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工是企業實現持續經營,不斷創造經濟效益的最基礎條件。在企業日常生產管理中,需要不斷關注對職工的培訓管理。根據生產實際需求,對職工培訓管理模式與培訓方法進行科學切換,能有效的提升職工的主人翁意識,為企業發展不斷貢獻出新的力量,使企業呈現出蓬勃向上的發展態勢。那么如何實現科學的職工培訓管理模式,對員工進行管理與培訓,是各企業現階段應當慎重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職工培訓;企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C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2-0104-02
簡而言之,企業進行職工培訓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企業生產過程中對各崗位職工的素質需求,并使其不斷提升的過程。企業培訓的內容通常涵蓋對職工崗位能力、工作素養、職業安全健康、心理素質等,通過培訓管理活動的進行,使企業職工能力水平得到提高,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備用,也是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新模式。以下本文對進行職工培訓管理模式與培訓方法進行了探討。
一、制訂科學職工培訓計劃
職工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個人工作能力與崗位職責不匹配現象,現有能力無法跟上時代發展的狀況。因此,職工培訓管理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任務,應在年度或月度基礎上,制訂出科學的職工培訓計劃。年度培訓計劃制訂,應對全年培訓目標進行規劃,在月度培訓計劃工作中針對企業實際,確定一周內固定的某一天為培訓時間,對培訓對象、培訓內容進行系統的規劃。也可要求企業內各部門提交年度或月度培訓計劃,由人力資源部統一進行規劃。培訓對象應涵蓋企業基層工員上至企業管理層,培訓內容涵蓋工作技能,工作態度、職業安全健康與心理素質等一系列培訓。其次,培訓計劃的制訂必須以企業經營戰略目標為基礎,根據企業組織部門、人力資源配置以及與工資福利掛鉤,以系統的培訓體系建設貫穿于企業管理全過程。
二、嚴格制訂職工培訓管理制度與考核標準
在企業職工培訓管理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現基層職工不配合培訓考核,以消極的態度應付培訓過程現象的出現。因此在企業內部應制訂嚴格的職工培訓管理制度,明確培訓組織的構成,在規章制度內嚴格規范培訓人員行為守則。其次,針對企業職能的劃分,上一級管理人員對下級人員的培訓組織活動應承擔相應崗位技能培訓責任,這些內容在培訓管理制度當中都應進行體現。再次,培訓評估流程是培訓結果最直觀的顯現,在培訓之初應針對當次培訓目標制定考核標準,鞭策職工培訓過程中對所學內容進行掌握。通過將培訓結果與個人工資績效、福利待遇掛鉤可以有效提高職工參與培訓積極性,也是對職工培訓成效的評價依據及標準。
三、企業要確保培訓設施及設備的完善
信息時代下,企業職工培訓設施設備與培訓場地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企業應盡可能的實現培訓設施及設備的完善,創造有利的培訓條件,對職工進行培訓。針對一些技術型的企業,還要考慮培訓的技術含量,除了基礎的多媒體設備如投影儀、計算機外,還應配置與企業相關的機械操作模擬培訓設施,以滿足企業職工培訓實際需求。通過對培訓設施及設備的不斷完善提高企業職工崗位技能訓練。
四、組建擴充培訓師資力量
要保證企業職業培訓管理的切實有效,培訓講師隊伍的建設也是職業培訓的重中之重。當前大多數企業主要以外部聘請老師為主,結合少數內部管理層、專業技術人員組成培訓師資力量。對外部師資力量的過度依賴,不僅在費用上、時間安排上存在各種局限性,同時,外部師資與企業實際情況或多者少存在偏差,培訓效果不顯著。因此,企業在培訓師資力量的建設上應以企業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企業骨干為主,選取企業內部擁有豐富管理經驗,具備某一項專業技能,實踐經驗豐富的企業人員組織進行企業職工培訓,如此一來,對企業職工實用性更強。其次,培訓教師自身表達能力與個人業務水平也得到有效提升,再次,企業內部溝通更融洽,培訓學習氛圍更濃厚。
五、持續優化培訓方法
根據企業不同職工類型,培訓內容也應當進行科學調整,培訓的方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例如企業辦公人員,應側重于對辦公軟件,信息化設備等運用的培訓,基層職工著重于技術內容、操作規范類的培訓,基層管理人員應側重于科學管理方法的培訓,專業技術人員則應強調于對技術技能的持續提升。培訓是一個系統的過程,要實現培訓目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系統的,持續的,科學的培訓方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針對現狀,優化現狀,使企業職工持續得到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培養。
例如:職工培訓中最常見的培訓方法為講授法,即通過系統的語言向職工講授培訓內容,這種培訓方法最簡單也最方便,適用于人數較多的培訓工作,同時對培訓的進度與學習的效果極容易進行掌控。其次,還有崗位輪換法,這種培訓方法是通過讓企業職工進行崗位輪換,使職工在不同的崗位上學到新的工作技能,通常崗位輪換法適用于企業新進員工,如此一來可以更好的培訓新職員,同時真正了解自身的優點與劣勢,后緒工作中能更好的滿足崗位需求。再次,還有外協培訓法,通過將職工選派參與行業相關培訓活動,使企業職工緊跟社會發展趨勢,實現工作的創新發展。諸如此類的培訓方法還有很多,需要企業不斷的進行優化,最終目標是為了實現企業經營的長遠發展。
六、實現培訓、考核、工作能力、待遇綜合評價
培訓的最主要目標是了強化職工的崗位技能,提高工作能力,因此,培訓考核也可以作為職工工作能力的衡量方式之一。通過培訓與考核,結合工作能力評價,將工作技能進行等級劃分,不同的崗位等級制訂相對的薪資標準。其次,工作態度、能力素質以及日常工作業績也應作為薪資評定考核條件。根據不同的崗位等級,制定崗位津貼,鼓勵同等級職工積極進取,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再次,培訓與考核結果應進行記錄與保存,也可作為職工崗位晉升以及職務管理的評定依據,從而在根本上調動職工參與培訓、學習技能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職工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基礎,只有持續的進行職工培訓與管理,才能使企業在社會不斷發展的大環境下,實現與時俱進,持續發展。企業需要對業務進行擴展,使企業實現持續穩定的提升,就需要不斷的引進優秀的人才,對現有人才進行教育培訓,通過多種培訓方法的實現與優化,以有計劃、有組織的企業培訓方式,使企業職工職業能力得到提升,綜合素質得以加強。
參考文獻:
[1]劉小寧.做好職工培訓,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水平[J].西部大開發(中旬刊)2010, (6)
[2]李冬梅. 淺析職工培訓在現代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方法及作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32)
[3]張玉珍.關于企業職工培訓問題的思考[J].管理觀察: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