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內部經濟審計是高校最基本的審計工作之一,關乎著內部管理體系構建,決定著監督制約體系。教育部分明確指出,高校應強化內部經濟審計,參照規范法則,提升內部管理水平,重視廉政建設,全面維護合法權益,有效防范各種經濟風險,增加資金效益。筆者將參照實踐經驗,以高校為研究對象,研究內部經濟審計問題,希望可促進高校發展,提升內部審計水平。
【關鍵詞】高校;經濟審計;審計評價指標;經濟評價機制;審計質量
經濟責任審計建立在市場經濟之上,并是國家強化干部管理,加大監督力度,整改工作作風,嚴格履行崗位職責的基本手段。近些年,市場經濟迅速構建,快速發展,人們也更加重視高等教育,教育經費逐年增加,籌資渠道也慢慢拓展。作為集監督以及審查內容于一身的經濟審計,在新時期,如何有效發揮自身價值,已成為高校探索和發展的主要課題。
一、高校經濟審計當前的情況
對于高校而言,內部經濟審計具體指代審計機構面向領導干部,圍繞財務收支情況與經濟活動開展審計、核實以及評價行為。現階段,各個高校為調整和優化內部經濟審計工作,編制了適宜的審計制度,同時出臺審計規范,部分通過學校文件來頒布,還有一些借助內部規定進行頒布,這可完善相關配套體制。從總體層面而言,經濟審計工作處于良好的發展態勢,并慢慢躋身內部審計行列。相關調查表明,在大多數學校中,經濟審計均經由授權開展,且授權部門主要為組織部門。這表明,各所高校在審計授權中達成了一致,滿足經濟審計標準與特點。審計報告主要涉及審計開展情況、存在的不足、評價活動與改進意見等不同內容。即便高校審計報告與評價活動包括近乎相同的內容,然而,從具體層面而言,要求編制合理的體制。
二、高校內部經濟審計實踐問題
(一)宣傳不到位
因學習宣傳不到位,高校領導與群眾尚未形成全面的經濟審計認識,尤其是領導干部,思想態度不端正,無法將經濟審計看作普通的經濟監督手段,有些錯誤地理解為僅僅是問題干部方可被審,還有一些認為經濟審計必然會查出問題,使得干部經濟審計無法尋找有效突破口。另外,還存在下述不正確的認識:只針對領導干部開展審計工作,且調任或晉升已流出明確意向,經濟審計流于形式。
(二)審計內容不完整
現階段,對高校而言,內部經濟審計較為合理,其中審計內容以財政情況與財務收支為主,主要圍繞真實性、科學性與有效性,內部控制的健全性,關鍵經濟決策流程規范性、經濟資源利用程度展開檢查。但忽略經濟性,無視成效。另外,高校不屬于盈利機構,它是培養人才的主要搖籃,也是開展科學研究活動的基本場所,當評判高校效益時,不允許單純考慮經濟效益,還應兼顧社會效益。然而,審計與評價涉及的社會效益卻面臨較大難度。
(三)審計具有滯后性
現階段,大多數高校均是徹底調任領導或者完全退休后方開展經濟審計,此種模式不滿足先審計、后調任體制。另外,由于工作需求的作用,不可避免會遭遇領導干部一起轉崗或者離任現象,引發審計工作繁忙、時間緊迫與工作人員短缺等問題。同時,一些高校因缺少內部專職人員,外加業務水平的制約,嚴重阻礙了審計工作的開展。上述因素均會引發經濟審計滯后問題,進而降低審計質量。
(四)審計評價指標機制缺少有效性
一般條件下,任務書中并未提出具體的責任,無法開展量化考核,更不能有效、真實評價待審計者。在工作實踐過程,因缺少詳細的量化標準,未編制規范的評價標準,使得審計評價缺少規范性,存在盲目性。
(五)經濟審計尚未擺脫財務收支審計
現階段,在各所高校,主要面向財政收支開展審計工作,審計形式停留在就賬審賬,缺少深入調查。例如,待審查對象是否存在小金庫、是否存在賬外賬、是否存在因決策失誤而引發的資產流失問題。由于側重點模糊,不滿足經濟審計標準,無法完全展現經濟審計報告自身的價值,審計結果也無法引起領導干部的關注。
(六)審計人員短缺
因大量調動、集中任免,統一開展審計工作,審計任務繁重,加劇了其與審計人員數量之間的矛盾,直接關乎著審計效果,并可能降低審計質量。突擊性審計一般無法實現預期效果,外加因責任人長期任職,因審計力量不足,無法準確捋順經濟問題,使得審計開展不全面,制約審計質量。
三、開展經驗與改進對策
(一)強化領導,提升宣傳力度
明確領導認識在經濟審計開展中所發揮的作用。因審計工作涉及多項內容,較為艱巨,學校領導應引起重視,密切關注審計工作進展,提出對策,切實解決實際困難,全面監督,合理指導,進而增強自信心,提升責任感。高校經濟審計具有系統性,大部分人均存在認識不足的問題,不了解審計流程,因此,配合不到位。針對這一情況,應強化領導,提升宣傳力度,讓工作人員明確經濟審計在增強責任心、整改工作風氣、促進廉政建設中所發揮的作用。在具體的工作環節,審計部門應主動溝通相關部門,掌握年度審計項目,同時,列入技術范疇。以此來讓審計部門科學編排工作時間,規避突擊性任務,提升科學性,降低盲目性,規范開展審計工作。
(二)完善經濟審計內容
經濟審計的本質為績效審計,且具有人格化特性,因此,經濟審計不僅要滿足法律規范,還應增設效益性內容,同時,結合具體的審計對象,明確重點內容,以院系領導審計為例,不僅要結合預決算審核,還應參照教育服務產出,聯系社會效益,并剖析投入產出比,科學評價經費使用;在部門領導審計中,主要圍繞審計預決算落實與內部控制展開審計。
(三)優化配套體制
首先,大力開展立法建設,依托正在使用的審計法實施修改與調整,完善與領導干部審計相關的法律規定,確保經濟審計依法、規范開展;其次,詳細設定責任追究體系,針對由于不面向調任領導實施經濟審計與經濟審計不完全而引發用人失察、出現錯誤等問題進行嚴肅追究,同時編制具體的追究規范;最后,各個領域應編制適應自身,且規范、合理的指標體系,規范評價口徑,統一制定評價標準,增加評價活動的可行性。
(四)構建完整、合理的經濟評價機制
因高校自身具有特殊性,評價經濟活動不僅牽扯事業單位基本特性,還需兼顧企業單位自身性質。高校需要從自身著手,構建完整、合理的經濟評價機制,不斷規范和優化審計評價工作,以此來提升審計工作的可行性,增加審計結果的客觀性。編制經濟評價機制時,一定要堅持公正、關聯與可比性原則,合理利用定量以及定性分析方法,從標準、規范、經濟、有效等著手有效編制。
(五)創新審計方法,改善審計質量
首先,開展審計工作之前,廣泛收集資料文件,并在此之上,深入剖析審計風險點,掌握控制措施,同時編制詳細的審計方案。為此,待審計人員應撰寫述職報告,虛心聽取述職報告,進而幫助審計人員進一步掌握具體情況,降低盲目性;其次,準確把控審計重點,強調審計目標的落實,明確重大經濟決策流程以及開展效果,關心資產負債損益,重視內控制度編制。并借助調查問卷與舉報信箱等形式,搜集和掌握更多與經濟審計相關的信息;最后,嚴格開展復核工作,具體指代核檢審計底稿、檢查審計報告,有效找到審計錯誤,改善審計質量。增加與待審計對象之間的交流。另外,全面開發審計軟件,大面積推廣使用,以此來控制誤差、提升工作效率、減少審計風險。
(六)重視審計隊伍建設,增強業務素質
經濟審計工作要求從業人員應具備深厚的專業基礎與較強的專業技能。審計部門應圍繞優秀審計項目有計劃性地開展評選與分析活動,以此來增強業務素質,并構建良好的激勵體制,進而提升工作自主性,組織系統學習相關規范,有效把控政策界限,最終為有效考核與系統評價奠定基礎。高校經濟審計具有一定的專業性,且對政策性的要求較高,存在較大的風險,這要求審計人員應具備良好的素質修養,并明確審計工作性質。審計人員應秉持積極、公正的態度,滿懷使命感,全面貫徹審計核實問題,有效處理。在具體的審計環節,除要抗衡歪風邪氣、依法開展審計監督外,還應參照審計法有效維護合法權益,嚴肅處理打擊報復行為。
四、結語
在高校中,經濟責任審計指代科學評價領導干部,正確看待其經濟業績,明確肩負的責任,以此來提升責任感,快速推進全面履行職責、勤政廉潔、奉公執法之風,促進依法治國。同時,內部經濟審計還有利于腐敗之風的全面預防,可整治財經紀律,提升財經管理水平,增加教育效益。踐行內部經濟審計關乎著高校的發展,可整治腐敗現象、增強責任意識,促進廉政建設,有利于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全勇.淺談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問題及對策[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8,(7).
[2] 黃忠莉.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策略研究[D].貴州財經大學,2012.
[3] 宋孟寧,蒲文婷.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風險成因及對策研究[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10,(2).
作者簡介:黃澤晶(1977-),女(苗族),湖南懷化人,就職于湖南醫藥學院審計處綜合審計科,南昌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審計、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