干政府消費標準不相符,因而不被涵蓋于政府消費內容序列之中,此類消費規劃任務由政府自身執行,固定資產折舊內容實際上也屬于政府消費流程中的一種,但不以正規財政支出形式產生。金融危機階段,可靠型財政手段較為實用,財政支出結構系統合理化構建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基礎性社會保證效率和操作質量,其內在投資性內容和本體轉移性支出內容增長幅度皆明顯提升,從上述闡述內容中可以明確看出,二者差別尤為巨大。
三、中國經濟統計水平提升方案要點分析
(一)有效區分消費支出與對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間的差別
經濟統計過程中,農村居民群體消費支出和城鎮居民群體消費支出二者取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現象十分普遍,之后在此基礎上以季度分析模式為主,將基本居民消費情況進行最終當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析,使得經濟統計結果愈加趨于準確、屬實。實際結果與之背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內容與居民消費內容間仍舊存在諸多不同點,最為常見的例子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不包含內容主要有建筑材料費用支出,居民自用產品消費支出和自產產品消費支出涵蓋其中,除上述內容外,社會教育服務、社會醫療服務、社會文化藝術服務實質上是消費品零售總額內的核心要素,但其性質并不屬于居民消費,且不符合居民消費本體標準,所以有效借助居民消費支出進行對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代替會出現阻礙,因為二者差異性與不同點相對較大。
(二)注重貿易差額操作并進行側重分析
廣義之上的貿易差額分析主要是指貨物和服務進出口過程的仔細分析和調查,對現有經濟統計各個操作環節加以實時理解、監管、分析,凈出口需求現狀和特點應認真考察和研究,對具體貿易差額變化信息進行深度分析,不能遺漏貨物和服務進出口過程中所造成的價格變更差異,通過綜合考察與均衡制約促使大眾群體對經濟統計進行深度理解。經濟統計過程中選取貿易差額方法,將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去除掉。如何正確理解經濟統計尤為重要,貿易差額變化狀況和服務進出口價格前后階段變動差異性均應考慮在內,經濟統計環節操作中需要特別注意貿易差額增長率要素與對應貨物服務進出口增長率間的差異度,此部分內容需要理解深刻才能對經濟統計有一個高層次認知,促進我國經濟水平的長期穩定提升。
三、結束語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呈穩步提升態勢,但經濟發展阻礙因素繁多,經濟發展調節問題至關要,有效處理此類問題推動我國整體經濟水平不斷提升。通過數次分析和調查可以看出,GDP數值以我國宏觀經濟統計指標形式產生,之后在此基礎上進行經濟發展具體現狀及特點反映,在社會主義經濟運轉過程中占有核心地位,需有效區分消費支出內容與對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間的差別,注重貿易差額操作并進行側重分析,以準確理解中國統計。
參考文獻
[1]張穎菁,劉娟娟.金融危機下,經濟增長的出路何在——基于我國近幾年國內外經濟發展數據的實證分析[J].江蘇商論,2009,(10):13-15.
[2]尹碧波.中國經濟增長的投資依賴陷阱——投資流量與資本存量的結構性失衡[J].江蘇社會科學,2010,(4):56-57.
作者簡介:葉博(1993-),男,浙江溫州人,浙江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系本科學生,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學;鄒嘉政(1994-),男,浙江溫州人,浙江工業大學理學院物理系本科學生,研究方向:物理類光學信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