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書籍在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中一直扮演著無法替代的角色。隨著社會現代化、信息化進程的發展,教科書越用越新,教材被廣大師生們束之高閣、棄之不用,從而造成了對教材的巨大浪費,教科書的回收再次利用已經迫在眉睫,既減少資源浪費,同時又能減輕學生的經濟負擔。文章對大學城舊書回收利用規劃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大學校園;廢舊書籍;舊書回收利用;綠色環保;循環利用
一、背景分析
在我們學生的生涯,書籍在我們不斷積累知識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以科教興國的知識經濟時代,中國這個人口大國越來越重視教育的重要性,而連接知識與人的關系中,教科書成為了紐帶;教課書是一屆一換,一年一更新,而在畢業季校園內不乏出現一些地攤處理廢舊書籍,四六級復習資料,計算機資料,各種雙學位的課本,考研書籍,公務員書籍,英語雅思、托福、GRE……市場雖小,但真可謂“五臟俱全”;在提倡節約型社會,提倡可持續發展為背景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廢舊教科書應該如何處理來適應我們這個節約型社會,究竟我們應該如何處理?當我們需要時惜以為寶,不用時就變成礙眼的廢物時的廢舊書籍呢?是一堆堆論斤賣掉,還是應該讓它變廢為寶,循環利用呢?我們一直在喊環保口號,也一直在倡導節約紙張,但事實上,我們有很多方法可以實現書籍的循環利用,卻一直都被忽視了。
循環利用教科書,已經不是什么新話題了,許多國家早已將此付諸實施。在澳大利亞,課本跟桌椅一樣,是公共財產,學生是只能借閱的;在英國,教科書循環使用遵循自愿原則,但很多人都大力支持;在美國,教科書也不屬于私人,而是將課本和桌椅一起進行編號……目前,雖然我國的教科書循環利用還處于探究階段,但我們也應該盡微薄之力讓我們的廢舊課本再一次開出艷麗的花朵。
二、建設目標
每年都會有很多的舊書籍僅僅被當作廢紙賣給廢品收購站,這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浪費行為。如何能讓這些放錯了地方的寶貝發揮出它們應有的作用呢?如果能建立一個專業性書籍回收利用機構,從同學和回收站低價購買舊書,把買來的和收集的書籍進行分類處理,用最少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利用價值,既可以減少浪費,又可以幫助缺少或丟失課本的人低價購得書本,還可以豐富學生的閑暇生活,是一個一舉三得、可行的計劃,同時間接地降低了能源的消耗,減少了廢水、廢氣的排放,真正做到了綠色環保。
三、建設方案
在大學校園或者大學城周邊建立一個以舊書回收與銷售的小型店面,主要目的是給在校學生提供廉價的舊書籍,擴大書籍的流通范圍,體現書籍的特有價值。之后,大學城商業區或者大學內部租賃一家店面作為店鋪。與此同時,與蚌埠大學城內的某家書店老板進行溝通,請求他作為該機構的顧問,定期為店員做培訓。最后,將書籍在店面里進行銷售,實現書籍的真正意義。
調研階段:采取問卷調查方式,向全校師生展開問卷調查,并收集其他相關資料及市場調查,進行項目實施可行性分析,找出此項目實施的潛在價值,制定實施計劃,開展前期準備工作。
機構試運營階段:確定該項目初期的市場位置,與校內圖書館、校內教務處、校外書店建立合作關系。同時召集工作人員,做初步培訓,建立一個有一定規章制度的團體。
在校園內利用一切宣傳方式讓大學生充分了解該項目實施的必要性;通過宣傳單、展板、海報、噴繪、校內廣播、校內學生團體、校內學生會等進行主題宣傳,讓在校學生知曉該項目的建立,收購他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廢舊書籍,采取上門收購書籍戰略,讓他們足不出戶處理廢舊書籍。在學生團體中建立良好的信譽,取得學生的信賴。在學校畢業季,取得校內書籍收集權力,在各個宿舍樓設立臨時收購點,同時采取進入寢室、自習室收購的方式進行舊書回收,整理并上架,在店面處建立長期收購,銷售的機制,隨時歡迎廣大師生前來買和賣舊書。
四、廢舊書籍去向
(一)讓在校大學生低價購買所需書籍或者資料
每年大學生都要面對考研、四六級、計算機等多種考試,如若從書籍市場上購買新的書籍或者復習資料,一來價格不盡人意,二來書籍信息質量難以取得保證。而廢舊書籍價格便宜,適合同學選購,并且廢舊書籍中會有相關筆記,減少對于參差不齊的圖書市場選購書籍的失誤率,同時同學在學習的道路上不至于像拿到新書那樣難以下手。
(二)與校方合作,為每年貧困大學生提供低價課本
在大學里還是會有少數家庭困難的同學難以支付學費、課本費的情況,該舊書回收利用機構與校方合作,在每學期開學之前取得有關同學的相關信息,在假期里準備好該學期學習的專業課教材及資料,以便同學方便購買的同時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對于特別困難的同學,免費提供相關專業書籍。
(三)與校內圖書館合作
該機構可以與校方圖書館合作,向他們提供所需采購的書籍,豐富大學圖書館書籍的數量,同時提高書籍的利用率。
(四)向貧困小學捐獻部分書籍
許多大學生的廢舊書籍愿意捐給貧困山區那些需要課本的孩子,但苦于校內沒有這樣的捐贈途徑,這同時也是書籍回收利用的一個途徑。該機構可以作為捐獻書籍的中間方,定期向貧困山區捐贈書籍。
對于沒有使用價值的廢舊紙張可與當地廢舊收購站合作,將廢舊紙張賣給他們。
五、推廣計劃
若該項目能在蚌埠大學城運行成功,下一步工作就是將這一機構在蚌埠市各中小學內建立運行試點,初步實現蚌埠市內的書籍的回收利用,減少資源的浪費;若效果良好,則在全省內的各大高校建立試營試點;甚至在全國內建立相應的舊書回收利用機構,并與各大商家聯系,讓廢舊書籍發揮出最大利用價值,變廢為寶;最終掀起全國范圍內的舊書再利用熱潮,為全國的環保事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六、總結
不管廢舊的書籍去向是捐贈還是再次回到同學的手中,該機構的存在對于書籍的回收利用都會起到促進作用。資源節約已成為全球性問題,太多的書籍不能被循環利用,從而造成紙張的浪費,以至于資源不能循環利用。應發展循環課本,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
參考文獻
[1]曾煜.人大校園內廢舊書籍回收利用規劃[J].科技創業家,2013,(16).
[2]江明.關于教科書循環利用制度的思考[J].科學與決策,2005,(10).
基金項目:蚌埠學院2013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AH201311305102)。
作者簡介:張楓(1994-),男,安徽阜陽人,蚌埠學院交通運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