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駐馬店市是農業大市,但其農業資源和產業優勢并未能有效轉化為商品優勢和市場優勢,發揮電子商務的優勢,解決駐馬店農產品產業發展中的問題,對調整產業結構、推動農產品產業升級、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實現農民增收具有重大戰略意義。文章認為要促進駐馬店市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就必須理順政府與企業的關系、綜合利用多種經營模式、加強物流體系建設、注重人才培養力度。
【關鍵詞】電子商務;農產品發展;駐馬店市;農業資源
駐馬店市是農業大市,素有“中原糧倉”、“中州油庫”、“芝麻王國”之稱。泌陽香菇、正陽花生、平輿白芝麻等特色農業在河南乃至全國都有較高的知名度。為進一步推動電子商務發展,2014年駐馬店出臺了《駐馬店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意見》。截至2015年9月,全市已有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1200多家,電商務交易額113億元,其中大部分涉及農產品電商。但總體上來說,駐馬店市農產品電子商務仍處于初級階段,仍然存在諸如農民對電子商務的認識有待提高、農產品電子商務配套環境有待提升、龍頭企業不大不強,帶動能力低、科技含量不高,產品附加值較低、品牌意識差,物流技術比較落后等問題。因此,要發展壯大駐馬店市農產品電子商務就必須做到以下方面:
一、政府發揮推動作用
(一)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網絡基礎設施建設
推動“三網”融合,搭建網絡信息平臺,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通過政策引導搭建電子商務環境平臺。
(二)制定駐馬店農業電子商務發展戰略
明確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目標、戰略重點、任務、發展模式和形成農業電子商務產業鏈的戰略步驟;制定農業信息化體系框架、技術標準和市場的規范準則,為駐馬店農產品電子商務奠定政策環境。
(三)加大對農產品電子商務工作的引導
通過市公共保稅中心建設的(O2O)E博館、電子商務產業園為電商企業搭建合作平臺,繼續推進阿里巴巴·駐馬店產業帶建設,推動與京東網、當當網、中國網庫等電商巨頭的深度合作,使電子商務平臺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村專業合作組織、農資生產配送企業、種養大戶等開展合作,形成雙向互動的應用協作機制。
(四)搭建全方位合作交流平臺
通過“農洽會”和電子商務高峰論壇,加強與國內外農產品加工企業全方位合作交流,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使企業能夠始終保持理念領先、技術領先。
(五)孵化微小網企搭建創業平臺
壯大網商隊伍,出臺農產品電子商務稅費減免政策,鼓勵農民個人、生產組織和企業發展電子商務,采取多種途徑解決微小網商資金和技術短板。
二、企業發揮核心作用
(一)企業樹立電子商務發展意識
快速推進農產品電子商務,并非要求農民都去開網店,而是要發揮涉農電子商務企業在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的核心作用。利用互聯網技術,掌握最新的農產品需求信息,縮小生產、流通、消費之間的距離,提高資金、技術、信息的有效傳輸,提高農產品附加值。近年來,駐馬店市大量引入國內外大型食品集團,如英國聯合食品集團、香港華潤集團、徐福記、維維豆油等,農產品工業化、品牌化道路迅速發展,但是電子商務卻明顯滯后。因此,鼓勵引導大型骨干企業加快電子商務應用,加大電子商務投資,拓寬營銷渠道,實現直營、經銷商、網商和諧發展。并以此帶動一批本土電子商務企業做大做強,鼓勵傳統商貿企業網上開店,實現“店商”與“網商”的有機融合。
(二)促進電子商務創新發展
大力推進移動網絡新技術應用,支持電子商務運營商與電信運營商、增值業務服務商和金融服務機構開展對接,利用手機APP、掌上電腦等智能移動終端在商貿流通的應用,擴大產品宣傳覆蓋面。加強電子商務新技術自主研發和引進,加快成果轉化,努力實現線上體驗與線下體驗的統一,引導和支持電子商務企業開拓新領域,發展新業務,探索新模式。中小電子商務企業要推進大數據、物聯網應用,注重平臺開發、信息處理、數據托管、應用系統和軟件運營等外包服務,提高經營領域份額。
(三)整合社會資源,合作建立電子商務經營機構
支持、鼓勵傳統商貿企業、電子商務企業和相關機構采取合資、協作、托管、代理等不同方式,整合社會資源,合作建立電子商務經營機構。近年來,駐馬店名優產品網等特色產品推介網站的開通、電子商務協會和網商協會的成立都有利于進一步推動傳統商貿企業相互聯系,整合資源、共同發展。
三、綜合多種經營模式
(一)以產品分類的經營模式
從產品附加值和電商難易度兩個維度可以將農產品分為四個類別:第一類為高附加值且易于做電子商務的產品;第二類為高附加值但不太易于做電子商務的產品;第三類為附加值低但易于做電子商務的產品;第四類為低附加值且不易做電子商務的產品。應該分清主次,重點發展第一類和第二類。針對第二類農產品不易做電子商務的特點,要創新營銷模式,采取預售等方式,減少倉儲時間,加大冷鏈物流建設,減少成本。
(二)以企業分類的經營模式
在發展電子商務過程中,需要根據行業發展水平,結合農戶、農產品生產組織、涉農企業及其經營目標和自身的條件相機抉擇。資金、技術等條件較好的重點龍頭企業,選擇專業化垂直B2B模式;沒條件建站的大宗農產品工貿企業則宜選擇水平B2B模式;規模較大的農產品零售企業適合網絡直銷型B2C模式;大量中小型農產品零售企業和組織更適合選擇第三方平臺型B2C模式。當然我們也要根據不同的地方特點選擇,例如C2B、C2C等電商模式。
四、注重人才培養力度
把引進培養電子商務高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有機結合,在落實現有各項人才優惠政策的基礎上,針對電子商務人才特點,研究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加大對電子商務人才的扶持力度。依托市電子商務協會、網商協會和跨境電子商務學院,扎實推進應用技術人才教育和培養,加強電子商務人才引進,鼓勵企業與黃淮學院等高等院校加強合作,建立人才培訓實踐基地和創業孵化中心。鼓勵高校畢業生通過電子商務創業,提升就業水平。
參考文獻
[1]張勝軍,路征,鄧翔.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的評價及建議[J].農業經濟,2011,(10).
[2]陳杰.我國專業市場電子商務市場融合發展研究[J].農業網絡信息,2013,(10).
[3]張權,吳海燕.基于電子商務背景下農產品經濟發展研究[J].科教文匯,2014,(8).
作者簡介:趙羅漢(1985-),男,河南洛陽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農村治理、公共服務;賀博博(1985-),女,河南洛陽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