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特別是自從新世紀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的經濟建設進入了一個新時期。不管是社會經濟總量還是經濟發展速度,都讓海內外的政治家、經濟家豎起了大拇指。不過隨著當前國際形勢的不斷變化,中國進行經濟發展所遇到的困難也越來越多。文章將著眼于當前中國的國內外環境,分析中國經濟增長的趨勢。同時預見性地分析當前中國進行經濟發展所遇到的困難,并且結合筆者的見解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經濟增長;勞動力過剩;困難與挑戰;解決對策
一、未來中國經濟增長趨勢研究
我國政府進行經濟發展的決心是堅定的,是不可動搖的。正是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我國人民克服了諸多的困難,進行了歷史性的改革開放。目前,結合國內外環境的分析,筆者認為中國未來經濟增長趨勢主要有如下幾點:首先,經濟增速會放緩。這一特點是由于現實環境引起的,在改革開放最初的20年內,支持經濟發展的一大因素便是我國豐富的礦產資源等不可再生資源,而隨著這些不可再生資源在巨大的市場需求下不斷被消耗,使得這樣的“動力”在逐漸衰竭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其次,中國經濟會持續增長的態勢是不會改變的。由于國家政府不再一味的追求“純GDP”,而是轉向了“綠色GDP”等新興概念。而相關綠色、低碳產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是不可估量的,而且隨著相關科學技術的不斷支持,以勞動力密集型為主的企業正在逐漸轉型,以流水線代替工人的科技密集型企業正在逐漸崛起,正逐漸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中堅力量。最后,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全球化”趨勢將會不斷增強。這是由于全球經濟化引起的。隨著全球經濟“一超多強”的局面逐漸形成,全球經濟已經不是由一個國家或是一個組織所能夠主導的了。新型經濟體,例如金磚四國、歐盟、東盟等都逐漸在全球范圍內發揮著極其強大的影響力,而我國前領導人曾經有過這樣的論斷“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離不開中國”,正是對當今中國經濟發展的現狀的精準預測。
二、中國當前經濟發展遇到的問題與挑戰
(一)勞動力過剩
根據最新的人口調查報告顯示,中國人口共計13.68億,其中農村人口占到了53%,而適齡勞動力人口占到了總人口比重的45%。盡管我國企業眾多,但是仍然不能夠消化如此的勞動力。也正因此,造成了當前勞動力過剩的局面。其中最突出的地區便是珠三角以及西部等地區。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區,珠三角一直是勞動力密集型的代名詞,其中尤以深圳、珠海為代表,而隨著企業的不斷升級轉型,現代科技逐漸取代了大量的人工勞動,流水線形式的工序為企業節省了大量的勞動力;而西部地區雖然人口少,但是由于經濟尚未完全開發,大量的勞動力找不到市場,形成了尖銳而又深刻的矛盾。
(二)科技在經濟中所占的比重過低
從總體上來說,我國仍然屬于以勞動力為主要推動力的經濟發展國家。而從一些外國的發展經驗來看,只有將科技作為第一推動力,社會經濟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但是從我國的現實情況來看,科技型企業多而不精,站在頂點的多位國有企業,而一些民營企業例如華為,為經濟增長所作的貢獻只能說是“杯水車薪”、“九牛一毛”。因此,科技在經濟中所占的比重過低是阻礙我國經濟增長的一大因素,如若不加以重視和解決,我國的經濟將在可預見的未來陷入困境,甚至崩潰。
(三)地區之間經濟發展“畸形”限制了總體的經濟發展能力
我國目前經濟發展陷入“畸形”是一個無可爭辯的事實。具體來說,東部地區經濟發展較好,中部次之,西部相對來說較差。而這樣的格局就像是一個木桶,短板之處恰好限制了整個木桶所能夠容納的水的總量。因此,地區之間經濟發展“畸形”限制了總體的經濟發展能力這一論斷是成立的。加上東部以及中部地區利用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經濟、科教等資源大力發展,這樣的“畸形”態勢有進一步發展的趨勢,為我國經濟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三、解決中國經濟發展遇到的困難的幾點建議
(一)解決“勞動力過剩”
解決勞動力過剩,加強就業一直是我國政府進行社會維穩的方針之一。解決“勞動力過剩”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加強對勞動力的培訓,使之成為社會經濟建設所需要的“高層次人才”;其次,鼓勵無業人員創業、就業,間接解決更多的勞動力過剩問題;最后,積極拓寬海外勞務市場,例如南美與北非,這些地區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來完成經濟建設,而我國大量的勞動力可以完成完美的嫁接。
(二)科技興國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放到目前我國的經濟建設中來是非常恰當的。作為政府來說,要加強對科技型企業的支持力度。我國并不缺科技型企業與人才,缺的是政策環境支持,缺的是氛圍,而政府恰恰可以利用體制的優勢來完美地彌補這一點。作為企業來說,加強自身的轉型升級,以科學技術為導向,加強科學技術的引入與使用,增強核心競爭力,才能夠為企業的發展作出良好的保障,才能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注入一劑“強心針”。
(三)平衡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
既然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已經出現,那么我們應該正視這個問題而不應該回避。筆者認為有如下的解決對策:首先,從國家層面加強對中西部發展的扶持力度,利用稅收、政策等優惠來減輕西部的發展壓力,同時,加強對西部的招商引資,使得其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其次,從東部地區的角度來講,要積極幫助西部省市進行建設,積極傳授自身的發展經驗,使得其能夠少走彎路,盡快地縮小差距;最后,作為經濟發展落后地區,也要審視自身的不足,通過不斷地發展來盡快擺脫這一局面,使得自身的發展最終成為祖國發展的“拼圖”,而不至于成為木桶的“短板”。
四、總結
這幾十年以來,我國的經濟建設所取得的成就是不容置疑的,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在全國人民以及海內外僑胞的共同奮斗下,我國在未來一定會迎來又一輪的經濟建設。全體人民應該不畏艱險,勇往直前,不畏艱苦,才能完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
參考文獻
[1]張占倉.中國經濟新常態與可持續發展新趨勢[J].河南科學,2015,(1):91-98.
[2]趙岳陽,潘石.中國經濟發展問題的理論述評[J].社會科學戰線,2011,(12):76-81.
[3]劉慶國.中國特色循環經濟發展問題研究[D].山東輕工業學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