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開展創業教育是人才培養、服務社會的需要,也是主動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需要。勤工助學是高校傳統的實踐活動形式,因囿于原有的認識和層次,正逐步失去活力,其助困和育人的兩項功能也在逐步淡化。創業型勤工助學模式的運行,融創業教育于勤工助學中,既借助高校的辦學優勢,促進創業教育的順利實施,又煥發了勤工助學育人功能新的生命力。
【關鍵詞】高校;創業教育;勤工助學;育人功能
一、高校實施創業教育的現實性問題
創業是一種探索性行為,創業教育是一項培養創業者具有探索能力的教育活動。高校的創業教育就是幫助大學生在未來的社會中開拓新的發展空間,為自己和他人、為社會提供發展機遇的活動。
(一)高校開展創業教育勢在必行
一是高校開展創業教育,既是滿足知識經濟時代對具有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具有國際化的競爭實力人才的需要,也是調動學生主體意識、適應學生綜合發展需求、遵循人才培育規律的需要;二是作為高校又一重要功能,就是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而開展創業教育,高校同樣離不開社會創業體系的支撐,因此高校密切聯系社會的過程也是其開展創業教育的良好契機;三是特殊的就業能力是應對就業壓力的法寶,開展創業教育正是高校主動適應當前就業環境的舉措。通過創業教育,一方面提升畢業生的綜合實力和就業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減少畢業生對崗位的需求,甚至為社會創設新的就業機會。
(二)目前困擾創業教育有效開展的幾個問題
創業教育的長效機制應包括政府的主導機制,社會的導向機制,高校的人才培養機制,學生的能動機制,政府、社會、高校、畢業生聯動機制等。
當前困擾著高校開展相關工作的主要問題表現為:一是內涵認識有待提升。目前在創業意識建立、創業技巧培訓、創業政策解讀方面做得較多,而對創業者的個性引導和能力培養方面投入不足。大學生擇業的首選仍是找到一份高薪穩定的工作,視創業為畏途。從他們身上所暴露出的創業愿望不強、創業能力不足的問題,折射出我們亟待提升對創業教育的內涵認識;二是培養體系尚待健全。現行的創業教育類課程大多以選修課的形式出現,對課程建設的要求相對偏低,但實際上實踐性的創業教育類課程對承擔相應課程的教師要求反而更高。同時,該類課程并沒有納入不同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缺乏系統的課程體系;三是創業基金明顯不足。創業基金是運用現代信托關系,將投資者分散的資金集中起來,交由投資專家運作和管理,主要投向尚未具備上市資格的中小企業、新興企業的一種特殊投資基金。高校在開展創業教育過程中,明顯缺乏融集創業基金的能力,需要政府、社會給予更多的支持;四是創業基地有待開發。對任何一項創業實踐,一個現實的環境空間都是前提。而高校的創業基地就是將創業思路現實化的平臺,但許多現有的平臺建設維護、新基地的開發建設并未高速運轉起來。
二、現階段的高校勤工助學工作
勤工助學是指學生在學校的組織下,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勞動取得合法報酬,用于改善學習和生活條件的社會實踐活動。
(一)發揮過積極的育人助困作用
勤工助學的開展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養成認真負責的紀律意識和敬業精神、體現教育公平、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規劃好自己的職業定位都曾發揮過積極的作用。
(二)目前勤工助學工作面臨的困境
辦公自動化、后勤社會化擠占了很多校內傳統崗位。而校內目前能夠提供的崗位仍以勞務、服務型崗位居多,智力型、創業型崗位相對缺乏,而且報酬相對偏低,已不能滿足學生參與實踐的實際需要。同時,校內各用工單位因缺乏可操作的考核措施,還存在管理難度大、質量難以保證等問題。但對于校外崗位,學校無權進行監管,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因此,整個勤工助學工作缺乏指導和活力,助困和育人功能非常有限。
三、融創業教育于勤工助學是賦予傳統育人工具新的功能
創業型勤工助學是指學校提供經濟支持和專業指導,由學生負責經營管理,同時進行創業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其最大優勢在于,既有效推動高校的創業教育,又發揮了勤工助學新的育人功能。以勤養勤有利于緩解創業基金的壓力,實現由助困式資助向助困與培養創業能力相結合的方式轉變,實現從“輸血”到“造血”功能的轉化。對現有的校內崗位整合后進行科學化管理,允許有創業能力的學生以承包的方式進行運營,由學校相關部門進行監控,有利于緩解新增創業基地不足的問題。同時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發展網絡創業模式,并在網上對學生進行創業指導等。鼓勵承擔創業教育的教師參與學生的創業項目,既發揮學生參與創業實踐的積極性,又幫助指導教師積累指導經驗,提高指導能力,提高整個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的水平。通過過程推動繼續有效發揮勤工助學“助困”和“育人”兩項功能,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減輕經濟壓力,為有創業需求的學生提供創業指導和實踐平臺,為傳統教育環境下長大的學生培養自我創新能力,并不斷深化對新型創業教育內涵的理解和認識。
【基金項目】本論文由湖北省教研項目資助(No:20144324)。
參考文獻
[1]王曉紅.構建大學生創業教育長效機制的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l).
[2]姜莉莉.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教育探索,2012,(1l).
[3]王芬.勤工助學育人功能新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7).
[4]張立民,李恩廣,李宏宇.高校創業型勤工助學模式研究[J].科教導刊,2013,(5).
[5]梁鐠文,汪霖霖.高校勤工助學工作淺析[J].青年文學家,2013,(1).
作者簡介:王東方(1967-),女,浙江寧波人,武漢輕工大學數計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副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