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會計監督作為會計工作的重要職能工作,健全會計監督制度,完善會計監督職能,在激烈的市場經濟環境中,具有重要作用,賦予了會計監督更加艱巨的任務。本文結合我國當前會計監督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建議,對會計監督種類意義、存在問題以及改進措施進行了簡要的探析和闡述。
關鍵字:會計監督;意義;存在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F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2-0163-02
隨著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當代會計行業受政治、經濟、法律、社會文化、會計從業人員素質、會計工作方式、手段以及會計行為等多種因素影響,表現出不同的問題。會計監督主要是會計人員在會計核算時,對特定經濟主體活動合法性、真實性以及合理性的科學審查,和經濟發展一起發展,與會計活動具有直接關系;在生產力水平快速增長的當下,國際關系越來越復雜,理論管理不斷深化,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會計生活在和國際發展接軌的同時,逐步形成了國家、內部以及社會監督三位一體的監督體系。新形勢下,為了增強會計監督職能作用,必須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從根本上強化會計監督,提高會計工作效益。
一、會計監督意義以及種類
會計監督是會計單位機構、相關人員以及依法享有檢查監督職權的政府機構以及工作人員,根據國家法律標準成立的中介組織,在國家法律法規以及會計制度要求下,保障各個單位會計核算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以及法律要求,對單位會計資料完整性、真實性以及相關單位經濟業務事項、財務收支狀況合理性、合法性效益性進行科學監督,從而保障會計信息準確性,提高單位會計工作經濟效益,在會計監督中,會計監督主要由內部以及外部會計監督兩個子系統組成。
(一)會計監督種類
在不同的劃分標準中,根據會計監督執行時間,一般可以分為:事前、事中、事后監督。事前監督在會計監督中,是對將要發生的經濟活動的監督工作;事中監督是對正在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實時性監督;事后監督則是對已經發生的經濟性活動進行監督。在這個過程中,事前、事中監督有助于及時發現發現問題,在正確掌握補救措施的同時,做到防患于未然,為了增強單位會計監督工作準確性,事后監督在經濟活動中,將過程監督更加真實、全面、準確。因此,在實際監督活動中,必須結合單位實際情況,靈活選擇監督方式,根據單位具體監督要求,一般可以分成技術性監督以及政策性監督兩種情況。政策性監督,根據經濟活動的合法性、真實性,在經濟活動中檢查相關工作是否滿足國家法律法規以及政策要求;技術性監督,根據經濟活動的準確性、全面性、完整性,在經濟活動中檢查單位財務會計是否滿足技術核算要求。
(二)會計監督意義
會計監督作為經濟監督體系的重要內容,在經濟活動中,通過充分展現監督職能,在強化經營管理的同時,提高單位會計工作經濟效益。隨著市場經濟日新月異的發展,會計監督越來越重要。
1、合法財務活動以及單位經營管理的需求
會計監督作為單位經營管理的重要方式,通過對單位會計資料合法性、真實性、完整性進行監督,建立有效的原始記錄管理方式,明確崗位責任制度體系。在科學賬務、復式記賬的過程中,從根本上保障會計資料以及質量得到有效控制。
2、經營目標以及經營方針需求
在會計監督工作中,根據會計核算資金、成本、利潤相關價值指標,對相關活動進行科學調節、控制,在改善經營管理目標的同時,增強經濟效益,保障預期目標。例如:在資金指標中,通過掌握資金在一定時點的占用情況,從根本上避免盲目采購、物品積壓帶來的負面影響;在利潤指標中,通過掌握資金占用經濟效益,對單位勞動進行科學監督;在成本指標中,通過綜合分析各種費用支出情況,從根本上杜絕浪費。
3、資金安全完整的需求
在單位會計監督中,資金完整性、安全性主要是指銀行存款、單位現金、資金、債券、其他形式的貨幣資金、股票等商品、有價證券、產品以及相關資產完整、安全性的保護,從根本上避免由于資產管理混亂,造成的損壞、濫用以及占為己有現象。在跨級監督工作中,通過定期核實財產,不斷促進資產管理方式,從根本上保障資產完整、安全性;在資產控制中,通過限制無關人員與單位資金接觸,從根本上防止占為己有、偷盜現象發生。
二、當前會計監督存在問題
(一)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規
由于各種因素限制,當前我國很多會計監督準則缺乏實際可操作性,和《會計法》配套的法律法規不完善,很多企業在會計監督中,利用財務造假,對社會公眾、股東以及相關利益人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在刑法和民法中,由于缺乏缺乏科學的制裁制度,在依賴相關準則以及《會計法》處理中,對會計監督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導致法律法規不能切實發揮作用。
(二)會計監督內部控制混亂
由于很多會計從業人員素質不高,在很多會計信息失真的同時,從業人員缺乏獨立性,對內部監督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在大多數單位經營中,由于經營者雇傭會計人員,在為經營者服務的同時,獲得相應的報酬,從而形成了嚴重的被管理者和管理者關系;在會計審計監督概念模糊、監督含糊不清時,會計監督僅限于表面工作。
(三)缺乏健全的社會會計監督
由于利益關系到,很多會計師注冊不能從根本上得到保障,在殘酷的生存競爭中,很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和相關委托單位進行利益交換,在委托單位授意后,開虛假審計、驗資報告,讓會計監督作用流于形式。另外,部分會計師事務所為了謀求自身里利益,惡意壓低審計收費,由于成本資金原因,當審計收費過低時,會計師注冊根本無法保障審計程序;在審計結論有差異時,由于社會公眾、媒體監督力量不夠,財務造假檢舉、保障檢舉者法律法規不健全,在揭露、檢舉財務造假社會公眾、媒體中,沒有統一的標準以及規定,導致社會公眾、媒體不能切實發揮社會監督作用。
(四)政府、電腦會計監督不健全
在實際會計監督工作中,由于政府相關部門協同能力較差,缺乏健全的執法力度,導致很多執法部門在會計監督檢查中,存在違法行為處理不透明、不具體、不嚴厲等現象。隨著電子網絡技術快速發展,遠程數字通訊逐漸成為當今會計工作的重點,在會計資訊中,不僅提高了操作水平,對資料安全也有很大作用。在實際工作中,隨著電子信息技術廣泛應用,通過電腦進行欺詐、舞弊、貪污的現象越來越嚴重。
三、推動會計監督的職能工作的改進措施
(一)健全會計法律法規體系,增強政府會計監督效率
在增強當前會計準則可操作性時,為了保障會計準則始終處于原則化基礎上,必須從國情出發,結合單位發展情況,降低同一事項不同處理方式,對會計監督造成的不良影響,從各方面完善當前會計概念框架以及原則。在加快會計監督民事立法的過程中,對會計監督內部控制造假現象進行嚴格的刑事處理,從而保障法律威嚴。為了完善內部控制體系,保障單位負責人責任體系,在加強內部監督機制作用時,根據內部控制制度,將會計監督要求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增強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以及業務水平。
現階段,由于各種因素影響,我國會計檢查監督工作相當松散。為了提高會計監督職能效益,在會計監督過程中,相關部門必須根據《會計法》相關要求,在有效協調工作進程時,將各部門有機聯系起來,進行聯合性執法,從而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更加完整、真實的基礎性信息。通過設立年度定期性經濟檢查監督辦公室,充分利用計算機基礎平臺信息共享的優勢,降低會計檢查監督工作成本,統一會計數據核算相關信息,從根本上避免執法不嚴、重復執法造成的不良影響,從源頭上遏制住造假現象,增強會計監督效率。
(二)優化社會會計監督職能工作
為了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在完善政府監督時,會計師注冊協會必須嚴格實行自律性規范、條約,不斷開放會計師注冊市場,引入優秀的行業競爭對手,提高會計師行業職業能力以及整體水平。在強化會計師獨立性的同時,提高會計師注冊違法成本,讓會計師事務所在造假性財務案件中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另外,法制建設作為社會監督以及國家建設的重要保障,必須健全各項法律法規,完善會計從業人員素質道德建設,在保障財會人員綜合素質的同時,充分發揮社會公眾以及媒體的監督作用,從各方面確保會計監督有效性、完整性。
會計監督在當前經濟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對維護市場經濟以及會計秩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根據財政問題,保障會計監督職能以及社會職能,在不斷完善自身實力的同時,提高社會主義經濟服務力度。
參考文獻:
[1]李林.淺析目前會計監督中存在問題及建議[J].中國科技縱橫,2013,(3).
[2]孔赫.淺析會計監督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商場現代化,2010,(36):165.
[3]呂浩,李曉麗.內部會計監督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林業財務與會計,2003,(8):45.
[4]楊繼秀.關于會計監督問題及建議的探討[J].企業技術開發(學術版),2008,27(5):46-47.
[5]趙森鋼,孫冬梅.林業會計監督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綠色財會,2010,(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