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的音樂表達需要不同的技法的支撐,而把握不同層面的技法是為了更好地表現音樂,其中,踏板技術就是一門重要的課題。若自身具備了一定得音樂修養和鑒別能力,但卻沒有掌握嫻熟的技術,也是不能演繹好每一首音樂作品的。
關鍵詞:鋼琴演奏;技術;踏板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2-0036-01
踏板在音樂中是一個重要的元素,是學習者必修的一門課程,它對音樂起到了裝飾的作用,豐富了音樂表現內容。如,在多聲部的旋律進行中,很多情況下是既要保持長時值低音的穩定性(和聲低音一般為長時值單音,而這個音很快會消失),又要保證其它聲部進行的連貫性,這時就需要運用踏板,踏板的延音作用能使和聲低音與其它聲部穩定地進行。再如,在許多跨度較大、跑動的分解和弦伴奏織體音群中,踏板的運用也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增強旋律線的連貫性和流動性,為音樂鋪墊和襯托。
當然,踏板不僅能延音,還能改變音樂色彩。音樂是一門純聽覺的抽象藝術,故演奏者所演奏出的聲音就至關重要,它決定了是一名平庸的演奏者,或是一名靈魂的‘歌者’, 音樂色彩在演奏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并不是所有跑動的音符都需要顆粒性的聲音,有些作品需要‘線狀’的音響,即,不要求每個音那么‘真實’(清楚即可),而是需要‘飄過’、‘滑過’、遠遠地聲音,這時就需要運用踏板,以使聲音不干澀,而這樣的處理從本質上改變了音色。再如,演奏者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在旋律聲部較多的抒情樂段中,如果主旋律和其它聲部的行進處理不好的話,聲部可能無層次、單薄、干澀和生硬,也無句子感。若在這時發揮踏板的作用,既能保持主旋律和其它聲部的有序進行,而聲音和音樂也有厚度和層次,其效果則會不同。
正確適當的運用踏板能很好的表現音樂思想感情,豐富和完善音樂的表現力,若踏板使用不當,不但不能裝飾音樂內容,反而會破壞音樂的傳遞。如,巴洛克時期的音樂風格要點是保持聲音的干凈清脆,故踏板很少用(當時還沒有制造踏板),若處理不當,就演繹成了‘肖邦’;進入浪漫時期后,記譜技法開始增多,在踏板運用的同時,也應保持頭腦的清醒,發揮聽覺的主動性,保證各聲部的旋律進行清晰,踏板換干凈,不能有任何的渾濁之感。若處理不當,不但不會烘托出音樂情感,還會破壞音樂的美感。
一、全踏板
鋼琴有三個踏板,制音、弱音和延音踏板,演奏中最常用的是制音踏板(最右邊的),其次是弱音踏板(最左邊的,用來控制音量和強弱)。當使用弱音踏板時(三角鋼琴上的作用明顯些),鋼琴內的機械裝置會向右邊移動,每個榔頭擊中兩根弦,而非三根弦;中間的是延音踏板,作用是能將聲音延長,使聲音柔和。全踏板,顧名思義,就是用腳掌的全部力量踩下。這是較常見的一種踏板類型,在最初的學習中,老師講解的也是這種踏板技法。這類踏板共鳴好,主要針對旋律線較稀疏、跨度大的音群,需注意的是踏板一定要換干凈,這樣才能保證聲音的干凈、和聲的清晰。準備要踩踏板時,應提前準備好,雙腳放于踏板的兩邊。腳跟點地,腳掌踩踏板,腳放正,不宜歪或塌,腳踩到底,學會腳與雙手相互配合協調好。在彈奏時,小節與小節、句子與句子和不同和聲之間應保持自如運用踏板和聲音的連貫流暢,保持聽覺的靈敏性,不能因為踏板的加入而破壞了整體的音樂性。運用踏板時,可以使用‘音和踏板’,即,第一個音彈下去后,馬上踩踏板,這樣能很好的保證聲音的連貫,對于初接觸踏板的學習者來說,需要反復訓練和積累;當然,針對速度快、較激情的段落,踏板一定得換的快,而對于速度較緩慢、抒情的樂段,換踏板就慢些,以防聲音的干澀和不連貫。
二、四分之一踏板
四分之一踏板,即踩整個踏板的四分之一,當然,這并不是真正的四分之一,只是大概的數字表達,音樂是不能用數學公式來計算的,主要還是靠演奏者技術的不斷積累和內心感維系。如,在旋律線較密集聲部、速度較快的句子和音色較明亮的樂段中,踏板若全部踩下,整個句子的聲音就容易渾濁不清,毫無線條感,所以,若要保持聲音干凈清楚和保留音樂線條美感的話,‘四分之一’踏板是較為合適的一種方法。因每架鋼琴各有特點,制作和制音也略有不同,故應明確‘四分之一’并非絕對意義上的數字表示,演奏者應學會自我調整和隨機應變的能力,耳朵是一個判別標準。在平時的練習和演奏中,對這類踏板的運用應謹慎,應注意音樂和聲音的關系。若表現線條性的旋律,放踏板應慢些,以防聲音欠缺的連貫性,手與腳協調好;而在尾聲結束或漸慢處,應注意重量的下沉,在漸強漸慢的結束處,因為每個音的處理都是小心翼翼的,演奏者很容易處于一個緊張的狀態,記住手指可以緊張,但身體及各個部位應放松;反之,緊張的動作會使演奏出的聲音無法達到要求,踏板的運用也失去了意義。
三、碎踏板
從浪漫時期開始,碎踏就頻繁使用了,主要運用在:聲音共鳴強、聲音較尖銳、旋律線較密集的樂段樂句中。不論何時踏板都踩滿的話,旋律線條、和聲及其聲部就容易渾濁,而使用碎踏板可以保證聲音質量和音樂表現。在運用碎踏板時,腳跟點地,腳掌抖動踏板,需注意的是,身體向前傾,重量放下去,身體及各個部位的全部重量落在腳上,反之所表現出的聲音則不均勻、不連貫。在演奏每一個樂句和段落的過程中,應特別注意與句子第一個音的重量、句中旋律線音的連貫以及句尾音的收束配合。學會感受句子的重量轉移、語氣語感及情緒上的接替和表現。
四、點踏板
點踏板從巴洛克時期就已開始運用了,這也是一種較為常見和常用的踏板類型,當然,這時期的使用是極為謹慎的。點踏板,腳跟點地,腳掌‘點’一下踏板后立即‘放’干凈,一定得跟著聲音走,運用這類踏板能加強音樂語氣,增添音樂情緒氛圍,多數用在重音處、小連線的首音及強調著重處。使用點踏板時應積極發揮聽覺器官的作用,保持演奏的聲音清楚和音樂情緒的表達。重音:若是八分音符,踏板就‘點’半拍,任何的拖沓都將可能影響音色的表現;若是四分音符,踏板就‘點’一拍,若將聲音隨意延長或縮短都會導致音樂情緒不正確的表達。小連線:與第一個音同時‘下去’,到尾音時和手一起抬起。
綜上所述,踏板技法的運用應需特別注意,踏板在音樂作品中起到了畫龍點睛之效,裝飾了聲音的色彩。
參考文獻:
[1]肖復興.音樂欣賞15講【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2]于潤洋.音樂美學史學論稿【M】.人民音樂出版社.1986
[3]陶維加.大學音樂鑒賞教程【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