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森林病蟲害防治是國家減災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保護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防治森林病蟲害不但要從思想上提高覺悟,而且要從法律上健全法制體系,讓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有法可依。?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必須從維護生態平衡的觀點出發,采取綜合防治和生態控制措施,強化預防工作,實行綜合治理。在指導思想上,要實現由重除治向重預防轉變。在防治策略上,采取綜合性營林措施,搞好重點林業工程項目,將病蟲害預防措施納入規劃設計中,實現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轉變。
關鍵詞:森林防治;病蟲害;生態環境
中圖分類號:X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2-0093-01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是陸地上最大的生物群落,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在我國,頻繁的森林病蟲害已對國民經濟發展形成沉重壓力和威脅,因此防御森林病蟲害的發生是保護森林、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盡管森林病蟲害發生機制極為復雜,使得人們難以預料和應付它的到來,但通過前期預兆指標分析,實現森林防御病蟲害能力預報,進而做出合理的決策已是有效抵御和減免森林主要病蟲害發生的一種新途徑。
一、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從立法、執法、監督、利益關系、歷史文化傳統、公民的法律素質和自然因素等方面,提出保障其有效實施的對策和建議。首先,要了解.森林病蟲害防治法律制度實施的影響因素;其次,保障森林病蟲害防治法律制度有效實施的對策。把保障森林病蟲害防治法律制度的有效實施作為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明確執法主體應有的地位和責任,使執法者和守法者都形成依法辦事的習慣。加強執法體系建設,強化監督,協調利益關系,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質,綜合運用政治、經濟、法律、教育、科技等各種手段,切實提高執法效益。要為制度的實施提供足夠的經濟基礎,不斷完善我國的民主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努力提高國民的綜合素質,為制度實施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二、森林病蟲害直接影響著森林資源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今后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首先要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建設和實施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認識。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標志,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是保護森林資源,促進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環節。二是從減輕危害損失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高度認識。森林病蟲害的嚴重發生,直接制約著森林資源的發展,抓好森林病蟲害防治,不僅可以大大降低損失,保護森林資源,而且能夠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三是從實現新世紀林業跨越式發展的高度認識。森林病蟲害防治對加快造林綠化步伐,改善生態環境,提高森林資源質量,促進產業發展,擔負著支撐保障任務,實現林業跨越式發展必須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四是從保護我國及我省的生態安全提高國際聲譽的高度來認識。
其次要加強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預測預報是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礎。各地必須堅持把病蟲害的調查監測工作放在首位,對轄區內的全部森林資源進行病蟲害調查監測,要以全面、及時、準確地掌握森林病蟲害動態作為基本目標,確定專人、固定地塊、明確對象、指定方法、定時調查,做到及時發現、及時除治,堅決避免平時不調查,等到發現已是嚴重危害的局面。在保護好現有林的基礎上,造林要堅持適地適樹,采用良種壯苗,營造混交林,實行工程造林和集約經營等林業措施,把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貫穿于林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全過程),加強早期預防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增強林分自然抵御病蟲害的能力,走出一條林業生產與病蟲害防治協調發展的路子。
三、在實行綜合治理的過程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一是從生態學角度出發 森林、病蟲、天敵三者之間有的相互依存,有的相互制約。當它們共同生活在一個環境中時,它們的發生、消長、生存又與這個環境的狀態關系極為密切。這些生物與環境共同構成一個生態系統。綜合治理就是在育苗、移栽和養護管理過程中,通過有針對性地調節和操縱生態系統里某些組成部分,以創造一個有利于植物及病蟲天敵的生存,而不利于病蟲孳生和發展的環境條件,從而預防或減少病蟲的發生與危害。
二是從安全角度出發 根據森林生態系統里各組成成分的運動規律和彼此之間的相互關系,既針對不同對象,又考慮整個生態系統當時和以后的影響,靈活、協調地選用一種或幾種適合園林實際條件的有效技術和方法。如園林管理技術、病蟲天敵的保護和利用、物理機械防治、化學防治等措施。對不同的病蟲害,采用不同對策。幾項措施取長補短,相互輔佐,并注意實施的時間和方法,達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同時將對生態系統內外產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既控制了病蟲危害,又保護了人、天敵和植物的安全。
三是從保護環境,恢復和促進生態平衡,有利于自然控制角度出發 森林病蟲害綜合治理并不排除化學農藥的使用,而是要求從病蟲、植物、天敵、環境之間的自然關系出發,科學地選擇及合理地使用農藥,在城市園林中應特別注意選擇高效、無毒或低毒、污染輕、有選擇性的農藥(如蘇云金桿菌乳劑、滅幼脲等),防止對人畜造成毒害,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充分保護和利用天敵,逐步加強自然控制的各個因素,不斷增強自然控制力。
四是從經濟效益角度出發 防治病蟲的目的是為了控制病蟲的危害,使其危害程度低到不足以造成經濟損失。因而經濟允許水平(經濟閥值)是綜合治理的一個重要概念。人們必須研究病蟲的數量發展到何種程度,才能采取防治措施,以阻止病蟲達到造成經濟損失的程度,這就是防治指標。病蟲危害程度低于防治指標,可不防治;否則,必須掌握有利時機,及時防治。順便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城鎮街道、公園綠地、廠礦及企事業單位的園林綠化為主體時,則不完全適合上述經濟觀點。因該園林模式是以生態及綠化觀賞效益為目的,而非經濟效益,且不可單純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而忽略病蟲的防治。
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其根本問題是要為制度的實施提供足夠的經濟基礎,不斷完善我國的民主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努力提高國民的綜合素質,為制度實施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種方法各有其優點和局限性,單靠其中某一種措施往往不能達到防治的目的,有時還會引起其它的一些不良反應。害蟲綜合治理是一種防治方案,它能控制害蟲的發生,避免相互矛盾,盡量發揮有機地調和作用,保持經濟允許水平之下的防治體系。總之,森林病蟲害防治是國家減災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保護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